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062|评论: 8

[百家争鸣] 【荐文】谈谈川剧的危机与前途(刘大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5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谈川剧的危机与前途

2019-06-09 08:49    来源: 绵阳日报


  □刘大军(绵阳)

  川剧、川菜、川酒是四川人引以为豪的几大文化标志。在当代语境中,入蜀者不看川剧、不品川菜、不饮川酒,等于白来四川。

  当前经济腾飞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川菜已经跃升八大菜系的前列,川菜馆已然花开神州大地乃至全球。川酒更是在全国白酒行业独占鳌头,不仅为亿万饮者带来了热情和欢愉,也给各地GDP添加了沉甸甸的分量。然而,川剧呢?20世纪90年代以降,风靡川渝和云贵部分地区的川剧演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除了零零星星的民营剧团尚在断断续续上演七拼八凑的传统戏;硕果仅存的国有、集体所有川剧院团大多以排演国家艺术基金扶持或政府项目补贴的“调演戏”,宣示着川剧的存在;央视戏曲频道偶尔播放一点川剧片段,就会令蜀中媒体兴奋莫名;在各种综艺节目中只有川剧变脸、吐火绝技展示或戏歌演唱可资炫耀了。川剧成了面临濒危、亟需保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项目。悲乎哉!

  人们不禁要问:有着几百年历史,曾被誉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的川剧到底怎么了?

  近年来,中央相继推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地方戏曲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大了政府投入,京剧和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等多个地方戏曲乘势而上,在弘扬传统、人才培养、剧本创作、舞台创新、坚持演出等方面都有不俗的业绩,传统戏常演常新,新编历史剧通古贯今,新创作剧目紧扣时代脉搏和人民心声,呈现出姹紫嫣红的喜人景象。

  早在川剧蓬勃兴盛的1983年,四川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振兴川剧的口号,时至今日,川剧却是每况愈下,愈益式微了。

  川剧界不少同仁,把川剧的衰败归咎于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归咎于古老的川剧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冲击,归咎于互联网的普及分流了观众,却很少从川剧生存的环境和川剧自身找原因。同在一片蓝天下,京剧和众多的地方剧种何以勃勃兴焉,唯独川剧岌岌可危呢?

  从外部环境来看,首先是川剧演出的载体大幅度减少,从业队伍日益萎缩。尽管振兴川剧的认识很超前,口号很响亮,但却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倒是在紧接着的整顿文艺表演团体的行政命令下,一大批川剧专业院团被压缩精简掉了,前些年,又以发展文化产业之名,把传播传统文化的川剧院团推向了市场。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初,全省有川剧团126个,如今有艺术创新传承能力、能够坚持演出的成建制的川剧院团不足20个。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载体,何来川剧!

  剧团砍掉后,年富力强的专业艺术人才或提前退休,或转岗改行,或自主择业,或投身民营剧团谋生;仅存的川剧团体编、导、演人员严重老化,行当严重不齐,囿于体制壁垒,新生力量进不来,青少年自愿学习川剧者更是凤毛麟角。其次是演出场所不断减少。

  过去,绝大多数川剧演出团体都有自己的剧场,这些剧场大多建在城市中心地段,剧场里整日响彻着川剧铿锵的锣鼓声。在城市迅猛扩张的浪潮中,剧场所在的黄金口岸的土地呈几何级数升值,拆剧场建商厦势不可挡。剧团要演川剧,请到新盖的高大上的剧院、会堂去吧。可那里高额的场租、水电、宣传和服务费用,你卖的那几个戏票钱够支付么?再者,在多元文化齐头并进、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今天,川剧观众锐减早已成了不争的事实,除了少量钟情于川剧的老年人,中青年人很少去看川剧。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川剧之花怎么开放?

  究其原因,川剧的颓势也与自身的保守自恋、不思变革息息相关。审视川剧的发展史,川剧的形成就是一个以四川本土的民间灯戏、方言俚曲、打击乐为基础,融合江南昆腔、徽剧皮黄、弋阳高腔、陕西秦腔众家所长,开放包容的过程。从民间土台到科社戏楼,川剧就此成型,进入了鼎盛时期,成为了川人文化生活的必需品。



  无数年沧桑岁月过去了,新思想、新文化、新科技波涌浪翻,人们的审美观念、娱乐方式发生了几多改变,一代一代的川剧从业人员的艺术思维还沉浸在昔日的辉煌里不能自拔。稍有变革,则被视为离经叛道,被业内骂为“野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沙梅用轻音乐和舞蹈编导《红梅赠君家》,曾遭到全川“老天牌”的围攻。习惯于老打老唱,习惯于一成不变的程式套子。也曾编导上演了一些历史、现实生活题材的现代戏以完成调演任务,但未突破话剧加唱的窠臼,在体现川剧特色、进行艺术创新等方面下的功夫很不够,演一个丢一个,没有一个保留剧目。

  就传统戏来说,曾有“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国”数百个剧目的川剧,现在经常上演的剧目不足一百个。传统唱腔曲牌和演唱方法难以传承,谈何声腔流派,谈何剧种特色。帮腔和音乐伴奏更是缺乏韵律和色彩,体现不出剧种特色,难以给人审美的愉悦,怎能吸引观众?

