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017|评论: 0

[生活资讯] 蚕丝祖神传说--口述史(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6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省民间文化研究中心课题
蚕丝祖神传说
口述史
                                                                        
                            222222222222222.png
                         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口述人:何天富
                    写:张维英、田炳英、
                  录:马松涛、黄彬
                   间:2018年8月8日
  张继英(以下简称张):何老师,您是《蚕丝祖神传说》传承人,首先请您作个自我介绍。
  何天富(以下简称何):我82年从事新闻工作,创办县报任主编。在金鸡镇这一带采访时,听到农村小孩唱:三月三,半阴阳,农妇养蚕勤采桑;蚕桑创自西陵母,穿绸勿忘养蚕娘。的民谣,该民谣引起了我的关注。问当地老人,他们说:这带地方的养蚕业是由古代一名叫王凤的姑娘发明的,她就住在青龙山下的湾里。至今仍有她的墓和唐碑《嫘祖圣地》碑文存在。我到墓地一看,墓是乱石垒砌的,墓前有烧钱化纸的残迹,这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又问唐碑在何处?他们带我到唐碑处,说该碑已被洪水冲垮,只留下民国时的抄稿,当地文化人都能背诵。他们拿出原碑文抄件,我看到是民国函头的纸张,《嫘祖圣地》碑文作者是唐代《长短经》作者赵蕤(李白的老师)撰写的。碑文记载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的功绩。《嫘祖圣地》碑文内容震惊了我,嫘祖是五千年时期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女英雄啊!怎么在这个地方呢?他们又带我到嫘祖出生叫嫘祖穴的地方,要我保密不能外传。从此,我心生触动,决心要弄清这一重大史实。于是,回家查阅众多史籍。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山海经》、《路史》、《华阳国志.卷三.蜀志》等典籍均有记载。后来,我又采访了盐亭的丝源山、蚕子山、西陵古寨、藏丝洞等遗址、遗迹,听到很多有关嫘祖的传说。于是,我在《盐亭报》上开设了嫘祖传说专栏,并下乡查看了各地的出土文物、遗址、遗迹。从众多的资料概念中形成体系,又从严密的体系中提炼出观点,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思路,用七、八年的时间写出《嫘祖传》。《嫘祖传》于2001年8月,在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出版时,《炎黄汇典》的编委贾芝先生给我作了序,李存葆先生写了感言。中华炎黄研究会曾派人来盐亭搜集资料和图片,确认了嫘祖故里在盐亭,并载入《炎黄汇典》中。后来,《嫘祖传》荣获绵阳市第三届优秀文艺作品一等奖。为把嫘祖文化普及传播开,我将搜集整理嫘祖的民间故事,汇编为《嫘祖传说》,于2006年12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嫘祖传说》荣获2009年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作品奖入围作品。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只有那些契合民族价值观的历史叙述和历史判断,才会得到历史的肯定和传承。为了获得历史真相,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研究,诠释出嫘祖文化的内涵、外延、表象、特征和嫘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现嫘祖的光辉。于是,2007年我在绵阳成立嫘祖研究中心,办起了《嫘祖研究》期刊。该期刊被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表彰为嫘祖文化研究妙品。又在绵阳富乐山风景区创办了四川省绵阳嫘祖研究宣传基地。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组来绵阳,采集本人研究嫘祖文化的蚕丝祖神传说专题,在其官方网站展播,并收入中国记忆项目库。我被确定为蚕丝祖神传说非物质遗产优秀传承人。2009年,嫘祖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发明技艺,已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7年,盐亭嫘祖蚕桑生产系统,也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经过40多年的研究,2018年,我在巴蜀书社出版了《嫘祖汇典》。将尘封的嫘祖历史再现人间,让家乡风物焕发光彩,是我这一生自信、自知、自觉地做的一件最有意义的事。
