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一则上海17岁男孩冲出车外跳桥身亡的视频传遍了各大社交平台,引起了巨大轰动。短短几秒钟的视频,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看着男孩母亲悲痛的捶打地面的画面,不禁让人感到惋惜。
据了解,死者因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母亲在车内对其批评教育,言语可能过于激烈导致男孩做出如此冲动之举。
事情经报道后,不少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有责备孩子母亲的,有说不值得同情的,也有反思家庭教育的,甚至还有语言攻击死者的。
在这些“评论家”的视角里,大部分无非都是“过一把嘴瘾”。他们不知,近年来发生的未成年人轻生或者犯罪的案例逐年上升。我希望网友们更多讨论的是如何避免悲剧,而不是肆意宣泄自己的戾气。
我想悲剧发生的更多原因还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以及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国式打的教育,很多父母把自己思想强压在孩子身上,自动的为孩子规划出一条路或者安排出一个未来来。不尊重孩子的选择,忽略与孩子沟通。孩子做错事总是棍棒教育,严厉呵斥。甚至不少父母觉得,打你骂你都是为你好,即使做的不对但出发点总是好的,爹妈是不会害你的。这样的父母大有人在。
孩子做错事,确实该批评,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心理学家已经研究表明:批评,不一定会摧毁关系。建设性的批评,甚至能极大的增进两人的关系。
如何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意见: 1、要有一个好的出发点。 2、委婉一些。 3、不要带着情绪。 4、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合。 5、在涉及个人特点的时候,要三思。 6、尝试三明治反馈法。 7、微笑,并使用合适、温柔的身体语言。
我们从小到大,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的考试,却唯独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父母爱孩子不假,养孩子含辛茹苦不假,可是真的是每个人都适合当父母么?这个男孩的离去,希望可以敲醒很多家长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