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91|评论: 1

[转帖] “ 戴套不算强暴 ”万物皆可套 源于贫穷兴至奢侈 —— 体现生活细节的极致追求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5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凳子、桌子、沙发、缝纫机、马桶盖、电视机、智能手机 ...... 对中国老百姓来说,一切生活物件都可以加个套套把它保护起来,这是祖传的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你在街上看到“ 祖传贴膜 ”,可别急着笑,这玩意儿还真是祖传的,不但如此,给手机戴套也是。

       由智能手机瘦身而流行的手机套,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必需品,火到连 乔布斯 都困惑不已:“ 我们花了无数精力减掉 iPhone 1mm 的厚度,被中国用户戴个套就完全抹杀了! ”

       但乔布斯可能更加不会想到,在他离开之后的几年,苹果官网也开始卖手机套,而且售价感人。

       时代在变,人们对套子的钟情却始终如一。在无线耳机已经成为出行标配的现代,小小的充电盒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套子。更不用说,平板电脑、数码相机 …… 那更是得量身定制。

       带笔记本外出的人们,往往会给它配一个轻薄的内胆包,不仅能缓冲可能的撞击,还可以防止刮花。

       套子也成为中国人细心生活的缩影,而这种特殊的情结,其实传承自上一辈。

       01

       戴套是讲究,也是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市场化刚刚开始,黑白电视、洗衣机、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逐渐走进家门。那时候,家人的第一件事不是使用它们,而是做一个好看的套子。这样做,既可以使电器免受灰尘侵袭,也有一种精致和体面。而做套子,就几乎成为当时每一个家庭主妇的必备技能。

       当时家里的套子,一针一线都出自我母亲之手。每次“ 动工 ”之前,她都会先用皮尺把尺寸量好,再把布料裁减好。然后戴上顶针,手执针线缝制。每次的缝制都要持续一个小时,如果要在上面绣花,就需要耗时两三天。也是母亲那时候年轻,现在的她已经无法看清针眼了。淘气的我也曾经试着缝了一下,不光扎得手指都破了,线头还一扯就掉。

       说到电视套子,当时还发生过一件趣事。小时候就很淘气,尤其到了寒暑假,根本不想写作业,就想看电视。《 光能使者 》《 奥特曼 》《 舒克和贝塔 》 …… 虽然是黑白电视,但就很帅啊! 我和妹妹就经常趁爸妈不在,偷偷拿下套子,打开电视看动画片。

       爸妈也不是吃素的,有一次偷偷在电视套上放了一根针。回来发现套子上的针怎么不见了,一摸电视,烫的! 可把我们好好数落了一番。

       除了电器,家里的家具上也得上个套,不然迟早要被我们这些小鬼折腾得脏了。

       各种凳套、桌布、沙发套,甚至坐便器都要弄个套子,这样冬天坐上去屁股不会太凉。哪里有家具,哪里就有套子的身影。

       床上必备,还有四件套。换洗必得及时,还要经常拿出去晒,不然就会滋生螨虫。有洁癖的人,甚至出行住酒店都会随身带一个四件套,以表达对酒店卫生环境的不放心。

       床单被套一两个月洗一次,基本就可以了。对于以前手工缝制的棉被,每年还需要拆洗一两次被面,每年夏秋之交是最合适的时候。

       家家户户都会把被面洗好晒出来,从山上远远看去,五颜六色和着夕阳让人沉醉。晒好太阳的被面缝上被子胆的时候,还有一股太阳的独特香味。

       这么多套子里,最有仪式感的,还是每年开学包书皮的时候。

       挂历、报纸,甚至包中药的草纸 …… 一切都可以成为包书皮的材料。语文、数学、社会、英语 …… 科目太多,也只有几个主科才能享受亲自包书皮的待遇了。

       后来,市面上开始出现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书皮纸,上面还有很多卡通人物。这也让包书皮除了保护书籍之外,多了更多个性的表达。

       02

       一千个套的背后,有一千种个性 在这个标准化的现代社会里,套子就像是外显的性格,时刻声明着我们的个性。

       还在用挂历纸包书皮的那个年代,孩子们会在书皮上画上自己向往的未来、崇拜的人物,或者手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是对个性最质朴的表达。

       后来卡通书皮纸开始风行的时候,女生中最流行 Hello kitty 和米老鼠系列,而男生中最青睐的则是 哆啦 A 梦。这样的书皮包在书上,枯燥的教材似乎都变得生动了起来。

       小时候“ 被迫 ”手不释卷的我们,长大后放不下的只有手机。而手机套不仅时刻保护着我们的“ 半条命 ”,也在这个人人都是复读机的时代,让每个人看起来与众不同。

       女生最喜欢的是粉色手机套,这是一种可以冻龄的颜色,有的手机壳上面还有兔子的耳朵,那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可爱。

       还有一种极简风,用简单的文字表达态度,自嘲也好,激励也罢,或者只是一种情绪,要的就是这种 REAL !

