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427|评论: 1

[群众呼声] 北川旧县志中的人与事(之九)番蛮喉襟、全蜀藩屏坝底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3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西羌族地区,自汉代设郡立县以来,虽有行政区划之分,但无论是政治,还是地理人文仍是一个整体。北川行政区划隶属茂州的状况,要到北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设立石泉军之后才彻底改变。宋元明清,或为石泉军,或隶成都,或属龙安府。尽管行政区划上有如此变化,但就川西羌人历史文化的角度,她仍是川西羌人的组成部分,或者说,她仍属于川西羌人“板块”。这一点,无论是我们整理北川羌族史,还是讨论整个川西羌族史都应该注意的问题。换句话说,研究川西羌族史,离不开北川羌族史;探讨北川羌族史,更不能脱离川西羌族“板块”的“大家庭”(大背景)。孤立,就北川而论北川羌族史,既难深入,也易片面。
从这个角度,我们今天研究北川羌族历史文化的成果,基本上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阶段。这是今天这个题目之外的几句废话。

坝底堡何以被称“番蛮喉襟、全蜀藩屏”,不作讨论,只将一些史料“堆放”于此。



清道光《石泉县志·舆地·关隘》:“坝底堡,上至水瓮子二十里,城周三百六十四丈。又筑边城于坝底之北,城周四百一十丈。堡蜜迩青片、板舍等生番。此小东路最要冲也。” (堡蜜迩,言此堡处于青片和板舍等生番合围之中)
边城和主城在规模上旗鼓相当的例子是比较少见的,这也说明坝底堡的特殊性。
《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七茂州:“坝底城在州东,与龙安府石泉县接界,即坝底堡也。正德中,羌蛮围坝底城,州将何卿破之。《经略志》:正德十三年,抚臣宋沧克平坝底、白草诸寨,诸蛮献侵地二千余顷是也。”
《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三石泉县:“坝底堡县西北四十里,与茂州接界。成化以后,为戍守要地,其地东抵通宁堡,西连白草番,南距石泉,北通青片。由坝底而南十五里,即石板关,东十五里有石泉堡,又东五里为白印堡,俱坝底将领分兵屯戍。”


坝底堡究竟修建于何始?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仅言明初置。
《明史·张瓒传》云:成化十年(1474)冬,张瓒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十二年七月,命瓒兼督松茂、安绵、建昌军务。瓒至军,审度形势,改大坝旧设副使于安绵,而令副总兵尧彧军松潘,参将孙暠军威、叠,为夹攻计。乘间修河西旧路,作浮梁,治月城。避偏桥栈道,军获安行,转饷无阻。十四年六月攻白草坝、西坡、禅定数大寨,斩获亡算。徇茂州、叠溪,所过降附。抵曲山三寨,攻破之,再讨平白草坝余寇。先后破灭五十二寨,贼魁撒哈等皆歼。他一百五寨悉献马纳款,诸番尽平。留兵戍要害,增置墩堡,乃班师。”

坝底堡的修筑,大概就是成化十四年(1478)张瓒“讨平白草坝余寇”后“增置墩堡”的结果。作如此推论,是有据可循。如,参与修筑坝底堡的绵州知州汪珙,就亡命于此。
《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官常典》汪珙传云:按《宛平县志》,珙,字克庸,成化元年顺天解元丙戌进士,历官户部郎中。时威宁伯王越督师,珙为之理饷,斟酌损益,区画攸当,升山东参议。以拒吏部尚书尹旻子请托谮之中官汪直,谪知绵州。值岁旱,捐俸赈救、浚水源,创石盘七堰,溉田数千顷。会都御史张瓒开坝底诸堡,珙至往理戎务,土酋突遇,珙中流矢死之。居人月夜每见珙乘马如生,立祠祀之。
(对汪珙的记载,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所用清康熙《宛平县志》作“洪珙”,美国哈佛大学藏挹芬楼本作“洪珙”。清同治《直隶绵州志·政绩》中有“江洪”,不知是否系“汪珙”之误。清雍正《湖广通志》又写作“汪洪”。姓名不同,但事同,当是抄写刻板之误。附后。)
汪珙因修筑坝底堡中箭而亡,从工程量而言,可能从绵州征调了不少的民工参与修筑。


