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866|评论: 6

[群众呼声] 关于贾家镇历史年代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2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贾家镇历史年代思考
贾家古镇,形成于何年,因何而得名?据相关史料记载:有两种说法,现录于后:一为姓氏说,据称:“清康熙年间,因一贾姓人家,在此设店,曰贾家店。康熙五十八年设场,名安贾。”二是坐商说;“贾”的另一个读音为(gu),“贾”为坐商,“商”为行商。即初始有人在此坐地经商,久而再,再而众,贾家场镇,由是形成。
以上说法,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理由有二,首先,自有资料记载以来,贾家境域,“贾”姓者寥寥,几无望族,其影响力,不足以成为一个繁华场镇得名的依据。第二,姓氏说把贾家场镇形成的时间,定格在清康熙年间,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有悖于历史的真实。后面,特提出三个方面的理由,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与成都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背景不吻合。
贾家形成的历史,不能孤立地去看待,而应该放在成都这个大的地域环境中。为什么?贾家与成都,仅一山之隔,旧不过一日之步履,今仅只一小时车程,乃城市之近郊。因而,成都的盛衰与荣枯,必然带动周边的盛衰与荣枯,贾家必在其中。   
史料记载:今日之四川,属远古之蜀国,其最早的先王,是蚕丛、柏灌、鱼凫,后望帝杜宇建立了“杜宇王朝”,其后是鳖灵,先后经历了13位君王,至蜀王杜芦(开明王朝)时瓦解,存在了729年,被后人称为“古蜀”。
古代蜀国,到底有多久远?用李白的《蜀道难》来解释:“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写这首诗的年代,距今1257年,照此推之,他笔下的古蜀文明,距今业已接近五万年了。五万年前的古蜀文明,应该还属于人类的原始文明阶段。不过,李白的诗句毕竟是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历史考证的依据。
而真正足以为据的,一是《华阳国志》及众多的研究成都历史的专著。其中有云:成都,别称蓉城、芙蓉城,锦城、锦官城,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宋人所著《太
平寰宇记》,高度概括了成都形成的过程:“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成都。那么,成都的早期古蜀文明,距今有多少年了?在一篇介绍“金沙遗址”的专著中告诉我们:“金沙遗址”的发掘,把成都早期的古蜀文明,从2500多年前推进到3000多年前。3000多年是多少年?是公元前980多年,相当于西周初期的周昭王或者周穆王时期。
成都,不仅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一直在全国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历朝州郡治所,汉为五都会之一;唐时四大城市之一(长安、洛阳、扬州、成都),且为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时是除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市,是发明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地方。是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先后有七个割据政权在此建都。
而今天的成都,以其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定位,使之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西南地区唯一副省级市,据2018年统计,是拥有1633万常住人口特大城市,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随着国家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成都的发展与时俱进,在2018年发布的《国际城市蓝皮书》中,成都已经跨入了世界级城市的门槛,仅次于北、上、广等,与深圳、天津一道进入第二梯队。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2018年全球大都市研究报告中》成都在全球第三,国内第一。美国知名财经杂志,在未来十年发展最快城市研究报告中,“成都强势夺冠”。
如此一来,问题出来了!如此久远的古蜀文化发祥地,在其辐射下的贾家镇,如果到清朝康熙年间才陆续形成,始设场镇,这在时间上是不是显得太滞后了呢!难道之前的2700多年的时间,贾家都被幽禁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玻璃匣子里了吗?我这样说的意思,就是要强调,贾家场镇陆续形成的时间,应该还要早得多!那种停留在“康熙年间”的说法与成都地区历史发展的背景不吻合!
二.与贾家直接隶属的简阳地域历史发展的背景不吻合
还可以再换个角度来说:大城市的辐射作用,是先通过州郡,再到乡镇的。贾家从古到今应该隶属于史上的简州府,今天的简阳市。再用简阳发展的历史,来应证一下“康熙年间”这个概念的是否恰切吧。《简阳市志》有云:“简阳古为蜀国地,秦时为蜀郡。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置牛鞞县,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改牛鞞县为武康郡;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武康郡,所辖县归益州。隋文帝仁寿三年(603年),置简州,辖阳安、平泉、资阳三县,设州治于阳安。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摘取‘简州’、‘阳安’的首字,命名为‘简阳县。’”至公元1992年,撤县建市,称“简阳市”至今。
从上述引证可以看出,简阳的历史,除去古蜀国的时间和秦时属蜀郡的时间不算,就从公元前115年置牛鞞县,这个有年代可查的时间算起,距今也有2194年的历史了。受简阳直接管辖的贾家,其早期文明形成的时间,应该与简阳的文明发展,基本同步,而绝不会相差太远。由此可见:原“贾家史料”所说的“清康熙年间”的说法,与贾家直接隶属的简阳地域历史发展的背景不吻合。把简阳文明这个有据可查的时间:2194年,再加上秦时归蜀郡管辖的时间,以此为依据,把贾家早期文明形成的时间,往前推至2000年前应该是更接近历史真实的!
