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作为我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在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成立“温铁军工作室”。 此前,温铁军携工作团队一行到郫都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调研组一行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对郫都区唐昌、安德、友爱、三道堰四个街道六个典型村进行走访。
温铁军 走访调研 乡村振兴哪些经验可推广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郫都区村庄基本情况如何?发展主要举措有哪些?遇到了哪些瓶颈困难? 在青杠树村,该村土地改革和“小组微生”做法引起了重庆大学潘家恩副教授强烈的兴趣,他认为青杠树的经验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志友对在石羊村党员乡贤带头改造村落,以文化振兴乡村的做法表示赞叹。“中国农家乐第一村”农科村的产业升级之路、安龙村盆景和互联网的结合、生态小农和市民共同保护水资源的鲜活的案例都打开了参加调研的专家学者们的眼界。 通过调研交流,温铁军认为,郫都乡村振兴工作既有千年农耕文明积累的厚重历史,又有成都城市中心辐射带来的新机遇。建议郫都区以城乡融合为契机,抓牢文商旅融合,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加强乡村发展治理,同时依托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聚焦本土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工作室落户战旗村 把经验梳理成知识生产 由郫都区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西南大学中国乡建学院、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共同成立的温铁军工作室未来会有哪些发展和规划? “战旗村有些真实的、可复制的经验,我们在这里经过了生态调查研究和深度访谈。”温铁军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未来将通过经验梳理,将其变成知识生产。“这些乡村振兴发展中的经验,也是中国在世界话语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材料。” 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执行院长何玉建提到,工作室未来将通过培训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知道这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看同样的经验放在不同的村庄能不能使用或者受到启发。” 据了解,下一步,工作室通过与乡村振兴专业研究机构及实践平台的紧密合作,引入具有海内外影响的知名专家团队,将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建设成为西南最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中心,成为集实践指导、政策研究、智库咨询、孵化培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实践平台,为全国乡村振兴工作贡献“战旗模式、郫都经验”。 献策乡村振兴 为建设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签约仪式后,温铁军作了《生态文明转型与乡村振兴战略》主题报告,从文明转型发展的高度,结合农耕文明的演变和近百年乡村建设历史,为郫都区干部群众阐释了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形式让我们基层干部更好地掌握政策和了解政策。”唐昌街道柏木村党总支书记李波告诉记者。 “独到、专业、深入浅出的讲授打开了发展视野,为我们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提供了极高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抓手。土地改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郫都乡村带来了新的机遇。下一步,郫都区结合专家建言,联系自身发展实际,积极探索现代乡村振兴“郫都模式”,全域立体成系统做好乡村振兴的示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