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放结论:中国人口老龄化短期不可逆的根源在于——中国目前到未来15年 生育主力的独生子女们 一对夫妻要生三到四个孩子才能达到逆老龄化趋势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消费观念下这根本是不可能
我从生育率几乎是绝望的现状来谈谈老龄化的严重 我举几个最简单的数据 用最基本的推理来阐释严重性:
第一 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是37.6 意味着中国一半的人口大于37岁 一半小于这个数字 2019年这个数字只会高不会低 这个数字对应的是80年代初 今年是开放2胎的第三年半 年龄大于这个数字的人群 如果想生2胎 算上孕期 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充分考虑过了 高于这个年龄(已经意味着一定风险)现在还不生 正常情况下几乎以后也不会生 可以预计 短期内二孩红利将跌至谷底 也就说是中国有接近14亿人口 然而其中的7亿人已经不会再对人口出生有什么贡献了 中国的新生儿要看剩下的那7亿人 3.5对夫妻(最理想情况) 这是人口现状
第二 一个最简单的逻辑是:放在微观环境下 一对夫妻生两个孩子 才能保证最基本的人口代际传承 前提还得是这两个孩子至他们结婚各生两个孩子前都不死亡 所以一般的认为在一个封闭体系里一对夫妻要生2.2个孩子才能保证总人口不下跌 这就是生育率 这个数字2017年的中国是1.63 请注意 这个数据的统计是包括了60年代婴儿潮的那批人的母亲(如果她们还活着) 这是生育率现状
第三 2015年 中国女性平均生育年龄是27岁 也就是说80后夫妻从数据上来说已经完成了他们第一胎的生育(即有的80后夫妻没有生孩子但是有90后或者更年轻的95后生了添补他们的空位) 中国未来10年的年轻化要看现在17-27岁的人群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人口抽查数据(千分之一抽查):
15-19岁人口数 59251
20-24岁人口数 73185
乘以一千 分别对应6千万 7千万
也就是说在2019年 17到26岁的人口有1.3亿人
第四 一个问题 这1.3亿人能结合成6500万对夫妻吗?
中国的剩男剩女数据没有比较权威的 给一个日本的数据:到50岁 日本男人终生未婚的23.37% 日本女人终生未婚为14.06%
虽然欧美国家的数据更高 但是人家的dating文化和社会理念和东亚国家完全不同 举个例子 你身边有多少单亲妈妈带大的孩子 美国7成的黑人小孩出生在单亲妈妈家庭 老墨是5成 白人是3成 但是中国的价值观能在十年内发生这样的颠覆性改变吗?
对应中国的国情:恐怕绝大多数的农村贫男最终无法结婚也不会留下自己的后代
根本不可能有6500万对夫妻这么理想的情况 6000万已经是最乐观预测了
结婚本身是一个降低生活质量高成本的事情 生孩子更是 但一对夫妻要生多少呢?
第五 我们来看看要怎么才能勉强维持世代更替:
这6000万夫妻对应他们的父组辈 也就是未来十年和现在的老年人 我们认为的老龄化 按2017统计数据的45-54岁以及75-84岁算( 我都没有算54-75的人口,把各自年龄段分组提出来,他们的代际传承由未来的他们孩子,现在的7-16岁少年对应)
有2.4亿人,即 生育率要达到4以上 才能补上独生子女这一代的欠账 使得人口不下跌 但是单纯从老龄化危机来看 是可以接受总人口下跌但是人口年龄比例优化
也就是说从现在高中快要毕业到二十六七马上要被催婚的这一代人 你们要生3到4个孩子 让老龄化危机远离
但是 可能吗?
目前很多人抱怨生存环境艰难所以生不起孩子的,我很支持这种观点,为我这个答案做了如下补充,即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的本质原因:
现代社会,不只是中国,全世界的现代化国家,因为分配的问题,以及随着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和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为生产无产者提供服务的产业也成了财源滚滚的行业,因而又进一步提高了无产者的生产成本。生产一个无产者,已经变得很昂贵了。使得无产者的生产者们,为了使他们的产品可以卖出好价钱,被迫加大在教育方面投入,从而让无产者拥有了超过市场需求的教育水平,过高的生产成本让制造无产者,在总体上成了一件非常不划算的生意,虽然这样高额的投资对某些无产者来说是划算的,实现了阶级跨越,但以当前的趋势来看,未来从总体上上看,对大部分无产者来说是一笔赔本买卖。所以有一部分无产者为了追求更富裕和体面的生活,将养育一个或是两个孩子的费用用于自己的享受了。
未来中国的老龄化能严重到什么程度,可能不怎么乐观。
目前老年人口看着是有2.4亿人,但现在老龄化看着严重而老年服务购买力一直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
1.需要照护的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那一代往往有多个子女,由子女完成了照护服务,老人本身没有什么经济能力,养老全靠子女,一旦碰上不赡养的生活马上跌进低谷(在农村没有什么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多一个子女就多一个依靠,养儿防老);
2.因为婴儿潮的缘故,目前的老年人口中有1/3都是活力型老人,也就是60周岁-65周岁之间的老人(按照国际上定义这些人都还不能算老人),这些人是目前照看孙辈的主力,多数也有一定资产,身体状况尚且良好无需照护服务,广场舞大妈就是这类人群。
我觉着老龄化问题主要就涉及到有没有钱养老和谁来给自己养老(包括提供养老服务)这两个问题。
从数据上看2049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3亿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我认为老龄化问题最严重最惨不忍睹的时候就是父母也是独生子女们的父母老到需要照护的时候。现在为老人提供照护的多数是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的40、50人员,这些人老到干不动的时候谁来照料他们?从人口结构上来看年轻人本身就比老人少,老年照护服务可是个体力活儿(尤其是需要把老人移动到不同照护用具上的时候),对于谁来照顾这一点,我是挺悲观的。
我们国家养老定位是9073模式,即90%老人居家养老、 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从布局上来看那就是只要你有钱,在家躺着就能养老。但劳动力少的情况下,价格肯定上涨,那有多少钱才算有钱呢?
日本前段时间出了个关于老后破产的纪录片,我估么着咱们国家以后相当一部分人就是这种生活。
关于养老呢~
因为咱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估么着养老金账户没钱的时候政府会往里面放钱的,比如国企盈利搁里之类的,最最重要的,保持健康,最好别生病,病了最好别不能自理,我寄梦想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快到老龄化社会根本不算个事儿。
事实上对于中国而言最科学的人口比例就是每代的总人口数都相差不大,按照中国现行养老体制,这样可以使得养老体系很健康而且不会出现大的负担。这样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感觉到很舒服。
但是现在的中国却并非如此。计划生育直接造成了性别比例失衡以及年轻一代总人口远少于父辈。这就带来了很严重的养老体系负担(因为中国现行养老体系实际上就是全体年轻人给全体老人提供养老资金),而高房价导致年轻人群普遍性的晚婚晚育、以及丁克甚至不婚的风潮。这就进一步延迟了下一代的普遍出现以及数量的下降。这导致老龄化进一步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