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94|评论: 1

[转载分享] 粒我烝民,饮水思源 安丰古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8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粒我烝民,饮水思源
安丰古镇 今天
志士报恩思犬马,
庶民养老察鸡豚。
待客泛舟桃叶渡,
何人携榼杏花村。
微信图片_20190708220221.jpg
张仁芬(1868-1935)
      汉阳人张仁芬在东台安丰盐场任职三年,时间不长,安丰镇还原任职古镇上的七里长街、盐课司、庭院、回廊修复一新,供后人参观,弘扬其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精神。
                                                                                       微信图片_20190708220231.jpg 微信图片_20190708220240.jpg
      当年老百姓打官司不去州府衙门,而到盐课司找张大使,一个非正印官(地方行政官员),能受到当地百姓如此爱戴,可见秉公办事、清明廉洁、断案效率之高非同一般。
                                                                                        微信图片_20190708220236.jpg
      2018年张仁芬诞辰之日来临之际,朱兆龙先生的一篇“百姓爱戴的基层盐官-纪念安丰盐场大使张仁芬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兼介诗文集《怀清斋主未是草》”一石激起千层浪,给正常开展纪念活动的古镇安丰,新添浓墨重彩。在重温张大使的事迹中,还新添张大使诸多鲜为人知的事。
                                                                                          
       光绪三十年(1904)春,36岁的张仁芬被任命为连云港板浦场盐官,次年(1905)八月,上命张仁芬至金沙代职,后因无从考证之原因返回家乡汉阳。1907年正月,张仁芬再任板浦大使,他以赈灾安抚民生,以法律安定社会。板浦盐场哀鸿触目,他带头捐出千金,动员地方捐款赈灾,赈款不够时,夫人汪氏变卖自己的首饰相助。张仁芬用养廉银在衙门旁设济婴所,收养灾民儿童160名,能吃饭食的儿童雇女工抚养,尚在吃奶者请贫妇代乳,麦收后再由各家父母领去。与此同时,对作乱者法办其首恶,教育其协从,平息了纷乱,安定了地方。
      戊申夏(1908),“云台解组”,光绪去世。张仁芬考评积分,保升道员,加二品顶戴,三代一品封典,分江苏候补道。板浦士民们挽留不住,在陶澍祠堂前建筑“粒我烝民”牌坊,在董公(仲舒)祠、南门、小北门三处立碑勒铭,表示对张场长的敬重和怀念。
                                                                                          微信图片_20190708220244.jpg
板浦乡绅送张大使的《颂文》
      宣统元年(1909),张仁芬转任安丰场盐官。在任期间,张仁芬组织修理盐义仓,储集义盐义粮;修缮王艮祠堂,恢复盐场社学,做了不少好事实事,使清末乱世下的安丰场,乡风逐渐恢复。在任三年,张场长始终体恤民情,力解民瘼。每年除夕夜,他都让差役背着一布袋铜钱,随他沿途察看,见有人家揭不开锅,无法过年时,就从窗口把钱串扔进去,让其买米面鱼肉将就过年。有次抛钱时,不巧打坏了锅子,后来去赔新锅,人们才知道除夕夜家里出现的钱是张场长送的。
      三年任满,张场长要离任了,全场百姓苦留不住,就沿街设香台为他送行,请他脱下一只靴子留作纪念。他走后,人们把靴子放在玻璃盒中,挂在安丰场署的四圈门上,以示彰念。时至今日,挂靴的那座门墙仍在。离任留靴的佳话,从此在安丰、在东台传扬。
                                                                                           微信图片_20190708220249.jpg    
张仁芬任满留靴
      辛亥革命时,张仁芬与汉阳富商万绍度组织商团暨保安队,协助地方维持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商团还向革命军捐粮3000石,支持革命。10月30日清军猛攻汉口,革命军紧急募兵支援,汉阳商团当即以兵力支持。万、张等32人联名发起《国民劝捐书》,当天就获得捐款十一万五千大洋,以助革命;又成立红十字会,救死扶伤,善理后方。这些革命义举,载于《武昌起义首创国民警政》和《汉阳区志》。
                                                                   微信图片_20190708220253.jpg
      民国二十年(1931)大水,武汉街上涝可行船,柏泉湖区受灾宗亲纷纷来投奔身为族长四老爷的张仁芬。张即腾出宅院和十几个铺面安顿灾户,自己一家人去汉口泰兴里租屋居住。
      在介绍《未是草》时,笔者这样写道:“《未是草》的来历颇有意思。几年前,张昌万看到一位江苏网友在其“豆瓣”首页上发表的一篇日记:“偶从‘十万书店’得到油印本一册,仅14页,前无签字,中亦无注明,只在首页作者名栏留了一个‘怀清斋主未是草’的落款。此书是1928年的油印本,书中还有原作者修改校订的笔迹,倒是的的确确的‘未是草’了。据‘十万书店’老板回忆,这诗集出自一上海老太太之手,当时从她手上拿出来的文物不少,其中就有这本油印的诗册。”张昌万当即向该网友请赐,对方很快传来了照片。经请俞汝捷先生标点后,於甲午年(2015)竖排印制成册。
                                                                  微信图片_20190708220258.jpg
      未是草》是以张仁芬西湖组诗为主要内容的诗文集。甲子夏(1924),张仁芬的四女儿去美国上学,张与继室杨夫人送至上海分别后,去西湖游览八日,写下这组山水诗。该集中,共收旅游诗作二十二首,自题肖像短诗和纪念元配亡妻(元:第一、为首。“元配”相对于其他正妻或妾而言,是最先娶的正妻)长诗各一首,致亲友贺寿联六副;附录板浦盐场生员丁锡福的《送张公季郁序》和翰林院三位编修所写的《张君墓志铭》各一篇。
                                           微信图片_20190708220301.jpg
      《未是草》内容简洁不冗。游览西湖的诗作,是各个景点的描摹与观感,透出一些作者“遭逢世变”后“满腔孤愤”而“籍明素志”的寄托,含有一些浊世“衰年”而“思隐”“遁世”的自叹,读来“类淡泊隽逸可喜”(三位翰林语)。张仁芬长达54句的致元配亡妻61岁冥寿的悼念诗,叙述了夫妇恩爱、儿女家常,记录了妻子随他调任搬迁、教育子女、献出首饰、支持赈灾的内助贤行,表达了对已故元配妻子的敬重与怀念。《未是草》中的诗序联印和《墓志铭》与《送张公序》,较为丰满地合成了张仁芬的基本情况,让人们看到张大使的主要生平、履政业绩、爱民情怀和自我评价,丰富了安丰盐文化的内容和传承。”            
      朱兆龙先生在文章结尾处热情洋溢地写道:“今年正月二十四日,是张仁芬大使诞辰150周年纪念日。笔者在盐文化研究课题中特撰上文,以纪念对东台古代民生福祉、乡风建设作出过贡献的张仁芬先贤;希翼通过基本完善的资料和丰满的形象彰显先贤的丹心侠骨,使其爱民福民的精神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传承发扬。”
    “ 粒我烝民”融入血脉,偶因豪侠一念起,禅心侠骨乃其性格,纳粟入官,贵等蒿蓬,幸秉丹心,无忝教宗是其品质。
                                                 文字来源:蒂尕字汉阳
                                           微信图片_20190708220305.jpg
                                                 http://file:///C:/Users/wan/AppData/Local/Temp/ksohtml9328/wps10.pn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9-7-9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往往几个字,或者一句话的家训,能影响好几代人-这就是传承。“清白忠厚,不爱钱,做好官,尤以活人为念......”这句张家人恪守家训,造就影响十几代,而且其中不少人还做得很好!

