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32|评论: 9

[转帖] 山东女人为何不能上桌吃饭

[复制链接]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9-2-13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李志题

  匆忙之间,短短七天的春节长假,宣告结束了。

  从工作、生活的城市,长途跋涉、风雨无阻,回到那个父母亲戚生活的地方过年团聚,伴随着城市化加速,成为第一二代漂泊中国人逃不掉的宿命,或许,也将会因为城市化而在某一天结束吧。

  数亿人口的瞬时大迁徙,给整个社会资源运转造成巨大压力,耗费金钱无数,遇上极端天气,阻在路上,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其中辛苦冷暖自知。少数不幸的游子,回家的路,因为意外的灾祸,永远都没有机会走到终点,令人唏嘘叹惋。

  短短几天的相聚,转瞬即是分离。再相聚,待来年。

  而春节期间亲人相聚嘘寒问暖、大吃大喝、打牌搓麻,打发无聊时光之外,所引发共鸣的话题,也多是老生常谈,少有新意。无非是,令人防不胜防的不厌其烦地追问你收入、房子车子、恋爱婚姻的亲戚,结婚后的女儿能不能回娘家过年,再就是因为城乡差别、地域习俗、饮食习惯不同产生的观念碰撞与拧巴纠缠,诸如此类。

  而在山东部分地区及别的一些地方,拜年要磕头下跪,女人不能上桌吃饭,每年也都会被人们旧事重提,吐槽调侃一番。

  不管是在哪里,恐怕都不会有明文的规定,女人不能上桌吃饭。伴随社会发展,这种文化糟粕,也终将遭淘汰。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其实并不知道山东女人吃饭不上桌的根本原因。所谓传统习俗,从老祖宗那里继承并沿袭下来的规矩,大多数时候人们不会深究为什么,只默默遵守就好,既然大家都是一样的过活,凭什么就你要和别人不一样?你也就不能和别人不一样。

  至于说一种生活习俗在当下是不是不合时宜,是不是应该改变,并不是个人就能决定的,而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极其缓慢地发生着变化。我们这个社会,缺少有魄力推动移风易俗的勇士,即便有,也会被扼杀在萌芽中,翻腾不起大浪来。所谓文化的惯性,就像披挂上阵的战车,首先碾压的,就是不守规矩的人,直到其被推翻。


  记得读高中时,有一次带同学来家里玩,吃中午饭时,母亲炒了几个菜让我们吃,然后她自己在厨房随便吃了几口剩饭菜,却不肯和我们一起。回想起在农村生活的那些年,但凡有客人到来,母亲,妹妹,弟弟,以及后来嫁过来的嫂子,都不会上桌吃饭。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大都是成年男性宾主一桌,妇女小孩一桌。

  判断一个男孩是否有资格上主桌的标志,那就是他是否被家长允许喝酒。

  所以,我第一次喝酒,不是因为酒的魅力大,不是因为酒好喝,而是因为有胆量喝酒,也就获取了上主桌吃菜的资格和权力。在物质并不像今天这样充裕的那些年,供应主桌的菜品,总比妇女小孩所在的副桌丰盛些,妇女小孩所能吃到的,多半是供应完主桌还有富余的,也就是不那么贵重稀缺的。而家庭中当家主厨的女人,更是忙前忙后,只顾得上在灶台边随便扒拉两口饭吃,连上桌吃饭的时间都不宽裕。

  也有厉害的女人无视这潜规则,冒着被人背地里说闲话的风险,敢于冲破阻力坐上主桌,却不得不被桌上的男人们花式劝酒。而在传统农村社会里,敢于像男人一样喝酒的女人,是容易被人贴上无良妇女标签的。山东女人以贤良淑德、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著称,自然少有人敢于挑战为其量身定做的传统风俗。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人十五口聚在一起,中饭时母亲说一桌坐不下,分两桌吧,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她吃饭慢,和孩子们在一起。然后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反对,难得大家聚在一起,还是要一桌子吃饭,挤一挤不要紧,小孩可以揽着合座吃。最后全家人坐了一大桌子,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

  俗话说,穷讲究,穷讲究,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限制人们自由的陈腐规矩也就越多。

  虽然在外人看来,山东GDP总量仅次于广东、江苏,超过了浙江。可是若按人均,就只能呵呵了。和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不同,山东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极度不均衡,不但城乡差距大,各地方差距大,行业间差距也非常大。

