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
(2)嵌压性周围神经病变:由RA引起的关节组织炎症、水肿、渗出、纤维样变性等病理过程导致神经受压或血运减少而产生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有①腕管综合征:手指麻木、疼痛、触觉减退、动作笨拙和不同程度的鱼际肌(手掌)的肌肉萎缩。②颈椎病或胸出口综合征:手腕无力、前臂、上臂麻木或无力。③跗管综合征:足跟内侧、足趾感觉异常、麻木或烧灼感,足部疼痛、无力等。④Baker囊肿压迫:小腿外侧和足背感觉消失,脚趾肌无力和足下垂等。 (3)植物神经病变:表现为血管舒缩障碍。常表现为肢体多汗,潮湿、手足心苍白、潮红、青斑及雷诺氏现象等。 (4)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主要由脑血管炎、类风湿结节、非特异性炎症并发的脑和脑膜病变以及颈椎半脱位引起的脊髓病变所致。常见的有智能低下、慢性进行性器质性脑综合征、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膜炎、脊椎和颈椎病变压迫脊髓和脊神经根的压迫性病变。 (5)药物治疗引起的有关神经病变:大剂量水杨酸可引起耳鸣、兴奋、欣快、幻觉、抽搐等症。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应用可有欣快、易激惹、颅压增高等。青霉胺大剂量治疗,部分病人可有味觉丧失、肌无力等症。
类风湿病人要不要“忌口”? “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要不要忌口?”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不少病人听说这种病与身体里变态反应有关,因而联想到是不是食物过敏会引起发病或加速病情发展,夏天不敢吃冷饮,平时鱼虾、豆腐、百叶都不碰,以致病人食谱单调,营养不全面,对疾病的好转、康复显然是不利的。 我们的看法是,过去吃过哪些食物曾明显诱发关节发病的,应该“忌口”,除此之外,其他食物都可以吃,要吃得丰富多样,才能保证营养全面、合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慢性病,病人处在较长时间的慢性消耗中。这些病人由于疼痛难忍造成睡眠不足,进而影响食欲。因此,平时应当注意改善病人的营养摄入,促进病人的食欲。要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还应注意菜肴的色香味。当然,趋于肥胖的病人,要适当限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能使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症状加重的食物有哪些? 谷类(小麦、谷物、燕麦、黑麦)、牛奶、奶制品、茶、咖啡、柑橘属的水果等。病人吃这些食物后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反应,使RA的临床症状加重关于这些食物引起病人不耐受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其中包括过敏、肠道通透性增加和肠道菌群失调等。食物特别是未经消化完全的某些大分子物质,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可以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不同于一般的I型超敏反应,因为在大多数病人的血循环中,并没有大量IgE的产生和嗜酸性细胞增多。而大多数作者都报道了患者体内有IgG水平的升高。如对牛奶不耐受的病人食用牛奶后,血中抗牛奶的IgG4抗体及IgG牛奶免疫复合物的量增加。对谷类如小麦不耐受的病人食用小麦后,血中IgA型类风湿因子和抗谷蛋白I gG抗体增加,这可能与RA病人关节炎症状加重有关。有的作者提出一种“交叉耐受”假说,认为RA发病与HLA分子的交叉反应有关。如果某种食物成分与病人关节滑膜细胞具有共同抗原性,则在摄入这种食物后,引起血中IgG水平升高,IgG作用于滑膜细胞,出现一系列反应,即可导致关节炎的产生和加重。 肠道粘膜具有阻止肠腔内容物进入机体的作用。在RA病人中,这一屏障受到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或肠道致病菌,甚至疾病本身的破坏。粘膜发生炎症,因而通透性增加,使许多未被消化的食物大分子、细菌抗原等进入血流,特别对有IgA缺乏的病人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进入体内的抗原,随血流到达关节,被滑膜细胞摄取,引起HLADR异常表达,将抗原递呈给T 细胞,从而引起免疫反应,可以使关节炎症状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