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79|评论: 0

[转帖] 奔驰女车主维权风波:为何消费者总是趋向弱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5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媒体报道,近日,西安一位女车主在当地某奔驰4S店花60多万买一辆奔驰车,还没有开出店门,发动机就出现“漏油”的问题,女车主“多次维权未果”,触发舆论热议。目前,从社交媒体上的舆论走势来看,虽然,“4S店向奔驰女车主道歉”。但是,“奔驰女车主不接受4S店道歉”。并且,随着事件的不断升级,相关“金融服务费”的隐匿规则,也被浮出水面。

    对于这样的事情,其实在具体的日常消费中,算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但是,因涉及的金额小,大多人并不会“认死理”去维权,所以,基本上并不会掀起大的风波。不过,如“奔驰女车主维权”这样的范式案例,也在一定层面上,算是很好的“社会实验”。

    之所以,“奔驰女车主维权风波”在舆论上的风浪较大,主要是因为多数人吃的“哑巴亏”太多。所以,情绪上自然就会触发共鸣。坦白讲,大多数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并不强,这种不强的“维权困境”,并不是“不想维权”,而是没有较好的“维权路径”(维权认知浅薄和维权通道狭窄)。

    事实上,从事件的发展来看,作为“4S店”可能还是想利用“车主弱势”的惯常模式去处理。然而,并不是每一位车主都是“吃素的”,这种情况下,各类新媒体的跟进和发酵,自然就让一件“买卖纠纷”成为公共事件。但是,我们还是要知道,就“车主的维权胜利”而言,并不是“4S店”主动让步的,而是通过全方面舆论发声获得的。

    所以,还是要承认,作为普遍意义上的“消费者”是弱势的,起码和商家并不在一个“对等位置”上。因为,在平日里的买卖过程中,但凡,出现纠纷,要是消费者不拿“维权的武器”作为后盾,很多商家总是显得“很横”,要不是就是“和稀泥”,然后不了了之。

    我们常讲,最好的“买卖交易”,就是“各取所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是,普遍来看,只有规模大的商家在这方面会“用心”。大多数小规模商家,都做的并不好,不出事的时候,什么都行,出事后就开始“甩锅”。所以,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普遍性维权,真的还是“任重道远”。

    消费者“弱势”,根基在于“维权意识”的羸弱,以及普遍息事宁人的观念。维权意识差,这真的是比较普遍的,甚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些热衷维权的人,会被认为是“刺儿头”。并且,只要自己的权利主体不被侵犯,边缘性的权利,往往人们不太在意。

    说到底,“能忍”是国内多数消费者的共同画像。这种,“息事宁人”的共性,缘于道德秩序中的意识固化。长此以往,自然就会形成不太乐意维权的习惯。并且,越是文化程度低,这种趋向越严重。所以,当一位高知女性,应用严密的逻辑,合理的常识进行追问维权时,就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高压。

    这也反映出,人们并不是不想维权,而是不知道怎么去维权。就比如“金融服务费”这一项,其实在很多“买卖贷款项目”中都存在。但是,绝大多数人,因“花钱消灾的思维”,就会默认是合理的。可事实上,如果我们严谨的去追问,就会发现并不合理。

    消费者“弱势”,阻力在于维权成本太高,维权路径艰险。就维权来讲,如果“门槛低”,想必维权的积极性就会上来。如果,人们只能通过“大闹天宫”的方式进行维权,效率也并不高,而其消耗的社会资源也很多。就比如“奔驰女车主维权风波”中,舆论的资源几乎被最大限度的动用。

    虽然商家也被“撼动”,但是,“双方的吃相”都并不好看。同时,这也不是常态化维权愿意看到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这样的“闹剧”对双方都并不好。真正意义上的维权,一定是“程序上合理,情绪上平稳”。而如“奔驰女车主维权风波”的范式,只能是鱼死网破,并不是维权图景中愿意看到的场面。

    因此,只有逐步的降低“维权成本”,提升“维权效率”,类似的“维权闹剧”才能逐步减少。而作为商家来讲,最重要的不是把顾客当做上帝,而是把顾客当做“正常人”来看。因为,只有顾客是“正常人”,才能有理由被正常对待,而非“为赚钱,不讲原则”。

    说到底,如果不是舆论加持“奔驰女车主维权”,可能这又是一场失败的维权案例。所以,对于“奔驰女车主维权的胜利”,可以说是“舆论的胜利”,而非简单的“维权胜利”。这一点,相信商家和女车主都很清楚。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双方都应该反思。

    作为“女车主”,应该反思,这不是真正的“维权胜利”,只是一次偶然性的“舆论胜利”。可能,正是自己的“口吐莲花”,才让舆论变得“可参与”,“可跟进”,“可增援”。但是,这样的例子并不一定可以复制,所以,作为“女车主”,在未来的消费行为中,还是应该谨慎严谨。

    而对于商家来讲,如若不是舆论的施压,可能根本不会俯下身子向顾客认错。而所谓的认错,也只是权衡利弊,维护品牌的一种常规打法。所以,就算事件平息,还是应该就事论事的去反思,因为,越是文明的社会,越需要对等的交易。否则,“消费者”弱势的趋向不消除,很难称得上真正的市场健康。姬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