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和超市买菜各有各的方便。
菜市买东西随时都有人守着,价格高了能商量,菜不新鲜还能商量着选选;
超市很少每个菜摊摊前都有人,明码标价合适就买,不合适也没人追着你叫卖。
最怕的就是有些顾客带着逛菜市的办法在超市选东西。反正我是不止一次看到有大爷大妈为某样菜摘叶子和超市员工发生摩擦了。就在楼主家门口的某超市,一位大爷把莴笋摘成光杆杆,工作人员一提醒,结果大爷一下火就起来了,“我就买杆杆,不要叶子你们还一起称重收我钱就是强买强卖!”
大爷年纪又大,工作人员连话都不敢重说,一个劲表示这样要不得,他们按带叶子的价格卖要被扣钱。大爷骂骂咧咧的其他顾客都说,“这样别个要着扣钱,也就是打工的,大爷算了嘛。”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爷才放下菜转身骂着走开了。
昨天去超市买菜的时候,在葱摊摊上看到这么一个贴纸:
突然觉得,办法都是人想的。买家和卖家哪有什么深仇大恨,只要明码标价,先说断后面怎么都不会乱。“过瓦”都能理解,“摘叶称重多收一块”,明码标价下选择权还在顾客这里。
希望遇到过类似问题的超市,都可以用“明码标价”和喜欢摘叶子的顾客和解。
有了加收价,摘叶子的顾客不要装作自己买的是普选菜,理解自己的精选价格;
超市员工也不要人为顾客是在占便宜,该把这类顾客当做有优质需求的人群看待。
市场经济下,潜规则是最大的矛盾隐患,把所有可能都明码标价挂起来,不光能避开“素质低”、“服务差”的互相指责,还能将市场作出更为清晰的细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