  山东人为什么思想保守官迷多、全社会都迷恋体制编制,根本原因说白了还不是只要沾上体制,就可以坐享利益,即便是私营企业,若是没有体制的庇佑,想要发家致富,可谓难如登天。所以,我虽然身为山东人,却一点都不喜欢山东死气沉沉、因循守旧的社会文化氛围。在山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当官,全家有编制的现象相当普遍,留给普通百姓的机会,并不多。



  要看一个地方究竟是贫穷还是富裕,不要只看核心城市闹市区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要看它最不起眼的乡村是不是已经摆脱贫困。坐上京沪高铁走一遭,穿过整个华北、华东,你就能看出北方农村和江南水乡之间的差距究竟还有多大,你真不敢相信同一个省同一个市,经济发展是如此不均衡,落后的地区,农村竟然还是如此的贫穷。

  在山东的部分地区及北方许多地方,女人还不能上桌吃饭的,出嫁女儿不能回娘家过年的,娶媳妇彩礼所占收入比最高的,也是最贫穷落后的部分地区,没有例外。女人,在某些人的观念里,也可以划归生产资料、社会财富的范畴。贫穷,限制了人们吃饭的权力,限制了人们获取财富的自由,只有掌握着家庭分配权的男性主人,才有优先享有获取食物的权利和支配财物的权力。

  所以,那些讲究男尊女卑,依然不让女人上桌吃饭的地方,说到底还是真穷,即便物质上不再像之前那样贫穷,心理上的穷依然难以摆脱。也只有这固守陈规的一代代人故去,或许才会改变吧,这些年与早些年相比,其实已经改变了很多。

  除了女人不能上桌吃饭,不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过年,同样是贫穷的遗产。

  早些年,因为贫穷,人们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得丰盛些,到了青黄不接春三月,还得挨饿一段时间。若是由嫁出去的女儿再带上几个年幼的外甥、外甥女回来吃,那肯定是不够的,也会让儿子儿媳不满,引发家庭矛盾纷争。所以,为了阻止女儿回来吃穷穷娘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编造出听上去就可怕的谎言,并让它变成传统习俗的一部分代代相传。直到今天,人们物质生活富裕了,诸多限制依然是套在已婚女人身上的牢不可破的紧箍咒。这紧箍咒,早晚有一天是要打破的。

  听老人们讲,旧时代里,穷苦人家,恶婆婆的一大恶行,就是在农闲时节将儿媳赶回娘家,随着儿媳而去的,除了小孙子孙女,还有几大包棉花。等到春暖花开春耕季,再让儿子把儿媳、孙子孙女接回来,同时拉回来的,还有那些棉花纺成的棉线。之所以这样做,还不是怕农闲时节儿媳在家吃闲饭,农闲时节赶回娘家纺棉花,既节省了饭食,又不耽误产出,可谓一举多得。

  世易时移,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我们要明白,一切的陈规陋习,骨子里都是因为贫穷,不只是物质上的穷,心穷才更可怕啊。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2-13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礼仪之邦,孔孟那一套,真的有点不合时宜,
岂止山东,整个北方都那样,
评论了,也白搭,
南方就不存在这些问题,
女主人大摇大摆坐饭桌,

只不过,孔孟一些理论太过虚伪,
让山东容易成为重点而已,
山东可能在考虑,如何甩掉孔孟这个大包袱……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9-2-13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lkq

发表于 2019-2-13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客人的时候,山东妇女吃饭不上桌,这本来是山东妇女任劳任怨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质,现在竟然被一些人歪曲成“歧视女性”的陋习,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山东妇女吃饭不上桌与山东出好汉是有因果关系的。如果好东西都被馋嘴老婆抢着吃了,男孩能长成山东大汉吗?
lkq

发表于 2019-2-13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越是鼓吹道德标榜的地方越是道德沦丧

发表于 2019-2-13 14:3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2-13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家的“礼”有深厚影响。儒家的“礼”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礼,而是一套封建等级礼仪制度,穿什么样的衣服、戴什么样的帽子、乘什么样的马车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绝不可以僭越。女人不上桌应该是受这种“礼”的影响。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9-2-13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westwind33 发表于 2019-2-13 08:17
礼仪之邦,孔孟那一套,真的有点不合时宜,
岂止山东,整个北方都那样,
评论了,也白搭,

dxp

发表于 2019-2-13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為什麽,這是民俗文化。祭祀烧纸,除夕鞭炮,娶妻下聘,从一而终,七出之条,槽要不堂,多子多福之民俗。有精華,有糟粕,千年传承必有其道!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