       也有情侣通过手机套的方式来表明关系,劝退烂桃花。

       还有的人通过手机套,来表达自己要暴富要减肥的决心,或者 FLAG。

       就连不服老的中年人,也用真皮翻盖能装好多银行卡的套子,时刻证明着身份和实力,或者土味审美。

       说起土味,青岛大妈发明的脸基尼,简直是套子界的一股泥石流。更厉害的是,这股泥石流还进了时尚圈。而曾经同样老土的袖套,现在也有了时尚的表达。

       在80后90后的童年时期,爸妈给孩子戴上袖套,那就再也不怕孩子把鼻涕擦在衣袖上了!不过,家长们要面对的,可能是一对发亮,上面结块的袖套 ……

       时至今日,袖套早已成为时尚界的宠儿。一款马云爸爸旗下网站上的文身袖套,本来只是一款防晒的小众饰品,居然火遍了老外圈。

       有外国网友评论说,“ 真的太逼真了,我每个同事都吓傻了,他们不理解为何我一夜之间就多了条花臂。” 这家伙要戴到学校,连校长见了你都得绕着走吧?

       还有时尚潮牌推出了袖套单品,登上 T 台。CALVIN KLEIN、Chanel、Moschino 等先后在秀场展示了各式各样的袖套。

       03

       万物皆可套,终归是一个讲究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爱戴套?就小到连一个遥控器都要戴套?

       这个问题小时候的我也是十分苦恼。因为每次按遥控的时候,那层套子都让人感觉按得浑身不爽。我偷偷拆开套子按遥控,那个触感在指尖真的是莫名快感。

       其实万物皆可套,都始于一个 穷 字。

       想想八九十年代,电视机、冰箱,尤其空调那都是万元户级别才能有的标配。家里买一台,那就是不得了的事情。如果不套起来,万一脏了,清洁的时候再搞坏了,那损失就大了。

       而且那时候的电视背后一般都有散热口,极其容易因为静电吸引灰尘。如果积灰多了阻挡散热,可能会烧坏电视。

       床单被套就更是生活必需品了,当时在北方洗澡频率本来就低。经常换洗能够避免细菌滋生,造成皮肤病。毕竟也不是谁家都可以用脏一套直接扔掉换新的,而且也没必要。

       手机戴套,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一部苹果手机上万元,摔坏一下,到官方店维修动不动上千。到维修点修理,还存在以次充好或者把好的零件换走的可能。戴手机套是最经济的解决方式。

       虽然也并没有科学研究证明,戴套到底能提高多少避免摔坏的几率。慢慢的,戴套成了一种文化和象征,甚至输出国外。始于穷字的套子,也成了奢侈品吹捧的对象。

       Dior 的一款 Airpods 套配件,价格高达 2900元。这已经比 Airpods 本身还贵了。FENDI、GUCCI 等奢侈品也出了十分昂贵的手机壳。而早在2013年,Burberry 就在 Burberry Prorsum 2014春夏系列中,为 iPhone 5/5s 设计了很多款手机保护套。

       造型确实有点俗气,没错,谈钱确实也挺俗的。更何况这一款用一个月工资也不一定买得下来,那还真是俗出距离感了。

       这款手机壳的四颗钻饰以戒套的形式贴合在其背面,不仅打电话时方便握住,远远望去,还像戴了四枚“ 鸽子蛋 ”,比提款奢侈品大牌包回头率都高。当然,也只能看看。

       万物皆可套,其实终于一个“ 讲究 ”。

       不论是讲究经济实用还是品位格调,无关身份,都体现的是对生活细节的极致追求,不将就、不苟活、要个性的倔强态度!

       各种各样的保护套,让生活变得安全、经济、便利、个性。中国人也让套子变成了国民性格的一部分,持重、谨慎,或者张扬、热烈。这种精神也走出国门,融化在时尚大潮中。这就是套子的意义所在吧。




       契诃夫短篇小说《 套中人 》原文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 别里科夫 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皮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剌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别里科夫 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看到有个告示禁止中学学生在晚上九点钟以后到街上去,他就觉得又清楚又明白: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但是他觉着在官方的批准或者默许里面老是包皮藏着使人怀疑的成分,包皮藏着隐隐约约、还没充分说出来的成分。每逢经过当局批准,城里开了一个戏剧俱乐部,或者阅览室,或者茶馆,他总要摇摇头,低声说:

      “ 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要是他的一个同事到教堂参加祈祷式去迟了,或者要是他听到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在教务会议上,他那种慎重,那种多疑,那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简直压得我们透不出气。他说什么不管男子中学里也好,女子中学里也好,年轻人都不安分,教室里闹闹吵吵 —— 唉,只求这种事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才好,只求不出什么乱子才好。他认为如果把二年级的彼得洛夫和四年级的叶果洛夫开除,那才妥当。您猜怎么着?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减低彼得洛夫和叶果洛夫的品行分数,把他们禁闭起来,到后来把他俩开除了事。我们教师们都怕他。信不信由您。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我们这儿的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昕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 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

