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150|评论: 2

“创新”政策一个接一个,寿命不长,基层厌倦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创新”政策一个接一个,寿命不长,基层厌倦



      在基层采访,常常发现文必见“创新”、言必称“创新”、行必举“创新”。不少基层干部反映,现在一些上级部门好“创新”,各类“创新”政策和做法一个接一个甩下来,然而大多是有名无实的“新概念跑车”,不仅跑不了基层的“路”,起不到推动工作的效果,还给基层平添不少负担。

     “创新”不接地气,“寿命”多不长


      “区里要打造特色党建品牌,什么‘红色联盟工作法’‘12345工作法’,一套一套的。”东部某省基层干部说,上级部门热衷于搞一些新提法、新政策,实际工作内容和方式并没有什么改变或创新,其实是包装材料、玩概念。

       如果说上述这类“纸上创新”多是无用的“文字游戏”,那么,有些颇具“实质内容”的“创新”政策在基层强推,却因脱离实际很是折腾基层。

      苏北某镇干部反映,现在农村基层党员学习活动时要求打开App打卡定位,填写所在支部等信息。但很多农村老党员玩不转智能手机,有的甚至用的是老年机,无法完成这类操作。

       一些“创新”还动辄冠以“工程”“项目”的名头,耗费很大,收效甚微。近几年,苏北某县为解决劳动力技能缺乏等问题,针对农村地区18至55周岁劳动力推行“四全工程”,开展全员普查、全员登记、全员培训、全员转化工作。该县基层干部反映,这个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大多在外面打工,没有出去的也会做些小生意,即使人员统计上去了,也少有人愿意参加培训。这样的培训,主办方说得欢,培训对象听不懂,大家笑称自娱自乐。上级为要求确保培训人数,基层只好花钱找人凑数。

       粤东某地为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大搞新“政策项目”,要求每个乡镇打造一个上百亩农业基地,每个村要打造一个50亩连片农业基地。“一些镇村原有基础比较差,且不少是边远山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多是老弱病残,搞这么大的农业基地谁来经营?”当地一副镇长表示,这一政策“创新”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难以推行。

       基层干部说,“创新”政策犹如“新概念跑车”,跑不了基层的“路”,大多“寿命”不长。2017年上半年,半月谈记者曾在南方某县级市调研,市里刚出台一项“创新”政策,相关内容几乎全市的干部都能背下来。可当2018年记者再去该市调研时,当地已因此项“创新”实在无法施行,换了新的政策。

       闭门造车、政绩冲动难出创新实招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政策“新概念跑车”,让基层感到厌倦,让群众感到可笑。脱离实际所造成的错误决策,也将贻误一方发展。有受访基层干部直言,脱离实际的“新概念”政策频频出台,一大原因在于上级部门闭门造车、调研不深。

       南方某地干部认为,一些上级部门大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调研,做“闭门造车”“凭空杜撰”式创新,不肯下笨功夫,不愿做老实事,出台的所谓“创新”政策与基层实际相去甚远,不仅不能推进基层工作,严重的还对基层工作带来干扰。

     “隔着百里瞎猜病,凭空幻想乱抓药,该解决的突出问题不了解,不切合实际的政策压着干。”一名干部说,基层本来就是“小马拉大车”,还得应付一些不知所谓的“创新”,真的感到心累。

        部分基层干部反映,现在不少政策“创新”是政绩冲动所致。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走偏,认为老老实实干工作显不出本事,得不到重视,总希望玩一些花活儿,整出点动静,这样对外有说头,对上好汇报。至于基层有意见、群众有看法,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针对此,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不应看搞了多少政策“创新”,而应看出台了多少切实可行的举措,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最终老百姓是不是有获得感。制定政策时,应先进行扎扎实实的调研,多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再决定是否推出。
                                                  来源:半月谈         网友:豁别个哟,还是有傻人在说真话。

IMG_20190730_020931.JPG

      
         辣评:创新不能搞花架子



         有一种认识,说行政工作、公务流程不过循规蹈矩,不会也不必有什么创造性。其实,讲规矩、程序,与创新创造并不冲突,特别是我们的社会、政府都在转型期,尤其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领导干部创新意愿、创新能力不足,实质性的创新不多见,花架子创新、皮毛创新倒常见。

        有的领导干部对创新多有强调,谈起创新的现实意义来也头头是道,但只是把创新表现在口头上、文件中和标语里,实际工作仍然穿旧鞋,走老路。

       有的领导干部也在创新,但只是为创新而创新,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凡事硬要搞出花样来,实际上跟创新不沾边。很多时候,变个说法、换个形式就当作创新,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徒有创新的华丽外衣而已,对实际工作没有促动,相反虚耗人力物力财力。

       有些地方、部门确实有一些创新之举,出现新的变化,但比起这些地方或部门需要除旧布新的重要领域、关键节点却是细支末流,小小芝麻而已,不足以给地方或部门带来突破性、跨越式的发展。
IMG_20190730_020956.JPG

       把创新当成经来念,大搞花架子,实质上就是思想懒惰,不愿干实事,只求以表面文章图热闹、混政绩,自然不肯实实在在找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鼓励创新,但一定要看清花架子创新。如果搞短平快追求噱头的人总是春风得意,扎扎实实创新、埋头解决问题的人就会受到伤害。


----------------------
民生关注、热点分析、拥抱自由、独立思想、以卑微的“闲言碎语”换社会点滴之改变,以发瘪言的形式演绎麻辣生活。
张冬林.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7-30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哥,配法律顾问了啊?这个就是创新嘛,哈哈哈

发表于 2019-7-30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导拍脑壳,基层跑断脚!现实,精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严查!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