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偶遇松茂古道上“骡帮”(组照) [复制链接]

2019-06-03 12:03

浏览:21227 回复:10
   偶遇松茂古道上“骡帮”
    透过我的镜头里闪现着这样一个场景:松茂古道上的骡帮在离堆公园山道上穿行,整个画面仿佛再现了古时松茂古道上的马帮情景。那次在都江堰离堆公园松茂古道上曾遇到的一群拥有短小稀疏的鬃毛,厚实狭窄的蹄子,撑着排骨林立却力大惊人的身躯,似马非马,似驴非驴的动物,一问才知道这就是骡子,不然我还真把牠当成驴呢。
    在阳光的直射下,牠们在松茂古道上驮运,毫不夸张的说,在镜头里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的故事很多,过去松茂古道是古代通往“蛮夷地区"的道路,是成都平原连接松潘和茂县的惟一通道。据了解,松茂古道起于都江堰,终止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松潘县、茂县古城,全长700多里,虽然这条路最早始于何时无从考证,但是无数的事实说明,最迟在三国时期,松茂古道就已经开通了。从茂县较场、叠溪地震遗址的唐代摩崖造像荩推测,在公元七世纪时松茂古道就已经是一条商贾往来不绝于途的交通大动脉了。历史上,都江堰市和松潘县分别是内地和西北两地的物资集散地,松茂古道既是我国西部的一条经济大动脉,同时又是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曾经在我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如果再往前延伸,这条古道与吐蕃沟通,一直可以抵达尼泊尔和印度,这就是著名的“麝香之路”。同时,松茂古道又与古代丝绸之路相衔接,成为以西安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年长达700余里路的松茂古道,如今已经只剩下都江堰景区内短短不到2公里的古道。今天,我们只能站在斑驳的玉垒阁下古城墙上远眺历史的背影,原来那条悠远深邃的松茂古道早已消失在大山的森林深处,现在只能隐隐传来几声鸟呜的残音,如今我们只能从老照片中仿佛看到一点残存的零散画面……
    逝去的岁月如夕阳般鲜红,滴落在后人深深浅浅的回忆当中。据资料考证,骡子多生长在北方,体貌介于马驴之间,属二者的杂交物,一般无生育能力。它头长而窄,颈短而粗,鬣毛稀,鬐甲低,但腰部铿锵有劲,且性情温和,劳役年龄长,多为老百姓运输之用。过去在我上中学时经常能遇到骡子,有的同学家里就有,并告诉过我:“骡子头大耳大,身体比驴大,近似于马,体力比驴强,耐力也比马好。”这么多年过去了,骡子也少有见到了。
    这里山坡陡峭,不说沟壑纵横,对驮着几百斤重的动物来说还是相当不容易。现在一般山上建房或修缮庙堂工作量非常大,但所有建材只能靠骡子驮运,依靠人工运输确实难以运达。在松茂古道山脚下堆着大堆沙子、各种规格石板砖、水泥等建材,几只骡子背上都驮有两个大筐,里面装上沙或水泥在都江堰松茂古道上穿行,这些材料硬是依靠骡子一驮一驮运上山去的。
    在山上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骡帮,我比较好奇跟拍了一会,骡子的主人告诉我:“每匹骡子一次可驮400至500斤货物,骡子运送的主要是砂石料、板材等。骡子虽然有时脾气也犟,但干起活来很自觉。”我看到骡子撑着有力的细腿,气喘吁吁上着阶梯,累了就歇息一会,不用你催就立即赶路。20余分钟后,他们顺利到达目的地,几名骡夫将篓子内的沙石卸掉,然后又沿着山路返回,开始新一轮的驮运。骡子的辛苦,个中滋味,包括骡子的主人起早贪黑奔波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他们这群“骡帮”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居住在都江堰临街寺旁,哪里有活就奔赴到哪里……
    骡子走的这条山路不算宽,运送过程中还要避让游客,其中几段路面都是阶梯状态高低不平,确实不适合人力运送。这些骡子则步伐稳健地向前走着,到了险路时,牠们会放缓步伐,然后,前肢像骏马一样猛力向前跃起,接着稳稳地落到阶梯上。骡子主人说,虽然再加一点也能承受,但过重容易产生劳累过度,所以平时骡子干活时一般也只让牠们背四五百斤重的货物 。而在骡客中,也有着更骇人的说法:“过去骡帮里的大部分骡子都是累死的,曾经有人看到驮着东西的骡子,有时走着走着就口吐白沫倒下后死掉了。”
    在这些赶骡人眼中,骡子很听话。“这条山路只要带它走上一两遍,牠就能认识路,会自己慢慢走过去。”虽然自己能走,也为了游客安全起见还是每次都采取跟随的办法,确保万无一失。
经过细看,骡子和马、驴相比体力更好,为了保护好骡子的脚,他们都会如同对待马一样给骡子装上脚掌。骡夫说骡子与马、驴相比寿命更长,一般寿命有三四十年。但是要干重活的骡子也只能活到一二十年,为了保持好的体力,一匹骡子一天要喂下4、5公斤玉米。在“美丽的风景线”背后,“深山老林、荒郊野岭、山高路远、起早贪黑、风餐露宿、风尘仆仆”,这些词都是骡子与骡夫的生活写照。虽然山路坎坷,骡子背着几百斤重的水泥、石条、沙石,依然走得四平八稳。
如今,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公路也已经修到了许多山村,曾经的松茂古道上,要不是山上改造工程的需要,骡帮的足迹恐怕再是很少见到。
    从骡子的身影中,我仿佛听到了一串串马帮的铃声,依稀还响在玉垒关口窄长的松茂古道上。最后一抹夕阳将历史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一段石板古道上,再也回不到马帮盛景的那个场面,如今骡子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必然是悲壮而苍凉……(文/图   曹辉)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006.jpg
007.jpg
008.jpg
009.jpg
010.jpg
011.jpg
012.jpg
013.jpg
014.jpg
015.jpg
016.jpg
017.jpg
018.jpg
019.jpg
020.jpg
021.jpg
022.jpg
023.jpg
024.jpg
025.jpg
026.jpg
027.jpg
028.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6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2078837393

发表于 2019-6-4 10:38

好拍摄`欣赏佳作!

fw5086

发表于 2019-6-4 14:29

题材好,拍得也好。

568461945

发表于 2019-6-5 10:40

图文并茂   ,欣赏学习

四川金戈

发表于 2019-6-5 13:57

已经很久没有见过骡马运输的画面,分享了

song2007

发表于 2019-6-5 22:39

不会讲话的朋友:你辛苦了!

白云淡风轻抚

发表于 2019-6-6 12:37

视角独特、文采飞扬、接地气、好拍摄!

关察嘉

发表于 2019-6-6 19:38

辛苦的骡马,艰辛的人。

延留礁

发表于 2019-6-6 21:39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为人服务的!可是人类又有几个人能够理解它们的辛酸呢?有的人对待有些动物是惨无人道!

天工开物

发表于 2019-6-7 11:23

现代马帮,好纪实!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19-6-8 12:14

安意!景区如果出点血,给这些维护修建的工人打扮成古代马帮,岂不增加旅游人文景色!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