       别里科夫 跟我同住在一所房子里。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 ,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 —— 不祥的叹息声 …… 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通宵做噩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采,脸色苍白。他所去的那个挤满了人的学校,分明使得他满心害怕和憎恶;跟我并排走路,对他那么一个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

       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有一个新的史地教员,一个原籍乌克兰,名叫 密哈益 · 沙维奇 · 柯瓦连科 的人,派到我们学校里来了。他是带着他姐姐 华连卡 一起来的。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 别里科夫 明白地表示好感了。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人人 —— 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 —— 开始向 别里科夫 游说:他应当结婚。况且,华连卡 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但是 华连卡 的弟弟从认识 别里科夫 的第二天起,就讨厌他。

       现在,您听一听后来发生的事吧。有个促狭鬼画了一张漫画,画着 别里科夫 打了雨伞,穿了雨鞋,卷起裤腿,正在走路,臂弯里挽着 华连卡;下面缀着一个题名:“ 恋爱中的 anthropos。” 您知道,那神态画得像极了。那位画家一定画了不止一夜 ,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一份。别里科夫 也接到一份。这幅漫画弄得他难堪极了。

       我们一块儿走出了宿舍;那天是五月一日,礼拜天,学生和教师事先约定在学校里会齐,然后一块儿走到城郊的一个小林子里去。我们动身了,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陰沉。

      “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他说,他的嘴唇发抖了。

       我甚至可怜他了。我们走啊走的,忽然间,柯瓦连科 骑着自行车来了,他的后面,华连卡 也骑着自行车来了,涨红了脸,筋疲力尽,可是快活,兴高采烈。

      “ 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 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

       他俩走远,不见了。别里科夫 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他站住,瞧着我 ……

      “ 这是怎么回事? 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 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 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我问 “ 让他们尽管骑他们的自行车,快快活活地玩一阵好了。”

      “ 可是这怎么行?”他叫起来,看见我平心静气,觉得奇怪,“ 您在说什么呀?”

       他似乎心里乱得很,不肯再往前走,回家去了。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他就走了,这在他还是生平第一回呢。他没吃午饭。将近傍晚,他穿得暖暖和和的,到 柯瓦连科 家里去了。华连卡 不在家,就只碰到她弟弟。

      “ 请坐!” 柯瓦连科 冷冷地说,皱起眉头。别里科夫 沉默地坐了十分钟光景,然后开口了:

      “ 我上您这儿来,是为要了却我的一桩心事。我烦恼得很,烦恼得很。有个不怀好意的家伙画了一张荒唐的漫画,画的是我和另一个跟您和我都有密切关系的人。我认为我有责任向您保证我跟这事没一点关系。…… 我没有做出什么事来该得到这样的讥诮 —— 刚好相反,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

       柯瓦连科 坐在那儿生闷气,一句话也不说。别里科夫 等了一忽儿,然后压低喉咙,用悲凉的声调接着说:

      “ 另外我有件事情要跟您谈一谈。我在这儿做了多年的事,您最近才来;既然我是一个比您年纪大的同事,我就认为我有责任给您进一个忠告。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

      “ 怎么见得?” 柯瓦连科 问。

      “ 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密哈益 · 沙维奇? 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 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 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昨天我吓坏了!我一看见您的姐姐, 眼前就变得一片漆黑。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 —— 这太可怕了!”

      “ 您到底要怎么样?”

      “ 我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忠告您,密哈益 · 沙维奇。您是青年人,您前途远大,您的举动得十分十分小心才成;您却这么马马虎虎,唉,这么马马虎虎!您穿着绣花衬衫出门,人家经常看见您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现在呢,又骑什么自行车。校长会听说您和您姐姐骑自行车的,然后,这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 …… 这还会有好下场吗?”

      “ 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柯瓦连科 涨红了脸说,“ 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

        别里科夫 脸色苍白,站起来。

      “ 您用这种口吻跟我讲话,那我不能再讲下去了。”他说,“ 我请求您在我面前谈到上司的时候不要这样说话;您对上司应当尊敬才对。”

      “ 难道我对上司说了什么不好的话?”柯瓦连科 问,生气地瞧着他。“ 请您躲开我。我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这样的先生讲话。我不喜欢那些背地里进谗言的人。”

       别里科夫 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这还是他生平第一回听到别人对他说这么不客气的话。

      “ 随您怎么说,都由您好了。” 他一面走出门道,到楼梯口去,一面说,“ 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 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

      “ 报告他? 去,尽管报告去吧!”

       柯瓦连科 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 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 华连卡 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这在 别里科夫 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 才认出是他。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

      “ 哈哈哈!”

       这响亮而清脆的“ 哈哈哈 ”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

       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 别里科夫 的人间生活。他没听见 华连卡 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 华连卡 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 ,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 死了。我们都去送葬。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 别里科夫 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 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 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 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8-15 12:3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