2015年,我编印《嫘祖文化揭谜》画册,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嫘祖文化的文物、遗址、遗迹,也曾在国家图书馆、学校和机关做过口述史。口述史是历史学的分支学科,《蚕丝祖神传说》口述史是嫘祖文化历史记忆,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宣传的目的是让人们较全面地了解嫘祖、亲近嫘祖的中国记忆故事。
张:您是一位资深的传承人,对嫘祖文化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请您讲讲蚕丝祖神嫘祖的来历有哪些依据。
何:关于嫘祖的史载文本,先秦两汉文献部分已失,晋、南北朝、隋、唐时代嫘祖始蚕典籍增多,典籍中还存有嫘祖、嫘祖始蚕的大量记载。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华阳国志.卷五.蜀志》: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蜀同囿,...蜀之为邦,天文井络辉其上;古上圣大禹生其乡,媾姻黄帝婚其族,大贤彭祖育其山的记载。
盐亭《东关纪事》:东关,古西陵之地矣,嫘祖出生本邑,幼儿聪颖,见天虫食叶、吐丝,抽丝织绸,兴衣裳,改野蚕家养,衣被天下焉。
盐亭安家镇鹅溪村是唐代丝绸鹅溪绢原产地。该丝绸系嫘祖发明丝绸后唐代传承下来的丝绸精品,只作唐王室贡品。除皇家画院专用外,还作为礼品赠送世界各国使臣。武则天、苏轼、文同在该地留下有诗词赞颂,至今此地还留下鹅溪寺庙
文物方面有嫘祖墓,赵蕤撰写的《嫘祖圣地》碑文,嫘甸坝出土的金蚕、铜蚕、石蚕。金鸡镇十老村出土有青铜凤鸟、龙凤呈祥镂空玉雕及青铜跪俑。启文山出土有石梭、蚕神陶俑、石壁、石斧众多文物。有关嫘祖发明蚕桑丝绸的遗址、遗迹、传说众多,都佐证了嫘祖在盐亭发明丝绸是有据可依的。这些史证均可以佐证嫘祖故里在盐亭的真实性,诉说着遥远古西陵氏族种桑、养蚕、制丝的繁盛与荣华。
张:经过您的讲解,我们知道嫘祖出生在四川盐亭县,是有理有据的,可蚕丝祖神嫘祖到底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是神话传说呢?
何:历史是人类发展的过程,推动历史发展的是人。五千年时期,没有文字记载当时的人和事,但古人所做的事,总会留下先民们的记忆,被历史的活化石传说传承下来,口耳相传。在一代又一代的传说中,被后人神话,而神话正是人类先民的智慧写照。后被史学家研究载入史册,而成为历史人物。嫘祖是黄帝元妃,她首创蚕桑丝绸,因在历代典籍中有大量记载,又有文物、遗址可证,理所当然成为历史人物。而在民间,嫘祖则成为神话传说人物。
按恩格斯文明产生的两个生产理论:一是,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二是,人自身生产由群婚、族内婚向族外婚过渡,这就标志着文明的产生。嫘祖属于五千年炎帝、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人物。嫘祖养蚕缫丝的功绩和她聪明超群的智慧,被后人神话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嫘祖是被后人神话的历史人物。
张:听您这么一说,嫘祖是真实的历史人物,由于她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人民就赋予她一定神性,被神话。
何:是的,是后人把嫘祖神话了,所以我们应拨开历史的迷雾,厘清中国古史发展的脉络,通古今而用于世,多角度探寻古代人类社会发展兴衰背后的逻辑,还原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嫘祖这一真实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嫘祖是黄帝元妃,她理所当然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按古今名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大标准衡量,她应是人类社会真、善、美的化身,圣贤的榜样、中国的脊梁、旷世女英雄。我们今天讲《蚕丝祖神传说》口述史是嫘祖功绩厚重的历史记忆,是为了将中华母亲嫘祖这一五千年时期的历史人物能鲜活生动的展现在后人面前。