  时移世易,万众争看川剧的景象已是往昔的记忆。川剧这个“非遗”项目,若能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在社会热心关爱下,通过有志于川剧艺术的仁人志士有效地保护,有力地传承,在保持剧种特色上创新发展,这朵植根于巴蜀大地的民族文化奇葩就能焕发出生机,绽放出异彩。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7-15 10:3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危机应从内部找主因、内因·为主导作用。正如文中所提有案可察都有近千剧目可上演不足百个。五十年代一般老艺人都有百余个剧目。二千年后所谓摘"梅"二度、三度的"戏后,'"戏妃"有无五+个剧目?肚内无"货'演啥、传啥!多为名利、走捷径拿经典开刀、这方靣黔驴技多一一掐头、去尾、腰斩、更名、换腔、都意淫为"创新"。更有扯花架子者、将国家级非遗川剧的高腔曲牌另搞"谱腔"。川剧人自巳丟陣地请话剧、歌剧、影視人来导演川剧、可想而知所结之"果"就成了"转基因"的"四不象"、除了完成任务赠票、送票、有多少真正川剧观众进场。
请川剧人敬畏传统、遵重传统。否则堡叠从內部攻破、自毁川剧。但愿川剧有幸、华丽(承传统)转身!

发表于 2019-7-15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把川剧的衰败归咎于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归咎于古老的川剧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冲击,归咎于互联网的普及分流了观众,却很少从川剧生存的环境和川剧自身找原因。同在一片蓝天下,京剧和众多的地方剧种何以勃勃兴焉,唯独川剧岌岌可危呢?"
00图片QQ.png
行政命令之下戏曲院团大量消失是全国普遍现象。不过普遍之外:
川剧团体大量消失,某些剧种团体并未消失,无非是“包养”变“自养”,又不是巨婴,难道戏曲只有被包养才活得下去?
川剧演员流失,某些剧种演员并未流失,而是坚守舞台“自强续业”,活在舞台上是戏曲演员的本分。
川剧观众流失(川剧观众会不会是因为看不到川剧而饿死的),某些剧种的观众并没减少,老中轻观众都在。
川剧演出注重自己团体“自己的剧场”而且大都在“城市中心地段”,某些剧种并不迷恋锦衣玉食迷信达官贵人,他们放飞自我,天地之间无处不是他们发声发光的舞台。苔花如米小,也敢“比着”牡丹开。市场模式下高大上的剧场就是为钱修的,去那种剧场难道不是自取其辱?
川剧保守还是改革?五种声腔,川剧特色少吗?“活儿”干得漂亮,不改照样有人捧场。自身不过硬就说传统不行,那是托词借口忽悠官民。如果你越认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就越要慎重对待戏曲改革,别邯郸学步,把自己搞成了四不像。当你不是你自己的时候,你是谁?你算谁?谁看你?
几十年了,川剧的“年/演出场次”有多少?川剧人可扪心自问。
不要奢谈川剧事业,几十年的现实在表明,有多少川剧人真正把川剧当成过一个职业,川剧的根基到底稳不稳。
一个戏曲剧种,连舞台都懒得登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发声的资格!
川剧问题的根子在哪里?

发表于 2019-7-15 19:1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在民间:点评全靣、很有深度!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9-7-15 22:2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悉,要进入省川院成为正式编制内演员,必须要有大专文恁。这是怎样的規定?

发表于 2019-7-17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真的缺乏市场意识,没有努力去找自己的市场,去演老百姓真正爱看的戏。
就目前市场较好的越剧来讲,除了日常演出,每年上海越剧院的下乡演出都很多,到浙江、江苏的乡下,以及上海的社区去演出。上海越剧院每年春节期间都不休息,一般到浙江的乡下巡回演出,连续演好几天,一般是乡村的包场演出。四川的票房可能差一点,但可以看出上海越剧院这个越剧界首屈一指的剧院并没有固步自封,认为自己很高贵,看不上农村市场。

发表于 2019-7-17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戏曲剧种,连舞台都懒得登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发声的资格!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