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249|评论: 19

[信息动态] 【荐文】唱出川剧的麻辣味(人民日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31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唱出川剧的麻辣味

2019-10-31 10:46:47   人民日报


  图为沈铁梅饰演《李亚仙》剧照。

 说来也巧,沈铁梅三获梅花奖,每次都是间隔11年。


  1989年,年仅24岁的她站上这个代表中国戏剧表演最高荣誉的领奖台;2000年,历经大起大落、一直不肯放弃舞台的她,涅槃重生,凭借作品《金子》摘得第二枝梅;2011年,她带着一出《李亚仙》,第三次捧起梅花奖。

  这些闪光时刻,对于沈铁梅而言,是偶然,亦可以说是必然。

  沈铁梅的父亲沈福存是京剧名家,母亲是川剧演员。用铁梅的话说“胎教就是京剧”。就连她的名字,也来自京剧《红灯记》。两三岁的时候,小铁梅便能跟着父亲哼唱样板戏;到了四五岁,父亲就要求她每天至少练功1小时。父亲的严格,为她打下了一生的良好基础。在沈铁梅记忆中,父亲极少表扬她,“直到我演完《金子》,爸爸才算真正认可了我。”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加之天赋出色,沈铁梅也开始相信,自己是为戏而生的——只不过,她最初以为的这个“戏”,是京剧。

  可是,天不遂人愿。沈铁梅报考那年,所有戏校的京剧专业都不招生,在别人的劝说下,她进了川剧学校。但年幼的沈铁梅对此相当抗拒,夜里还偷偷抹过眼泪。小姑娘觉得,川剧是“吼戏”,那种呐喊式的、追求声音极限的唱法不好听。

  这些童年印象,也为她改革川剧声腔埋下了伏笔。多年后,沈铁梅开创了川剧史上几个“第一”:第一个开独唱音乐会的川剧演员;第一次用交响乐队伴奏演出川剧传统戏;第一个将川剧艺术带入欧洲音乐殿堂。

  有人开玩笑说,沈铁梅是天生的角儿。但她的自律与能吃苦是出名的。她常常下了晚自习还要去排练场背词;重庆夏天酷热,其他孩子可以喝冰水,她为了保护嗓子,从来不敢喝;拜在京剧名家竞华先生门下之后,她常常要坐一晚上的火车,在重庆成都两地来回奔波……种种辛苦,在一个孩子身上锻炼出无比坚韧的品质,最终换来“梅花”扑鼻香。

  其实,前两次获梅花奖都是“意外收获”。1988年,她本是去北京参加第一届中国戏曲节的;而1999年,她是去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汇演的开幕式演出的,有人看完后对她说:“戏这么好,为什么不参评二度梅呢?”她收到提醒,这才赶紧报了名。这部后来轰动整个戏曲文化界的戏,就是《金子》。它也是重庆第一部获得文华大奖的剧目。

  第三次获梅花奖的剧目《李亚仙》,是根据川剧传统戏《绣襦记》改编的。《金子》和《李亚仙》两部戏,都是经典改编,也都是为沈铁梅“量身定做”,使她能够充分发挥唱功上的优势。《金子》改编自曹禺先生的《原野》,但从原著偏重仇虎的叙述视角,转为以花金子为核心的人物视角;《李亚仙》为了增加高潮唱段的抒情性和表现力,将《绣襦记》的大团圆变成了悲剧。

  2001年,沈铁梅担任重庆川剧院院长。她开始继续完善《金子》这部作品,从音乐到舞美,从剧本到演员,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当时正值非典期间,沈铁梅上任时又赶上重庆川剧院拆迁,事务繁杂,而她本人还在北京青研班进修,学习负担也不轻……这一副副重担,沈铁梅不仅扛了过来,还扛得相当出色。经过重新打磨的《金子》成功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重庆川剧院也在她手下一步步发展壮大,还谋划和运作了重庆川剧艺术中心的建设。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对于川剧,沈铁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眼界更开阔了,我才真正明白,川剧从哪里来,在戏曲百花园里,川剧又处于什么位置。川剧既有北方文化的大气,又有南方文化的细腻灵动,表现手段丰富,包容性很强;川剧的地域文化特征也特别明显,山的坚硬、水的柔软都融入了剧里,还能品出一股麻辣味。有戏迷曾跟我惊叹:川剧连一出文戏都可以做到一点儿‘不闷’,就像麻辣味能够刺激神经……”

