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114|评论: 0

成都双流探索社区规划师全覆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8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6月27日),成都市双流区举行城乡社区规划师导师团聘任仪式暨城乡社区规划师首次培训会。来自中国社科院、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林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9名专家受聘为双流区首批城乡社区规划导师。这是双流区继去年探索构建社区营造师制度“两库一评估”体系后,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又一探索。双流区提出,到2019年底,全区基本实现城乡社区规划师全覆盖。

创新规划引领机制

探索构建“社区营造师+社区规划师”联动机制

近年来,双流区常住人口已达120万人,正加快从近郊城区向中心城区转型,面临着管理服务人口迅速增长、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多元、社区发展治理任务更加急迫等现实难题,单靠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很难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社区服务、社区文化和归属感很难建立起来。同时,社区发展治理要推进社区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心态“五态”同步提升,粗放的社区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的社区发展治理需求。

实践中,双流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资源集成优势和惠民政策优势,充分发动政府、社会力量、居民,大力提高社区营造能力,探索建立了社区营造师制度“两库一评估”体系,(即社区营造师人才库、社区营造项目库和社区营造评估机制)和“1+3+5”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体系(集培育、孵化、服务多功能于一体的区级社会组织基地,区、镇、村 “三级联动”机制,推进人才队伍专业化与在地化结合、实施主体分类化和协作化结合、营造项目生活化和品质化结合“三个结合”,实现人、社区自组织、多元参与主体、社区公共精神、社区可持续发展五个目标), 有效解决社区营造“谁来参与”、“怎样参与”、“参与效果”的问题。

目前,区、镇、村三级社区营造师制度已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区社会组织(包括自组织)超过1200家。

实践中,双流区深刻认识到,实现社区精细化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规划引领机制,打破过去城市规划“见物不见人”的局限,用系统和发展的视角关注社区社会、经济、空间、文化、制度等多维度的互动和共生,共建共治共享社区生活共同体,努力把城市每一个单元的创新活力都激发出来,共建共治共享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助推美丽宜居空港公园城市建设。

去年以来,双流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社区发展治理的部署要求,出台了探索建立城乡社区规划师制度实施方案,按照“需求导向、试点先行、协同推进、共建共享”的原则,启动探索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试点工作,加快构建区、镇、村三级社区规划师体系,实现社区规划师全覆盖。

双流区积极探索构建社区规划师选用机制。一是充分挖潜,对内培育。发挥在地优势,鼓励本土、在地的相关专业人才担任本辖区社区规划师,扎根社区服务居民。鼓励将有志于为本社区服务的社区“两委”成员、热心居民、志愿者等逐步培养成为社区规划师。探索运用传帮带、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本土社区规划师专业技术水平,及时收集、反馈群众急难愁盼的诉求,形成社区规划师扎根社区、服务社区的良好格局。

二是借脑借智,对外选聘。面向社会企业、社会组织、协会、设计院、高等院校等专业机构购买服务。规划师机构的选择突出专业性和落地性,力争人员规模与专业结构配置合理,业务绩效与社区需求密切相关。

此外,双流区还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将通过部门推荐、个人自荐、群众推举、项目引领,推进社区规划师制度创新。

同时,建立区、镇、村“三级”社区规划师退出机制,保持社区规划师队伍的纯洁性和活力度。

创新校地合作机制

探索构建专业化、协作化、常态化的社区规划师团队

开展社区规划,需要建立一支跨学科整合行动的社区规划专业队伍。今年以来,双流区积极加强与四川大学深度合作,联合组建社区规划导师专家智库。据介绍,社区规划导师专家智库,将探索构建专业化、协作化、常态化的社区规划师运行机制,坚持“政府+高校+企业”的运营机制合作联动,构建调研、指导、培训、咨询、评审的全链条社区规划师制度,有效提升双流区城乡社区规划师队伍专业水平,夯实城乡社区规划和营造工作,培养一批社区规划和社区营造专业队伍,形成广泛的社区公众参与格局,全面提升双流区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据了解,此次受聘的双流区城乡社区规划师导师来自中国社科院、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林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们长期从事社区规划、景观设计、社会治理、社区文化等研究,具备规划、设计、建设、心理学、社会学和美学应用等相关专业能力,包括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唐柳,四川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四川大学EDP中心主任张黎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槐軒文化著名学者赵敏等19名知名专家。双流区将构建规划师团队与社区密切联系、与居民亲近沟通的常态长效体制机制,让社区规划师导师深度参与双流区社区发展治理,深耕基层、扎根社区、植根群众,精准把脉城乡居民群众需求点,有效引导城乡居民和社会多方资源共同参与,推进社区规划有品质、接地气。

创新项目推进机制

探索规划、指导、营造“三步联动”模式

社区规划实践指向性强,需要广泛聚合政府、社会和社区资源,搭建平台载体,充分激发多方主体的动力与活力,实现从“专家做社区规划”到“我来参与社区规划”的转变。实践中,双流区积极探索构建规划、指导、营造“三步联动”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快构建区级规划导师与镇级社区规划师、社区群众密切联系的“三级”工作链接机制,引导社区群众全程参与社区营造、社区规划的实施监督。

双流区提出,社区规划师将当好“五员”。

宣传普及规划知识,当好社区规划“教导员”,通过采取集中培训宣讲、入户沟通交流、空间展览展示等多种方式,向社区居民宣传规划知识、政策法规、规划成果等,提高居民对社区相关规划的知晓度和认可度。

收集沟通群众意愿,当好社区规划“研究员”,扎根社区了解社情民意,建立常态化问需机制,收集、梳理居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意见建议和发展意愿,用规划的语言表达居民诉求,提出解决方案,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积极性。

参与编制社区规划,当好社区规划“设计员”,参与制订社区发展愿景和目标,编制或参与编制涵盖社区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福利保障、组织管理等符合居民群众需求、适应时代发展的社区相关规划。

监督指导规划实施,当好社区规划“监督员”。积极参与对社区公共空间和公服设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农民集中安置区、老旧院落改造、“小游园、微绿地”等建设和改造项目设计方案的技术指导,促进项目实施与规划蓝图不走样。

积极开展社区营造,当好社区规划“营造员”。社区规划师围绕社区和居民需求,发掘整合属地资源,发动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参与社区共建,促进社区功能分区优化,推进社区微更新,强化属地文化发掘,积极参与社区营造,增强和凝聚社区共同体意识,促进社区多元共治、共建共享。

为确保城乡社区规划师制度健康持续突进,双流区加快构建三个保障机制。

建立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双流区委社治委负责牵头推进社区规划师制度建设工作,负责区级规划导师制度建立、指导镇级社区规划师制度建立和评选优秀社区规划师案例等。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社区规划师培训、指导和监管,评选优秀社区规划师等。区民政局负责社区营造培训、活动开展和评选优秀社区营造活动等。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多形式的激励政策,区级规划导师制度建设资金保障纳入区委社治委2019年度财政预算;镇、村级社区规划师制度建设由各镇街结合实施项目情况灵活选配,保障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建立沟通交流机制。积极搭建三级社区规划师与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民政局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建立常态化意见反馈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真正让社区规划师成为连接社区居民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桥梁纽带。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