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661|评论: 4

[转帖] 农村少年上了10年高中,长久复读到底好不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4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我看到了一个纪录片《高十》,讲的是广西防城港市公安村的一个农村少年读了10年高中,瞒着家人参加了7年高考的故事。其实这是2016年拍摄完成的纪录片,虽然影片末尾主人公唐尚珺拿到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是根据影片导演后来的说法,唐尚珺因故从中国政法大学退学,继续回家复读。

1.jpeg

    有人截图了2018年广西平果第三高级中学复读生成绩榜单,一个叫“唐尚珺”的名字名列第四名,高考成绩619分,同时显示他2017年的高考成绩是573分。不知道这个“唐尚珺”是不是《高十》的主人公,如果是,不知道2018年考了高分的唐尚珺去上大学了没有,也不知道2019年的高考学生中有没有这个青年。

2.jpg


    概括起来,唐尚珺的高考历程是这样的:

    第一次,2009年高考成绩没到三本线,从技校退学,选择复读。

    第二次,高出三本线几十分。

    第三次,刚过二本线。

    第四次,本来可以去好二本但是志愿没填好。

    第五次,过了一本线,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但他放弃了。

    第六次,考上了吉林大学,不接受调剂的专业,放弃了。

    第七次,652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录取。

    第八次.......

    第九次.......

    ........?

    老实说,观看这个影片让人感到压抑,落后的广西农村,贫穷的农村家庭,高龄多病的父母,以复读奖金来支撑复读的复读生......这些灰暗的元素和主人公心中那个粉色的梦想相互交织着,给人一种无以言说的沉重。

    到底要为这个青年追逐理想的执着叫好,还是要为他的偏执报以同情?观影者的心情是矛盾的。

    “知乎”有很多专门讨论《高十》的帖子,有些回复说得特别好。总结下来,大部分人认为唐尚珺同学十年的高三复读是不值得的,是眼界和思维的欠缺导致这个寒门学子钻了牛角尖。复读,一次次参加高考已经成为他的一个执念,是他困境之中聊以自慰的一个具有高度仪式感的行为,而不是清晰的理想。否则,何以一次次考上那么好的大学却不去读呢?对于这个矛盾点,影片中主人公的说法是,他只想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显然不是个理性的理想。

3.png


    很多中科大的学生现身说法,说中科大的本科淘汰率接近8%,第一个学期就不好过,课程难度很大,远远超过高中课程的难度,挂科很平常,挂够20个学分就得退学。而像唐尚珺这种靠反复复读才能勉强考个高分的资质平平的学生,就算最终考上中科大,也会被中科大那帮又勤奋又聪明的学霸大神秒得渣都不剩,他能不能顺利毕业都成问题。

    很显然,这个年轻人被不正确的信息和内心的执念误导了,他在为一个与自己的处境和能力不匹配的东西而执着,而这份执着耗掉了他10年的大好青春。

    二

    在农村,有多少青年像唐尚珺一样正在为错误的认识付出代价呢?

    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成为了重要的资源,而相对封闭的农村,老老少少获取信息的渠道很窄。虽然现在智能手机普及了,似乎每个人只要一机在手就能获取所有,似乎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不存在了,可是这只是表面现象。

    实际情况是,在获取有效信息方面,村里人依然处于劣势。农村人的手机被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和海量“下沉”信息霸屏,这些信息大多都是毫无用处的垃圾信息,他们从这些信息中不能获取对这个世界的真实认识。

    因为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认识有限,所以农村人在一些重大事情的决策上就显得茫然,典型的如孩子考学等。在这样的大事面前,农村家长两眼一抹黑,农村孩子的见识也比父母高明不了多少。而一些乡镇学校,要么老师们见识有限,不能给学生高瞻远瞩的建议,要么因为某些利益的原因,老师不敢说真话,比如复读学校希望高分学生来复读,任课老师不太好劝高分学生别放弃考上的大学。

    如此一来,那些尚未成年的农村孩子在面对人生前途这样的大事面前常常是茫然无助的,他们没有能力独自做主,但又不得不独自做主,因此作出错误的决定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在人生最大的十字路口,一个看似随意的决定,或许就会决定一生的活法,如果这个决定错了,那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一生都得为这个错误买单。

    近几年来,关于农村孩子怎么面对高考这个问题,我写了十来篇文章,就是因为我看到村里的孩子大多还跟20年前的我一样迷茫,在这个重大的人生机会面前要么麻木不仁,要么茫然无助,真正能想清楚、能把握住机会的少年凤毛麟角,这或许是地域原因吧,反正我的老家那个小圈子差不多这个样子。

    我在很多文章里反复强调,高考是农村孩子过去和现在最重要人生阶梯,如今机会虽然越来越少,但在可预见的未来,高考依然是底层青年改变命运的捷径。

    但是,关于这条“捷径”的认识,农村考生和家长有很多的误解。比如《高十》中的唐尚珺,数次考上985大学却弃读,只因为不是他心中渴望的中科大。




    我不知道在这个青年做出错误决定的时候外界有没有给他施加一些正确的影响,那些中科大学生们聊到的问题唐尚珺到底了解多少?比如学业的难度、本科毕业找工作的难度等,因为中科大的本科毕业生一部分出国,一部分保研,一部分考研,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学生数量不是很大,这是一所研究型大学,连科大自己的学生都说科大在就业方面的培养不敢恭维。那么这么一所学校,很显然并不适合急需用钱改变自己和家庭窘境的唐尚珺。这些情况有人给唐尚珺好好交流过吗?

