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830|评论: 0

聚焦 | “双创”5年 创新创业创造力量磅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5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70万户,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亿大关,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和8.9%,众创空间超过69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4800家


2018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70万户,全年日均新设企业1.8万户,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亿大关;全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和8.9%,分别高出规模以上工业5.5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众创空间数量超过69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4800家……

这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折射出我国创新创业创造生态环境日益优化,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成果大量涌现,创业带动就业活力不断显现,创新创业创造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

在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举办之际,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就近年来创新创业成效、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等有关情况采访了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有关负责人。


双创再升级

距离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提“双创”,已经有5年时间。现阶段,我国推进创新创业创造取得了哪些成效?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各地在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财税和投融资政策支持、建设创新创业支撑平台、构建创新创业文化生态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具体举措,推进创新创业创造的政策氛围和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创新创业环境日益优化。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一门式一网式”等一批便捷政务服务大量涌现,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创业带动就业活力不断显现。创新创业支撑高质量就业的作用更加明显,创新创业活动既直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又通过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创新创业科技含量更加凸显。创新创业更加突出科技导向,创业活动推动科技创新呈现百舸争流之势,培育壮大新动能的作用更加显现。

创新创业平台不断健全。各地将支持创新创业的重点更多转向打造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开放型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120家双创示范基地逐渐成为区域创新高地,国家电网、阿里巴巴等一批大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以创业投资为代表的创业资本投入不断强化。创业投资活动在税收支持、规范监管的外部条件支撑下,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早期阶段集聚。截至今年4月底,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已决策参股356只创业投资基金,累计支持4445家新兴产业领域的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

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双创活动周、“创响中国”等活动成功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遍布全国,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掀起了创新创业创造热潮,有力涵养了创新创业文化,厚植了创新创业理念。


从基地到联盟

2016年以来,国务院先后两批在区域、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3个领域启动了120个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2018年,区域示范基地初创企业新增就业超过71万人,企业、高校及院所示范基地带薪兼职创业人员约2400人,分别增长约32%和49%,创业带动就业水平不断提升;区域示范基地技术合同成交额72亿元,高校和院所示范基地成果转化交易额74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40%,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区域示范基地新登记企业约41万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近6700家,分别同比增长约1.15%和31%,产业创新发展后劲不断夯实。

此外,2018年,双创示范基地新增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载体2600多个,新增载体面积1870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约16%和42%;主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3200多场,吸引数十万创新创业者参与,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据了解,过去一年,沪苏浙皖四地的25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在上海成立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西部1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6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在成都成立西部双创示范基地联盟,来自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的34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在北京成立京津冀双创示范基地联盟

双创示范基地联盟不仅要打破地理空间的限制,更关键的是,要实现创新资源融合协同共享。


发力6个“新”

营造创新创业示范氛围、打造创新创业生态是一个持续的长期过程,如何切实提升创新创业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创新创业创造向纵深推进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命题。

这位负责人说,下一步将以双创示范基地为抓手,重点在6个“新”上下功夫。

培育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新生态”。深入实施创新创业痛点堵点疏解行动,推广“创业会客厅”“三区联动”等一批成熟的创新创业模式,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快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

打造更强劲的创业带动就业“新动力”。推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一方面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创造更多元、更稳定的新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深化重点人群创新创业教育和精准培训,建设服务重点就业群体的创业服务载体。

构筑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新高地”。加大激励措施,增强创新型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探索金融服务创新创业的“新模式”。鼓励示范基地着眼化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托市场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和服务,不断探索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

畅通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新渠道”。充分发挥企业示范基地创新能力突出、创新要素聚集、资源整合能力强等优势,引导各类企业实现转型与创新结合,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建设创新创业资源共享的“新平台”。结合示范基地的创新资源优势,加快打造专业化、功能强、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充分发挥示范基地联盟作用,促进示范基地间融通发展,推动人才流动、产业对接、技术融合、平台共享。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