  回忆往事,沈铁梅感悟良多。她坦言,“直到那时候,我才找到了川剧人的文化自信,才算真正爱上川剧。”

  沈铁梅唱的川剧,自成风格。她的嗓音圆润甜美,又不失力度与韧性,悦耳动人。她对川剧的改良,更多是一种本能——她会唱歌,就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一起融入川剧表演;她会京剧,就不由自主地结合其他剧种的优长,为川剧之美增色。“中国戏曲百花园,千百年来生生不息,正是因为一代代人赋予其新的养分,注入时代的信息。”

  自2002年起,沈铁梅还把川剧这一地方剧种带上了世界舞台。她将中国戏曲与交响乐结合,传唱于荷兰、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美国……

  在这位“辣妹子”身上,似乎有用不完的能量。川剧就像沈铁梅的孩子,投入了太多心血,千辛万苦,都化作一声“值得”。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31日 20 版)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10-31 18:3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0-31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1-1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她唱的《江姐》,没有川剧味道,“麻辣味”在那里?她传承了多少传统川剧?她能唱多少传统川剧?她出国演的那些剧目,对r振兴川剧、挽救川剧的不景气,起过多大的作用?今年《人民日报》发表“恢复传统剧目比新编现代戏更重要”的文章,她恢复了多少传统剧目?她是国家级传统川剧传承人,恢复传统剧目,责无旁贷,,她的做得怎么样?英雄不提当年勇,要看现在做得如何。所作所为,要对振兴传统川剧起作用,不是虚吹、显摆、沾沾自己喜。

发表于 2019-11-1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似此头饰服饰用于舞台确实不敢恭维。传统大剧种的特点是虚拟。各大剧种戏装样式也逐步融合,大同小异;在观众中历经若干代人,已被接受並形成共识。如果因攺了一下戏曲内容,或新创了一个古代的戏,为突出是自己“创新“,就往影视的写实方向“设计”服装头饰,那对观众来说同看能说话走路的出土古屍差不多!与其看这样的服装头饰,不如去参观博物馆;与其看这样的舞台剧,不如看古装电视剧更真实!如果再加上唱腔“设计”歌曲化,那么,这样的戏曲还有什么看头?(为这样的设计打引号意为抄袭!)

发表于 2019-11-1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dinyuanshanren 发表于 2019-11-1 08:23
似此头饰服饰用于舞台确实不敢恭维。传统大剧种的特点是虚拟。各大剧种戏装样式也逐步融合,大同小异 ...

定远山人的评论卓误用高见,一针见血,击中要害。铁梅所唱的剧目前,只有传统川剧《思凡》、《阖宫欢庆》、《凤仪亭》等几个戏,才有川剧麻辣味。其余的剧目《金子》、《江姐》等没有川剧味道,,哪来的“麻辣味”?川菜剧交响乐,并非常川剧,谈不上什“麻辣味”。你的评论,高水平,佩服!












发表于 2019-11-1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的求学成长的事迹,并未对世人产生影响,就没有大书大赞的必要。一看标题,我还以为铁梅对川剧作了特大的贡献,振兴了川剧,挽救了川剧的不景气,读完文章,,才知道,作者把铁梅“唱出川剧的麻辣味”这种极平常的不值一谈的区区小事,当成惊天动地的、了不起的大事来标榜,来赞美,来炫耀,竭尽作者吹捧之能事,竭表作者阿谀奉承、抱名人大腿之忠心。川剧的麻辣味,就是传统川剧的声腔特色。凡是川剧演员,人人都会唱出川剧的麻辣味,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民营川剧团的女演员,唱出的麻辣味,不比铁梅差。何况民营剧团的女旦角演员的戏路比铁梅宽。一个演员,没有学会百多个戏,不能称能人。在以前,一个演员只会唱十几个戏,连班都搭不上(找不到工作)。作者拿“唱出川剧 辣味”来给铁梅脸上贴金,其实并未贴上,唱出川剧的麻辣味,不是铁梅的专有能力。如此贴金,反而暴露了作者自己抱名人大腿的的、无耻吹捧 的低级庸俗的人品。作者怎么不谈《江姐》一剧的“成就”?《江姐》一剧使川剧变姓,这算不算铁梅对川剧的巨大贡献?作者为什么不炫耀他?《人民日报》应该坚守办报的原则,不该登载一个人的平常事迹,大有拍马屁之嫌,应保持《人民日报》的权威性。





