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177|评论: 8

[生活资讯] 巴山背二哥

[复制链接]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9-5-25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190525154237.jpg
       问道大巴山,拜叩巴河水。
       今年五一节我又一次回到了家中内人的故乡——巴中。在内人住家的街头转角处,常聚集着寻找生意的背二哥。他们坐在自己的背篼上,叭嗒着叶子烟,相互东家长西家短摆起龙门阵。更多是,凝望着路人,期盼着雇佣自己的生意到来。
微信图片_20190525154335.jpg

微信图片_20190525154348.jpg
      无独有偶,在巴中老城区步行街雕塑着巴山背二哥的群象,仿佛开天僻地的草莽英雄一样,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些大巴山人文化精神的象征,栩栩如生。
微信图片_20190525154308.jpg

微信图片_20190525154010.jpg

微信图片_20190525154221.jpg
       巴中背二哥何其多也?竟然要榨出我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引起我强烈探究的好奇心,经查询资料,对巴山背二哥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背上背个大背篼,口里衔个烟锅锅(烟斗),手上拿个打杵子,这就是川北巴山“背二哥典型形象。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其实多是指秦巴大山。秦巴大山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从事长途背运的人叫“背老二”或“背二哥”,“背老二”是一种蔑称,是低层下力人谋生的一种方式,多见于一些交通不便的大巴山区。所用工具为喇叭形背篼、或背架子(主要用于大山区)、绳架一副、丁字拐杖一个。如果背运是集体行动,领头的背二哥要呼吼节奏感强的号子,统一众人的行动步伐。
微信图片_20190525153935.jpg

微信图片_20190525154323.jpg
      背篼

       背二哥大概有3000年的历史。现在有准确记载历史是唐玄奘到西天取经,他取回的经书就是背二哥用的这种平肩背夹背起回来的。古老的巴山人在古道上背运粮草或运输武器,他们像马帮,驼帮一样组成庞大的背运队伍,往返于川陕两地。
       巴山背二哥主要分布在巴中、万源各乡村的大山中。他们大山里负重长途跋涉,十分艰苦,什么蛇倒退、鬼见愁,走在那种路上只准前行,不准后退,只要后退就可能掉下岩去。在这种情况下,精疲力尽,背二哥杵子一打起,几句山歌一吼,大家情绪就来了。
我的一位朋友,生于50年代初期,父亲由巴中调往达县(达州)工作,那时,无汽车通行,交通不便,我这位不到三岁的朋友,便由巴山背二哥将其由巴中背到达县。
       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交通网络迅速发展,背二哥的运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前世纪70年代以前是背运长途爬山淌河,之后以短距离背运为主。特别是90年代以来,大巴山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闯世界,远走不如近爬留守在家乡的贫困乡村山民,在家里农活做好了,有空,就到城里当背二哥,该忙农活了,就离开城镇。有的山民则滞留在城里专门从事背二哥工作,以背篼帮居民、商家或单位背物品。他们他们一般早出晚归、背运无定时、有活就干。用自己精瘦的肩头背起别人的需要,也背起了自己的希望。这种既能挣钱又不误农活的做法成为当地特色的打工方式之一。
       巴中市的巴州、南江、通江和平昌四个县城,农闲时,进城当巴山背二哥的农民工多达3万余人,如同重庆的“棒棒军”,在当地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劳动群体和社会“景观”。
       现在的城市房屋建筑或装修,离不开背二哥。特别是,那些没有电梯楼层的小规模房屋建筑或装修更离不开背二哥。只有这些背二哥的上下楼层运输才更为方便。达州也有背二哥,已出现了女性的身影,我们且叫她们为“背二姐”吧。这些朴实勤劳的巴山背二哥背起了城市的高楼大厦,背出了商业的繁华,也背出了城市人的幸福生活,他们以自己的生计流着汗,形成了特有的表达生活情感的方式和内容,获得了人们的认同和欣赏。也形成了当地特色的民俗民风文化。
       巴山背二哥,而今已成为大巴山人精神文化象征,已无人再叫其巴山“背老二”。

timg.jpg
       背架子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7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5-26 08:4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揹二哥,达州实也多。揹的黄表纸,过河也爬坡。太平换棉花,滩头街下河。下发到重庆,换的是银锭。和生花表行,自然收钱忙。请访段昌辉,其梦犹可退。称为花表路,通绥定灰飞!

发表于 2019-5-26 08:4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5-26 08:5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揹二哥,达州实也多。揹的黄表紙,过河爬陡坡。陕西换棉花,太平驼回家。下运到重庆,换的是银锭。和生花表行,自然收錢忙。访问段昌辉,其梦犹可追,称为花表路,如绥定化灰。

发表于 2019-5-26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巴中背二哥的数量大概只有十年前的五分之一了。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9-5-26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钮秒间 发表于 2019-5-26 08:41
当年揹二哥,达州实也多。揹的黄表纸,过河也爬坡。太平换棉花,滩头街下河。下发到重庆,换的是银锭。和生 ...

谢关注,谢点评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9-6-23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巴中人很有文化`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9-6-26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极是

发表于 2019-6-27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背二哥,以此谋生多,挣点汗水钱,心中有快乐。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