三..与成渝东大路曾经发挥的历史作用不吻合
也可能有人会说:贾家地处龙泉山东麓,上古时代,实属边鄙之地,其文明开化的程度,决不能与州县的发展相提并论。非常正确,大中小城市与广大的落后的农村,其文明发展的程度,经济上的繁荣昌盛,显然不可能同日而语。但从其早期的文明是否开化,人们的社会生活,比如农耕、与生产发展同步的工具制造,由初始的物物交换逐步形成的商业贸易,以及一代一代的文化传承,等等等等,那是可以对应比照的。我这里要说的第三点理由,是成渝东大路对贾家早期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它的作用使贾家这个看似边鄙之地,屡屡成为地区发展的领头羊。
据《四川地方志》、《成都府志》等多家史料记载:成都东大路,古称蜀巴大道,最早形成于秦汉,距今2200多年历史。除了通重庆,还直达武汉、南京。
史载:“成都东大路分三条。第一条,中线。中线为官道,秦拓小路,汉置邮亭,唐设驿传,元改站赤,明正德八年(1513年),设国家级驿站。成都到重庆,途径五个‘驿站 ’,驿站之间还有‘铺’。”五驿之中,距贾家最近的是西北的龙泉驿,东南的阳安驿;最近的铺有柳沟铺,石盘铺,三泉铺。
“第二条,北支线,洛带商道。(这条路距贾家相对较远,对贾家影响不大,故本条从略)。
“第三条,南支线,柏合寺文道。途经九眼桥——三圣乡——柏合寺——长松寺——贾家场——阳安驿——”。这条道,因龙泉山山势险峻,风光旖旎,自古就是文人骚客喜欢穿越吟咏之地,尤以柏合、长松为最,留下来许多达官文人的诗文墨宝。如苏东坡:“寓目紫翠间,安眠本非睡。梦中化为鹤,飞入长松寺。”又如袁天罡:“敲石鼓,撞石钟,骑卧龙,上长松,谁能识得破,定能朝中坐。”南宋诗人杨甲有:“何处长松寺,雨花云外台。山从百曲转,路入九关回。”
还有隐逸之士的崖壁碑刻,部分遗迹至今尚存。如唐三教场及石佛寺,今龙泉驿区三泉乡大佛村境内的“北周文王碑”。脍炙人口的“长松八景”,尤其那株有着1500多年树龄的“千年银杏”,更是见证了东大路岁月的风风雨雨,是东大路上的活化石。
综上所述:贾家与成渝东大路,除了与北支线的洛带商道相距较远外,与中路官道,从龙泉驿到阳安驿,以及中间的三泉铺、石盘铺、柳沟铺,古来就有干道相连,阡陌交通。特别是南支线大道,虽非官方驿站,却是从成都到阳安朝辞暮宿不可或缺的繁华站口。换句话说,贾家的早期文明,应与连接成渝的东大路同源,用东大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来印证贾家场镇形成的由来,和形成的时间,应该是科学的,有说服力的。既然东大路已经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作为重要站口的贾家又怎么可能到300年前的康熙年间才形成呢?所以,把贾家早期文明形成的时间,往前推至2000年前不是没有道理的!
