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286|评论: 0

东方之笔 张大千之郫都轶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4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字季爰,号大千,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书法家、泼墨画派创始人。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巨大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1.png

  解不开的鹃城之缘

  郫都因“杜宇化鹃”的传说,又称鹃城。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载,古蜀国望帝、丛帝定都郫。每到春夏,杜鹃鸟彻夜啼鸣,催人耕种。张大千曾拜书法家李瑞清为师,在求学期间,李瑞清好似啼血杜鹃,催促张大千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耕作。李瑞清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为张大千办过首次个人画展,百余幅作品售完,至此,张大千一鸣惊人。李瑞清病故后,张大千作《次回先生诗意图》,署名啼鹃。张大千认为,这也许就是与鹃城的缘分。于是,举家搬迁至郫都太和场蔡家碾(今团结镇永定村)钟雨秋家避难,一住便是四年。在郫都的日子里,张大千将家国情怀寄托笔下,所绘《长江万里图》《蜀山图》《蜀江图》,采用敦煌壁画重彩工笔与传统文人写意相结合,至此,张大千自成画风,独创“泼墨泼彩水墨画”技法。

2.png

  抵不住蜀绣的诱惑

  幼年,张大千随母习画,其母曾氏善绘民间剪纸花卉和工针线刺绣。对以蜀绣闻名天下的郫都,张大千自有一种特殊情感。从西汉文学家、郫都人扬雄的《蜀都赋》中的“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似乎随处可见成都织锦、刺绣的场景。一幅好的刺绣来源于画缋,《周礼·考工记》记“五彩备,谓之绣”,可见刺绣亦视为绘画艺术。绣工表现在绚丽柔软的织锦上,成为“锦绣”,诠释了绘画与民间工艺结合的完美。郫都的蜀绣工艺,构图舒朗、色彩淡雅,极具美学特征,同时表现了郫都人朴素的品质。郫都的挑花技艺,与工笔技法,竟有异曲同工之处,张大千惊叹之余,多次入农家田舍,观赏绣品,激发创作灵感。

  沉迷钟家大院的诗意

  钟家大院是典型的川西四合庭院,院内栽植花草树木,舒适宜居。大院门外沟渠纵横,绿荫小道,环境优雅安逸。张大千儿子张心玉所著《先父和他的庭院》中,提到张大千在永定村归园田居的诗意生活。居住在钟家大院,张大千日出作画,日落观星,创造出不少书画精品。偶尔写生,便选一处美景,或对落日余晖,或望田园烟雨,挥毫作画,勾、皴、擦、染、点一气呵成,气韵高雅、笔墨精妙。当时,张大千请来北平装裱行大师刘绍侯,一同借居钟家大院。张大千每完成一幅作品,刘绍侯便及时装裱。一幅幅作品经过装裱,更加栩栩如生,极具美感,最终裹为画卷,分别装箱,运往成都金牛坝或外地展销。张大千的作品一经面市,常常被争购一空。

  享受郫县豆瓣的味道

  张大千喜爱美食,善于烹饪,作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自然也成为他做菜时的必用调料。徐悲鸿在《张大千画集》序中称张大千“能调蜀味,兴酣高谈,往往入厨房作美食待客”。张大千在家中常以精致菜式宴请宾客。一年秋,太和场小学教师李英兰登门拜访,求得两把檀香折扇画,张大千还留她在家吃午饭,并亲自下厨做菜奉客。李英兰赞道,先生不仅画作一流,做菜也是一流。张大千笑言,没有郫县豆瓣,我就不入流了。在张大千看来,烹饪也是一种艺术,一个真正的厨师和画家一样,都是艺术家。他常对弟子说:“一个人,如果连美食都不懂品尝,又哪里能学好绘画呢?”因此,他经常研究食材,独创的“大千豆瓣鲶鱼”和“烤仔鸡”,色香味俱全。在他亲自撰写的食谱《大千居士学府》中,用漂亮的行草记载了十七道他最爱吃的家常菜,包括:粉蒸肉、红烧肉、回锅肉、四川狮子头等。时过境迁,当年的一切已物事人非,而郫都的风雨云月、山水草木,永远记得东方之笔——张大千。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