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小说、传统戏曲中,有不少女扮男装考中状元,然后被宰相乃至皇帝“榜下捉婿”的故事,比如黄梅戏名剧《女驸马》就演绎了这样一段离奇的传说。这类故事少不了小说家、戏曲家的“脑洞大开”,然而也并非完全凭空而来。
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
崇嘏[jiǎ]山,原名铜鼓山,东距四川临邛70里。崇嘏山南面半坡上,一个叫“大坪山”的地方,绿荫如盖,蔓草如烟,中有一巍巍古冢,墓碑上就赫然刻着“王蜀女状元黄崇嘏之墓”十个大字。
“女状元”黄崇嘏之墓
这座古墓之中,当真躺着一位“女状元”,甚至是“女驸马”?
----冤假错案----
[女扮男装]
历史上的黄崇嘏是这样一名女子:约生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卒于五代前蜀王衍乾德六年(924),邛州火井漕(今邛崃市火井镇)人,父亲曾在蜀中为官。她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温文尔雅,工诗善文。
黄崇嘏父母去世得早,甚至没来得及给她找个婆家。父母虽已亡故,但她家境应该并不算太差,黄崇嘏成年后就学着当时的文人四处游历。不过江湖险恶,一个女孩子独自出门是件很危险的事,她便找了套男装,以一个清秀士子的面貌示人。
黄崇嘏的故乡火井漕,即今天邛崃市火井古镇
[摊上官司]
没想到的是,即便女扮男装,她还是遇上了麻烦事。
有一回,黄崇嘏从老家火井漕来到邛州府城临邛县,却不巧遇到城里突发火灾。不知道是不是“火井漕”这个籍贯犯了冲,当她路过现场的时候,有人一口咬定是她放的火,她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扭送到了临邛县衙。
在县衙大堂上,黄崇嘏极力辩解,但她在城里毫无根基,根本找不到人帮她作证。这让县太爷犯了难:这位士子言辞恳切,看起来也不像坏人;但“目击者”众口一词,都说是“他”放的火。在那个几乎不存在“刑侦技术”的年代,口供对不上就没法定案。再说,纵火是跟杀人一个级别的重罪,处理起来必须慎之又慎,总之相当棘手。
临邛县令转念一想:“得了,这案子我搞不定。反正邛州府衙就在临邛县,就呈报给州府处理好了。”
于是,“黄崇嘏纵火案”就被移交到了邛州府。
女扮男装,也会惹上麻烦
[洗刷冤屈]
时任邛州知府的人名叫周庠[xiáng],此人官声不错,素有清正廉明之称。当他拿到这个案子的时候就感觉不对头,这时手下人又递上来一份辩词,说是那位犯事的黄崇嘏写的。
周庠打开辩词一看,原来是一首诗:
“偶离幽隐住临邛,行止坚贞比涧松。何事政清如水镜,绊他野鹤向深笼。”
黄崇嘏自比坚贞的“涧松”,再轻轻拍了一下周庠的马屁,说他“政清如水镜”。看嘛,你是清官,我也是个正人君子,为何你要把我这“野鹤”关入“深笼”(此处代指“监狱”)呢?(载《全唐诗》卷七九九·四十四,题为《下獄贡诗》)
这首诗无疑博得了周庠的同情——大家都是读书人,能拉一把就拉一把。于是周庠立即让人把黄崇嘏带到他面前。黄崇嘏自称“乡贡进士”(有科考资格的士子),并说:“学生知书识礼,一向奉公守法,怎会做出纵火犯罪之事,实属被人诬陷,恳请府君明察。”
周庠又仔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见她举止斯文,态度从容,将事情原委说得清清楚楚,的确没什么嫌疑。几番审理之后,周庠判定黄崇嘏无罪,将她放了。
----被“看上”了----
[太优秀,惹出尴尬事]
几天后,大概是黄崇嘏觉得应该感谢一下这位周知州,便献了一篇洋洋洒洒的长诗。经过之前的案件,周庠本就起了惜才之意,长诗献上来后,他更觉得应该提携一下这名“后生”,便在州学召见她,让她与自己的子侄一起研讨学问。
黄崇嘏果然没有辜负他的美意,不仅学问出类拔萃,更兼“雅善琴弈妙书画”,多才多艺。不久,唐朝灭亡,周庠当上了前蜀国的宰相,就举荐她代理司户参军(七品官职,掌管州县的户籍和赋税)。