四.与诸多贾家填川移民的家谱记载不吻合
鄙人在宣传贾家的《古镇由来赋》中,对贾家古镇早期文明的形成,缺乏文字记载的原因作了如下的叙述:“贾家文明之开化,商旅之活跃,应不逊于蓉周诸镇耳,其历史可谓久矣!然,何无文字资料可考耶?对曰:此历代兵连祸接之故也。中外文明或殁于战火,或毁于天灾者,比比皆是,贾家亦然。”
对此,《四川通志》有云:“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据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统计,经大规模战争之后,四川省仅余9万余人。这里所说的“大规模的战争”,可以上溯到,南宋时期的“宋金战争”,“抗
蒙战争”,“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元末明初的战争,明玉珍与张献忠入川的战争,清军入川的战争,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这些战争给川人带来的祸患,《温江县志》曾云“人类几灭”,温江一县,“仅存32户,男31丁,女23口。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民国《简阳县志》(卷19)有云“明末兵荒为厉,概成旷野,仅存土著14户。”
战争灭绝了人口,毁灭了文明,贾家的早期文明,毫无疑问,也在饱受战火摧残湮灭的范围之中,故已很难查证!沃野千里的四川,是人类首选的生存繁衍之地,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于是便有了外省移民填川之举。填川人口的来源:一是逃难的游民;二是被打散了义军,前有明玉珍的队伍,后有张献忠的残部;三是统治者的行政驱使。填川的年代,主要是在明末清初,但在更早的宋末元初,特别是历史上两个曾统治华夏的游牧民族,他们南侵时的大屠杀,造成了空前的人口空白。因此上才有了宋末元初,元末明初的填川,尤以满清的填川为甚,留下了《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填川的人口,主要来自湖广麻城孝感乡,但也有陕西和其他各省的人员。时间长达几个世纪,规模多达数百万人口。
湖广填川几大姓氏:李、张、王、刘。据贾家镇志2007年版载,湖广填川到本土的主要姓氏:付、陶、陈、李、张、朱、苏。下边略举数例不同姓氏的族谱所载入川始祖的不同时间。
付氏:(三国)时已经有入川始祖;陶氏:南宋末年,明朝初年,随移民大潮,入居四川(宋末、明初);陈氏:入川始祖有两说:最早的明武宗年间(1506——1521),此后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李氏:唐代李光弼,安史之乱,分衍于川(唐末);张氏:自“清初湖广填川来蜀”(清初);朱氏:乾隆八年(1743年);《苏氏族谱》中的始祖入川时间,有两说,一是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二是明中期弘治(1488——1505)年间。刘氏:入川始祖,明末清初,康熙七年((1668年));王氏族谱:湖广孝感人奉旨填川;杨氏:《杨少师石斋先生墓表》:“公先世庐陵人,以元末欧祥乱,徙麻城,避红巾军贼乱,元末入蜀。”民国《钟氏族谱》:“源自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分派迁居湖北黄州府之麻城孝感,于大明洪武初年,平黄巾军之乱,恢复西川,奉旨填实。”江氏入川始祖,雍正三年(1725年)。
上面所举,多为贾家及周边地域生存繁衍之大姓,概括起来,其入川始祖,最
早的有三国时付氏,唐末李氏;宋末、明初的陶氏,元末入蜀的杨氏,明朝年间的苏氏、陈氏;明初奉旨填川的王氏.、钟氏;清康熙、乾隆年间年间“湖广填川”的张氏、朱氏刘氏、江氏。所举十二个大姓中,有八个大姓入川的时间都远远早于清朝的康熙年间,占所举大姓的三分之二。换句话说,除开本地的原住民不算,就是外省移民入川生存和发展的文明,也要远远早于清朝的康熙年间!因此,可以说,“贾家场镇形成于清康熙年间”的论断,与入川以来,世代居住在贾家的移民家谱的记载不吻合!
综合上述的四个“不吻合”:即与成都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背景不吻合,与贾家直接受其隶属的简阳地域历史发展的背景不吻合,与成渝东大路曾经发挥的历史作用不吻合,与诸多贾家填川移民的家谱记载不吻合。四个“不吻合”,直接指向一个共同的“焦点”,贾家场镇形成的历史,应该大大早于“清康熙年间”!
为了证实贾家集镇形成的时间,早于“清康熙年间”,还可以把成都周边的八大古镇形成的时间与之对比。洛带古镇始建于三国时期,(距今1739年);黄龙溪古镇,始建于建安二十四年,(距今2100多年);安仁镇始建于唐武德三年,(距今1399年);元通镇,始建于东晋,(距今1650年);怀远镇,始建于晋怀帝永嘉六年,(距今1697年);街子古镇,建于五代后蜀,(距今1085年);西来古镇,始建于北朝西魏帝二年,(距今1464年);平乐古镇,始建于西汉时期,公元前150年,(距今1809年)。综上所述,古代蓉城周边的古镇,最早的距今2100多年,最晚的1085年,而地处蓉城最近,自古东大路南线干道上的重要站口贾家场,怎么可能到清康熙年间才形成呢?因此,贾家场镇形成的时间完全有理由追溯到2000年前!
                         古稀草民  苏文杰
                       2019年5月30日于成都简阳贾家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4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9-8-23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贾家人和对贾家的历史感兴趣的各位同志、朋友们,请您来参与对“贾家历史”讨论,希望能够还原一个历史上真正的贾家!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8-24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家,历史悠久的商贾重地。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王版主的关注!问候您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9-6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呼吁:关心贾家镇历史渊源的各位同仁,欢迎您来参与讨论,让贾家历史的神秘面纱,被早一点揭开,从而展示出贾家历史的本来面目吧!

发表于 2020-11-10 21:3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11-10 21:3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样的 好文章 多介绍一点贾家历史还有姓氏来源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