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学生越来越多,在很多年轻人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的同时,也有不少有志青年选择毕业后返乡种地、养殖,而大学生养猪、种地等在现在已经是一件平常事,但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生稀缺的时期,涌现了第一批大学生创业热潮,而牧原的创始人秦英林正是其中一员。 高中时期就励志养猪改变自己的家乡 改变秦英林的是还在高中时期,他建议父亲办一个小型的养猪场,总共养了20头猪,但是却因为感染疾病让这20头猪相继死去,只剩下1头。本想着靠养猪脱贫,反过来还赔了2000元。一个小小的念头就在这时扎根在秦英林心中。 在报考大学的时候,秦英林推开了去一本院校的资格,而是进入了一所二本农业院校。为的就是想要学成回家后改变自己的家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追梦路上遇挫折 大学生毕业回家养猪,周边乡亲疑惑的眼神,父母的坚决反对,连秦英林自己都有点怀疑是否是个明智的决定。但是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的确,养几十头猪可能很容易,但是上万规模的猪,没有技术含量是不可能实现的。 1993年,他买回22头猪开启了自己的人生重要一章。在前期,养殖业进行的还算顺利,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当等到1995年,规模已经达到两千头猪的时候,厂区开始不断有小猪仔死亡,一头接着一头,秦英林采取了一切能用的措施,隔断、消毒等等,却没有阻拦这次疫情,更可怕的是还不知道是什么疫情,打什么疫苗。 疫情来势汹汹,用知识养猪很重要! 秦英林咨询了他的同学,所有相关的农业、养殖类学校,经过了将近1个星期,秦英林的母校才确诊了原因。秦英林又请求了当地畜牧局的帮助,最终度过了这次难关。也正是这次难关,让秦英林再次确认用知识养猪的重要性,他一方面不断地扩大规模,另一方面保持与高校的紧密合作,投入更多的研发,又过短短两年时间,牧原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上万头。 从农村养猪倌到河南首富,一波三折,越挫越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需爆发式的增长,猪肉的市场和规模在不停地增长,而牧原正是在这个时机中发展,从22头,到2000头,再到上万,十几万,上百万,一直到2018年,根据牧原的年报显示,2018年,牧原的生猪出栏量达到了1010.90万头。 2018年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牧原的净利润大幅下降,但是,从2019年以来,牧原的市值一路飙升,目前已经达到1160.64亿元,而按照之前秦英林夫妇直接和间接持股65%计算,秦英林的身价已经达到754.416亿,有望再次成为河南首富。 他作为第一批大学生养猪,也赶上了好的时机,从一个农村养猪倌,一步一步走来,白手起家赚来700多亿身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