发表于 2019-11-1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hgj88 发表于 2019-11-1 00:05
她唱的《江姐》,没有川剧味道,“麻辣味”在那里?她传承了多少传统川剧?她能唱多少传统川剧?她出国演的 ...

发表于 2019-11-1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1-2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支持!《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代表 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意志和声音,具有绝对的权威。应该登载对国家和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及其光辉业绩,以资表彰和鼓励。一个演员只是嗓音好,会唱戏,这是极平常的事,就被吹鼓手马屁精捧红,成了名
人,而今又上了《人民日报》。请问此人对川剧有何巨大的贡献?川剧是受国家保护的,此人作过多少保护和传承?《江姐》一剧使传统川剧变姓,这是保护传统川剧或是破坏传统川剧?像这样破坏传统川剧的人,有什么资格上《人民日报》?此人在国外演出的剧目,并非民族传统川剧,而是借川剧某些唱腔与西洋音乐结合,弄得不伦不类。外国人其实并未真正接触我民族传统川剧。出国的演出,未给国家争光,未给川剧争荣,对国内川剧的振兴,对挽救川剧的不景气,也未起到丁点作用。在国外的演出,是无功可言。得到最大利益的是演出者,一下成为了国际知名人士,头上增添了一道更加炫目耀眼的光环,政治资本更加厚重。像这样的人,值得称赞吗?值得在《人民日报》上宣扬吗?此人的平平事绩,能与对国家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先进工作者同载《人民日报》吗?相提并论吗?请《人民日报》的编辑仔细考虑考虑,不要有损《人民日报》的威望。


发表于 2019-11-2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hgj88 发表于 2019-11-2 14:47
谢谢你的支持!《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代表 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意志和声音,具有绝对的权威。 ...

发表于 2019-11-2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dinyuanshanren 发表于 2019-11-1 08:23
似此头饰服饰用于舞台确实不敢恭维。传统大剧种的特点是虚拟。各大剧种戏装样式也逐步融合,大同小异 ...

发表于 2019-11-2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大家再看看如此吹捧的文章。

发表于 2019-11-3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英雄事绩,即使登上《人民日报》也成不了英雄,原先是一条泥鳅,登上《人民时报》后,仍然是泥鳅 一条。


发表于 2019-11-3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道麻辣味.原空政文工团创编的歌剧江姐整个戏的主要唱段就颇具麻辣香味.

发表于 2019-11-4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让大家多看看拍马屁的吹捧文章,了解文艺界的不正之风,把一个严重破坏传统川剧的人,吹捧成川剧的圣人,这与干了坏事还得了奖赏有什么不同?还有一句最贴切的比喻,这里就不挑明了。

A顶有火焰.gif

发表于 2019-11-6 10:0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编辑撤销上面的帖子,本人收回。本人上面发的帖子不作数,特此申明。

发表于 2019-11-6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hgj88 发表于 2019-11-6 10:00
请编辑撤销上面的帖子,本人收回。本人上面发的帖子不作数,特此申明。

本人请求论坛编辑撤销17楼本人发的帖子,现在还未见撤销。本人再次申请撤销17楼本人发的帖子。申明:本人两次申请撤销17楼本人发的帖子。本人已收回该帖子,编辑删不删除,与本人无关。请勿捞稻草。




发表于 2019-11-6 15:3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