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美摄影』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戏曲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比较著名的有昆曲、川剧、秦腔、河北梆子、粤剧等,它们都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艾加宪 《川剧吐火》 华为手机
但是还有一些戏曲面临失传。许多地方戏,规模较小,听众范围少,没有进行良好的宣传,年轻人也不愿学习,支撑到现在靠的都是老一辈人。
山东淄博-张绪栋 《传承》
许多摄影师为了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文化的瑰宝,把镜头对准了这些还在坚持的戏班:
泾川皮影戏
甘肃泾川-黄富旺 《乡村皮影戏》 佳能 EOS 5D Mark III
皮影戏,又名影戏,灯影戏,在我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泾川皮影戏属秦晋影系,受陕西影戏影响,造型优美,刀法工整细致。本地艺人刻制的较粗犷,刀法比较简练。
甘肃泾川-黄富旺 《乡村皮影戏》 佳能 EOS 5D Mark III
经过发展、改革和创新,泾川皮影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与观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又广泛地吸收了民间剪纸、绘画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长处,日渐形成了完美的造型原则和造型风格。
千阳木偶戏
陈玉庆 《千阳木偶戏》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在我国历史悠久,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陈玉庆 《千阳木偶戏》
乾县薛录镇木偶剧团于1978年成立,当时也是我县唯一的木偶剧团。后来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木偶戏也逐渐走向低靡,以至失去市场,剧团彻底瘫痪。剧团原有人员都各奔东西,自谋生计。
涉县赛戏
江菊其 《涉县赛戏》
涉县赛戏也称锣鼓赛戏,是融民间祭祀与地方戏曲于一体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艺形式,由于其历史久远,在戏曲界有“活化石”之称。
江菊其 《涉县赛戏》
赛戏的舞台陈设很简陋,通常仅一桌二椅,一挂大幔,两幅门帘。服饰穿戴受经济条件所限,亦很简陋粗糙,但面具造型生动,色彩鲜艳,风格古朴。
高密茂腔
孙永杰 《妆扮》
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家乡--山东省高密市,有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它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委婉柔怨,生活气息浓郁,通俗易懂,委婉动听,有"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之妙,这就是被誉为"胶东之花"的“高密茂腔”。
孙永杰 《粉墨年华》
2006年5月,“高密茂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高密茂腔”确立了在全国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地位,也提高了它的知名度。
牛娘剧
韦文荣 民间戏曲《牛娘剧》
牛娘剧又称牛戏、地戏或长衫戏,是在岑溪民间歌舞舞春牛基础上衍变而成的汉族戏曲剧种;解放以后定名为牛娘剧。
韦文荣 民间戏曲《牛娘剧》
这是一支活跃在广西桂东地区自发性牛娘剧演出团队,自改革开放以后成立,一直坚持到各村屯演出,丰富农村的文化娱乐生活。
韦文荣 民间戏曲《牛娘剧》
随着时间的变迁,当年的演员由年轻到六十花甲,现在的年轻人对牛娘剧的兴趣甚少,戏班主一直担忧着后继无人。
如果你想为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做一些贡献,可以拿起相机,记录下我们身边正在传承的文化瑰宝;也可以点击“在看”,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坚守的传人。
图片来自:大美摄影网
大美摄影各类影赛火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