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650|评论: 0

[四川教育] 今日话题 | 3、4月出生的孩子未来收入比较低,这是为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7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 丁阳
  最近,一则“教育部通知:2019小学入学政策有新调整,在12月31号前,满六周岁就可以报名”的假新闻吸引了许多家长的关注,并引发了较多的次生传播。以致于各地的教育部门都纷纷出来辟谣。许多在9月1号之后出生的孩子的家长,可以说是为了“让孩子早入学”想尽了办法。但你可知道,受9月1日这个入学日期和入学年龄划分点影响最大的,居然是3、4月份的孩子。这是为什么?
  把孩子提早送进学校,未必是明智的选择
  有不少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早日上小学,这是众所周知的,理由也很明确,就是希望孩子能早一点“抢跑”,以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时间优势。
  按我国义务教育的规定,年满6周岁的孩子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也有地方曾经规定是年满7周岁,不管6岁还是7岁,执行层面都有一条规定:截止到当年8月31日年满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才可报名就读,而当年9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孩子须等到次年入学。“晚生一天就要晚读一年”,这种恐惧甚至带来了每年8月份的集中剖腹产。没做剖腹产的,家长也往往会采取一些弄虚作假的手段,把孩子提前送上学。
  这种做法科学吗?《赢在起跑线上的想法,害了下一代中国人》这期今日话题曾经介绍过一个“截止日期现象”——经济学家的研究普遍发现,出生在截止日期之后的孩子比同年出生在截止日期之前的孩子测验分数更高、较少被诊断为有学习障碍,在升学上也表现得更好。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两种效应叠加在了一起:一种是“相对年龄效应”,是指,在儿童发展早期,相对年长的孩子,即便仅年长一岁甚至几个月,都可能会明显比相对年幼的孩子更成熟,也积累了更多学前技能,故而在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在校表现上有优势。这种效应,按理来说长期来看会消失,但是,偏偏短期内就会叠加上另一种效应,“马太效应”。
  知名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曾用加拿大的冰球队举例。加拿大每年从生日1月1日开始到当年12月31日截止的9岁或者10岁孩子中,招募队员进入特别好的球队重点培养。由于“相对年龄效应”,出生在1月份到3月份的孩子占了大便宜:虽然开始时与后面月份出生孩子的水平差距不大,但因为进入重点球队,有了好的教练,好的队员,打了更多的比赛,比后面月份出生孩子的水平越来越好。最后差距大到在冰球职业比赛中,出生在1月到3月的运动员也显著较多。
  在体育领域,1月出生的孩子有优势是颇为普遍的现象
  来自北大的中国学者刘德寰、李雪莲在中国孩子的身上也发现了“截止日期现象”。他们研究表明,在正常入学的孩子中,7、8月出生的,“赶着在截止入学前投胎的”,在“每天都玩游戏”的群体中占比最高,而在“这学期没有玩游戏”组中占比最低,他们在学习上存在适应性危机,对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不高、对自信心的建构也更不成熟,因而进入重点高中或普通高中重点班的可能性较低。
  相比之下,9、10月出生的,在同级生中年纪偏大的孩子,要相对更加自律、节制,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在学校中也能得到更多关注与发展机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自信的途径也很多,进而,进入重点高中的可能性要更高。研究者甚至认为,家庭收入水平、职业身份地位也难以改变“七八月陷阱”的强势。(刘德寰、李雪莲《“七八月”的孩子们——小学入学年龄限制与青少年教育获得及发展》,《社会学研究》2015年第六期)
  总之,这一研究表明,让孩子“抢跑”不仅没有什么好处,而是有着明显的坏处的。那些9月1号之后出生的孩子的家长,不要急着让孩子上学,而是安心等一年,在家里做些准备,争取让孩子一入学就成为佼佼者,排头兵。
  问题来了,这篇文章说的不是3、4月出生的孩子未来最受影响吗?这又是怎么回事?
  2、3、4月出生的孩子,入学年龄最缺乏灵活性,这或许是竞争处于劣势的原因
  在刘德寰、李雪莲的研究刊发出来后, 同样来自北大的张春泥、谢宇就前者的结论发表了不同意见。主要出发点有两个:一是刘、李的研究对象是“正常入学的孩子”,但中国在入学年龄方面,卡得不像日本那么严,有大量孩子是提前或延迟入学;另外一点是,只观察中学阶段未免有些早,不妨眼光放远点,再看出生月份对人生的影响是怎样的。
  就出生月份对人生的影响,张、谢两位学者发现,直到25岁毕业工作的时候,出生月份的影响的确还是存在的。但是,不再是7、8月出生的孩子“不争气”,也不是9、10月的孩子最出色了——11、12月出生的人,在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月平均收入上,都表现最佳,而3、4月出生的人,在这两方面都表现相对最差。(张春泥、谢宇《入学年龄限制真的造成了“七八月陷阱”吗?》,《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一期)
  这是什么原因呢?
  按张、谢两位研究者的说法,是因为,5~8月出生的孩子的家长,会存在让孩子延迟一年就读的倾向,8月份的尤其强烈,理由当然是觉得“孩子还小”;而9~12月出生的孩子的家长,则有让孩子提早就读的倾向,尤其是9月的,“晚生一天就要晚读一年”的恐惧特别强烈。于是家长采取行动后会抵消“截止日期现象”,使得11、12月出生的孩子更加具有相对灵活优势。
  两位研究者还发现,不仅是孩子下半年出生的家长,更愿意去考虑该延迟还是提早入学,而且,条件越好的家庭,越有能力在入学时间上进行灵活调整。具体来说,9~12月出生的孩子,家里条件好的,提前入学也是因为往往看到孩子资质不错,就算开始有年龄劣势,但由于节省了教育时间成本,未来也能追得回来;家里条件差的,老老实实正常入学就能获得优势。而7、8月出生的孩子,如果家长看出孩子还适应不了,且能做到的话,就会让孩子延迟入学,避免了原本的“年龄劣势”。总之都体现出了灵活性。
  而3、4月份出生的孩子,就往往没有什么调整空间了,延迟一年显得太晚,提早一年有点太早,看起来是刚好6岁半左右就去上学,但实际上,完全是出生日期决定了入学时间,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思考后的理性决策。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3、4月出生的孩子,未来收入水平会相对比较低。
  不妨把月份相近的孩子尽量分到一个班,让孩子之间的竞争更加公平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也并不是什么最终结论,因为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数据也比较早,也未必考虑了所有变量。以后完全可能会有新的研究,更新乃至颠覆现有的认识。
  但对于家长而言,上述分析无疑是有参考价值的:家长有必要结合孩子自身的状况,以及年龄带来的优势或劣势,仔细考虑孩子合适的入学时间。如果更重视让孩子在入学初期阶段就收获重视和信心,那不妨晚些入学;如果觉得孩子资质、自律性都不错,那节省点时间,提早开始上学,也是一种选项,但一定要做好应对“年龄劣势”的准备。
  对于主管教育的官员来说,上述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有研究者就提出,建立一年间多批次入学制度。当然,这种做法成本有点高,但退而求其次是可以考虑的——鼓励学校把月份相近的孩子尽量分到一个班,以尽量抹平孩子间的“年龄劣势”或“优势”。当然,这种做法问题可能也有不少,但完全值得进一步调研和讨论。
关注微信公众号“好汉帮I爱互联”,关注贫困学子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