黄崇嘏虽是女儿身,却有一颗“男儿心”,一不小心捞了个“官”当,别提有多高兴了。她到任后也毫不含糊,办事极为干练,清理了一批积压多年的事务,使得“胥吏畏服”。上任一年,卓有治绩。
黄崇嘏的官当得有模有样
有这样一个能干的下属,周庠怎能不喜欢?而且此人英俊多才,尚未成家,自己恰好有个未出嫁的女儿,这不正是个现成的人选嘛?于是,周庠找到个机会,向黄崇嘏透露出了招“他”为婿的意思。
[表明身份,辞官归隐]
正当周庠等候黄崇嘏遣媒送聘的时候,黄崇嘏却送来一封辞职信,请求归隐,并附了一首诗:
一辞拾翠碧江湄,贫守篷茅但赋诗。自服蓝衫居郡椽,永抛鸾镜画娥眉。立身卓尔青松操,挺身坚然白璧姿。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载《全唐诗》卷七九九·四十五,题为《辞蜀相妻女诗》)
诗中用了一些典故,在此就不多作解读了。反正就是说了实话:很感谢大人的美意,但我其实是个女孩子,除非老天一下把我变成男子,这个女婿我是作不成的。
周庠“览诗殊惊骇”,忙召见询问,这才了解黄崇嘏的身世。周庠惋惜不已,只得顺从了她的意愿,赠送一笔生活费,让她回了老家隐居。
----“走样”的传说----
[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
黄崇嘏的故事,到此本已结束。她既没有考上状元,也没有当上驸马。但她作为一个女子,又有如此奇遇,给封建时代地位低下的女性正了名、争了气,不得不让后人敬佩。她的奇遇,逐渐在民间流传开,并且“走样”了。
在民间传说中,黄崇嘏的父亲不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蜀地官员,而是变成了京城的高官“黄侍郎”。黄崇嘏也不再是个“乡贡进士”,而是考上了状元。只有要招她为婿的,还是宰相周庠。
夸张后的故事,更富有传奇色彩,更为后人津津乐道。到了清朝光绪年间,当地人为了纪念黄崇嘏,在她隐居的铜鼓山中为她重修了墓地,并在墓碑上题上了“女状元”的头衔。此外,铜鼓山也被改名为崇嘏山,山上还修了座塔,也名为崇嘏塔。
崇嘏山上的崇嘏塔
[越来越离奇的文学作品]
后世的小说家、戏曲家更加不会放过这样有趣的题材。
黄崇嘏事迹入戏最早见于金元院本《女状元春桃记》,明朝大才子徐渭又写了部《女状元辞凰得凤》的三幕杂剧,晚明剧作家何斌臣就徐渭的剧本敷演开来,编成18出传奇《女状元》……这样滚雪球一般,黄崇嘏的故事越来越丰满,越来越离奇,她不仅当上了女状元,在身份暴露后又嫁给了宰相儿子,总之一切都朝着更加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结局去了。
此外,黄梅戏名剧《女驸马》中,虽然女主角改了名字,故事情节也与之前的戏曲作品有了很大变化,但它的主要线索还是取自黄崇嘏的事迹。因此,说黄崇嘏是“女驸马”的原型,也是有根据的。
除了黄梅戏之外,川剧中也有《女驸马》的剧目
黄崇嘏,是重男轻女的古代社会的一个“异类”,从她身上演绎出来的故事,更是隐含了朴素的女权思想。因她独特的形象和经历,人们常常将她与花木兰并提,二者一文一武,成就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传奇女子和传奇故事。
=========我是分隔线=========
新土著爱上老成都!关于成都街道故事和民间传闻,相信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一定都有自己的压箱干货,不妨分享出来,让大家一起感受现代化大都市背后的人文元素。欢迎大家直接留言提供更多关于成都的故事线索。
⊙声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想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文章,欢迎搜索“成都Go”,或“sccdgo”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