    唐尚珺想考中科大的想法只是他从初中就有的一个朦胧意识,是一种情结,并不是理性的抉择。问题是,没有人把他这份朦胧意识清晰化,没有人给他展现一个真实的中科大。如果他对中科大的生活学习有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或许他就不会这么执着,不这么执着,他就不会白白耗掉这么多年的青春。

    恐怕也没有人告诉唐尚珺年龄在就业中的重要性,他的心中或许还没有“年龄歧视”这个概念。高中耗费10多年,考上大学已经接近30岁了,读完本科已经30多岁了,在我们这个年龄超过35岁就在就业市场上不受待见的国家,哪家公司会要一个年龄接近35岁还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多少农村孩子像唐尚珺一样因为对理想中的那个世界知之甚少而犯了严重的错误,把自个儿推到了坑里,坑了自己却还不自知。

    奋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于自己,值得坚持,于别人,值得赞颂。可是,每个人的奋斗是为了什么?

    人的奋斗不是为了感动自己,而是为了改变自己。

    让自己的处境越来越差的奋斗还不如不奋斗。所谓“方向比努力重要”,是因为在错误方向上的奋斗只能为自己的人生挖更大的坑,这种努力不但不值得赞颂,还必须尽量避免。

    三

    很多农村孩子在高考这个点上茫然无措,成绩不理想,到底怎么办?复读还是不复读?本来复读的好好的,满身的干劲,却突然看到我这篇文章,会不会迷茫,会不会泄气?

    关于要不要复读的问题,我觉得知乎里有网友说的很好:“我赞成唐尚珺复读,但我不赞成他复读这么多年。复读一两次,就知道自己的能力极限了,此时不管考个什么大学,都应该去读。”

    是的,对于有志青年,不甘心去打工,不甘心读技校职校,如果壮心还在,复读当然是最佳选择,但是复读一两次,了解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就应该接受自己,而不是在复读的道上走到黑。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紧抓“精准扶贫”,但是我觉得对农村人,尤其是农村青年的“思想扶贫”没多少人重视。虽然“物质决定意识”,扶贫似乎应该从物质抓起,但是对于渴望外面世界的农村青年,“意识扶贫”恐怕比“物质扶贫”更重要。

    意识对人的引领作用很大,伟大人物的一个念想就可以改变世界;普通人的一个念想或许就会改变自己;而少年的一个念想或许就会决定一生的活法。

    我们应该在打破城乡“信息鸿沟”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各个大学应该组织师生团队深入农村,给农村孩子们带去他们所向往的这个世界真实的信息,在“精神扶贫”方面,大学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假如唐尚珺几年前听过几场大学师生的报告,甚至在吉林大学和中科大的校园里转过圈,不知道他还会不会放弃吉林大学?

    无论如何,祝愿这个青年好运!

    也祝愿所有农村的有志青年好运!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9-5 07:2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不能理解这个所谓农村的“孩子”,我也是农村的孩子,因为理解家里的困苦,高中上了一期而选择坠学,当时我想过,“我继续读书,那么,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家里承担的起吗?太难了……,就算不在学校里读,我到了社会还是可以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毅然选择放弃上学”,当然,我也一直坚持放弃读书时的想法,一直在进修自己,我想,我现在也不会比上过好大学的人差吧!也算是小有所成。所以我认为,做什么要先看看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路子活着,去生活……

发表于 2019-9-5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对长期复读,上线了录取了又不去读,就浪费了一个名额,使另一个学子失去了同等的机会。

发表于 2019-9-5 12:0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9-5 15:3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病,而且病得不轻!03年我一个朋友高中进校是我们年纪第一名,由于他一直想读理科,而被我们班主任强行留在文科班,所以他一直对老师的做法耿耿于怀,以至于三年时间全是在和班主任作对,不过这不影响他依然是全校乃至全县的优秀学生,连续复读三年上一本线,一直想去中国政法,可惜都被刷下来了,其他学校不去,最后我们第一年去读专科的都快毕业了,回家找他玩,他才回过神来,几年时间白白耽误了,最后去的湖南师大,毕业后放弃了海天等大企业的工作,最后又执着于公务员,当然一考既中,4年时间从小乡镇的民政所一直市委政策研究室,你猜怎么的,又放弃了,现在重庆主城一个街道办事处,最近聚的时候又想跳了,用他的话说就是耐不住寂寞,想折腾!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