清道光《石泉县志·边防》载:“正德十二年(1517),青片、白草、白(若)、罗打鼓蛮等,三围坝底堡,都督何卿击之。”
《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三:正德十五年(1520),“命指挥佥事张伦守备四川坝底地方,以都指挥体统行事。初总兵官吴坤奏,坝底为番蛮喉襟、全蜀藩屏,最为要害,而守备官时出镇巡,檄委责任不专,难以责效,宜简武臣一人守备。兵部议从,其请始命伦为之。
坝底堡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坝底堡边城极有可能修筑于此时。

《四川通志》龙安府兵制考:“按松潘乃西蜀之重镇,而龙安乃其东路,与茂、威、叠、绵悉属要地,故历代设重职劲兵以防之。明设安绵兵备道,统辖各卫所军兵。设左参将驻扎龙安府,设石泉坝底守备以都指挥体统行事,又设把守指挥,督擂鼓坪堡、睢水关、观子堡、徐平堡、平通堡、大印堡、茅堆堡、山茅堡、徐塘堡、坝底堡、石板关、石泉堡、青冈堡等处。”
清道光《石泉县志·边防》:
嘉靖十二年(1533),“土官节贵纠合陇东十二寨,远连青片、板舍、白草坝、白若、罗打鼓等寨生熟番数千人,从桃坪后山径趋坝底堡,环攻三日。后七日,最后一日,凡三次,毁四山民居百余家,男妇死者无算。卿御之,面中流矢。先遣锐卒朱朝用等截杀,斩首十级。复鼓励村民、军民殊死战,斩获甚众。蛮以木为巨柜庇身,挖城几崩。卿以石臼从上击之。柜破蛮死。乘胜打之,遂奔溃。”
嘉靖“十四年春(1535)正月,白草坝蛮屡寇坝底堡,都御史马昊檄都督何卿击败之。”


因其地位重要,“坝底堡”得以经常出现在朝廷议事或呈报皇帝的公文中:如:
《明世宗实录》嘉靖七年(1528),辛亥,命署都指挥佥事魏武充左参将提督四川叙泸坝底及贵州迤西等处地方。壬辰,命湖广行都司署都指挥佥事孙仁充左参将提督四川叙泸坝底等处。改松潘南路右参将李爵为提督叙泸坝底等处左参将。
《明世宗实录》嘉靖十九年(1540),五月壬辰,朔命原任柳庆参将都指挥同知沈希仪充左参将,提督四川叙泸坝底及贵州迤西等处。升坝底守备指挥同知曹新为署都指挥佥事,充叠茂游击将军。命都指挥何卿提督四川叙泸坝底及贵州迤西等处守备。
《明神宗实录》隆庆六年(1572),升四川坝底守备陈世忠为松潘东路游击,升沅州卫千户宗绶守备坝底等处。
《明神宗实录》万历三十七年(1609),升四川坝底守备王之栋为福建都司佥事。

由于有驻军,地方灾情也因呈报而有了记载。如:
《明神宗实录》万历三十年(1602)五月,甲申未刻四川坝底等处地震,大鸣如雷,申刻复震。六月辛卯,是夜戌时四川坝底有声如微雷,房屋俱动。


明代,在坝底设有唐姓土司,地方志中有罢的记载,但没有始设的记载。目前仅有唐氏后裔在清代留下的一块墓碑中有极简略的追述。
清代,一邱氏官员不知何故从广东被流放到坝底堡,马槽那片民居就是邱氏的居所。关于邱氏流放于此的具体情况,尚未发现只言片语的文献记载,今天所得到的一点信息,是根据房屋柱子上的楹联解读而来。究竟是流放的官员,还是远避人祸的商人,不得而知。


从北川历史来看,明代坝底堡的修筑,很大可能是沿袭唐宋旧制。据文献记载,石泉军设立之初,就在防区内设置了十一处堡,有的堡就是在前代军事设施的旧址上所建。只是还没有人对这十一堡作过深入的考证。坝底堡主城、边城的具体位置在哪?范围所几?也无人作过探究。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文物普查中,对坝底堡一段七八十米残存城墙作过简单的高、宽、长测量。由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并未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三十年过去了,不知那些遗址究竟还残存多少?



01古今图书集成 汪珙.jpg

02清同治直隶绵州志 江洪.jpg

03清康熙宛平縣志 刻本.jpg

04清湖广通志 汪洪.jpg

05清康熙宛平縣志.jpg





02清同治直隶绵州志 江洪.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1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9-4-14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1.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所用清康熙《宛平县志》作“洪珙”,应为作“汪珙”。2.坝底唐土司,道光《石泉县志·土司》仅言明初置,具体时间无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