    《五知荘训言》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记载是张仁芬祖上赴任所遇的事)“於乙酉(年1705年)正初,兼程赴陕,先於西安到任,乃由陕之榆道,经乾谷驿,忽数十百人迎谒ye道旁曰:“某等皆延长赤子也,沐太中宪公恩最深,今见公,如亲延长公颜色,十数日前望光至此......”

    说的是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正月初,陕西还是天寒地冻,伯琮公去山西榆林府上任,到西安报道后转道上榆林,经过乾谷驿站时,突然道路两边涌出上百人,口称延长县的良民,五十年前三异公为延长太守时,造福一方,听说张太守儿子到榆林府,为了见公子一面,已经在此等了数十日。短短六十九个字,饱含延长庶民的淳朴,和三异公卓著的政绩。(其中两位太婆为此跟儿子打官司)书中有记载:随有两老姥倉皇奔至,禀伊子不孝,予以尚未下车,何遽ju来呈告,且地方有司,亦为越控,麾之。顾两老姥泣且诉曰:“某某一系旧门役朱文之女,一系旧快役田一德之妻,感太中宪公之恩德如山,豫斋沐,欲拜迎道左,今被儿子阻抑几不得迎公。”说的是:随即有两位老奶奶,颤巍巍跑来拦车,双膝跪地起诉儿子不孝。赴任路上还未下车伯琮公,遇到这样匆忙的官司,他想,地方上有印正官,我办此案必有越权之嫌,就吩咐跟班衙役让她两走。哪知两位老奶奶痛哭流涕说道:‘一个说她是原知县看门人朱文的女儿、一个说是原捕快田一德的老婆,还告知伯琮公:‘你父亲禹木公对我们恩重如山,特沐浴更衣,在道旁拜皆您,因儿子阻扰差点见不到您。’时隔五十年,当地百姓还如此牵挂禹木公,当年爱民如子,政绩卓著可想而知。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