张:我们想了解一下蚕丝祖神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何:嫘祖的主要贡献在赵蕤撰写的唐碑文中已有总结:嫘祖首创蚕桑,法制衣裳,是中华文明起源之根;始兴嫁娶,崇尚礼仪,是中华文明礼仪之德;协和百族,帛化干戈,是中华文明和谐之道;辅弼黄帝,奠定国基,是中华文明发展之本;嫘祖立心天地,受母亲爱自己孩子的启示,而倡爱天下人,是中华文明大爱之源。嫘祖文化是中华文明精神之魂。嫘祖的伟大贡献和她立心天地、计利当计天下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天地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奠定了坚实基础。她是人类社会世界级蚕桑丝绸的发明人。她发明丝绸,而后形成的丝绸之路,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今天建设一带一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坚实的历史依据。另一方面,嫘祖文化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千年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代,是属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人类原始形态的大同社会时代。我们今天讲大同,探往昔岁月的痕迹,正是祖先蕴藏的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大同政治思想、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因此,嫘祖文化是五千年时期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之根、之源、之魂的文化,其焕发的生机活力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张:请您讲讲嫘祖蚕丝祖神从出生到与黄帝结婚的主要经历。
何:要讲清此问题,首先要知道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按恩格斯文明产生两个生产理论,一万年的前五千年,属于中华文明的奠基阶段。天地混沌初开,人猿揖别,智人形成,族群男女一起采集食物,过着蛮荒生活。出现强盛族群到弱小族群抢女人、占地盘和食物的情形,广袤大地时有争斗拼杀发生。后五千年为中华文明的起源阶段,氏族过着插签为界、划线为墙的生活,其社会形态属原始公社。原始公社是一种生产生活制度。嫘祖正是处于这一时代。民间传说,天上的玉皇看到人间混乱不堪,决心派人前去治理。王母说:天下确实应该治理了。此时,一名叫彩凤的侍女来给王母请安,王母眼前一亮说:彩凤,你想去人间吗?彩凤心想,在天庭整天无所事事,想到人间看看,答道:愿意。王母说:好,把你放到人间,看你有什么本领去改变天下。于是,把彩凤灵化为一只凤凰,来到南天门。但见人间有的地方波涛汹涌,有的地方沙尘弥漫,有的地方树林无边。王母想把彩凤放到好一点的地方,见巴蜀交汇地一带山不高而秀丽。此时,见浅丘山下一中年女子正在祷告上苍赐予一儿半女。于是,将彩凤抛向该中年女子。此中年女子是西陵氏族的歧娘,歧娘九个月后就生出一女儿。该女出生时,天上祥云飘飞,彩光四射,众多喜鹊鸣。氏族人无不称奇说:歧娘生娃,天出异象,可能这娃是天神下凡啊!彩凤出生后啼哭不已,她原想,到人间后就像大人一样能跑能跳,谁知自己这么小,不能说不能跑,于是不停啼哭。王母知道后,派一仙女灵化为老太太给彩凤说:小儿不要啼哭,要慢慢长大成人才能做事。从此,彩凤不再哭闹。因此,盐亭自古流传这样的风俗。当初生的小孩夜哭时,就将写有小儿夜哭,请君慢活的纸条贴于路边树上,让人念读,以此盼小儿不再夜哭的习俗。
彩凤降生在凤图腾的西陵氏族作首领(王)。姓氏产生后,该地属王姓,故被民间称为王凤。她发明蚕桑丝绸,嫁黄帝后被称为嫘祖。从此,当地人世代流传彩凤投怀生王凤的传说。
嫘祖长大成人后,发明了丝绸。当时,中华大地有三大氏族:一是炎帝氏族,居于渭河上游,为今天的陕西、山西和河南一带。首领是炎帝,名姜榆罔,属神农氏第八代。神农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农耕氏族,传炎帝这一代时为政霸道。二是黄帝氏族,是游牧氏族,居今陕西宝鸡一带,他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改姬姓,称姬轩辕,与炎帝同根。他为政养性爱民,不好战伐,属游牧氏族。三是蚩尤氏族,居今河北、山东西部,后南迁与九黎、三苗联合,有兄弟九人。首先发明了铜兵器,生产力强,常侵犯炎帝氏族和西陵氏族及周边小氏族。王凤在西陵氏发明丝绸后,声明远播。黄帝知巴蜀有蜀山氏古氏族,因王凤发明丝绸,黄帝便想派人来察访。蚩尤发明铜兵器后,认为自己已无敌于天下。听说王凤年轻漂亮又发明了丝绸,就想与西陵氏联盟联姻,派人送丽皮(老虎皮),王凤不收。对来人说:你们有铜兵器,四处征战,我们是小氏族,只想安居乐业。蚩尤放言攻打西陵氏族,王凤急派歧伯带上丝绸去拜访黄帝。黄帝知道西陵氏族处境危险,马上带兵马赶来西陵氏族。黄帝因发明了战车,兵马强大,到西陵氏族与其联盟,并送来战车。
黄帝与王凤在黄天坝(今盐亭黄甸镇)举行龙凤呈祥婚礼,其牧马之地今名驸马山,设祭天的山,今名天鼎山,遍插彩旗的山今名大旗山,擂鼓之山今名鼓楼山,两人婚后居住之地,今名黄阁府,屯兵之地叫黄甸。婚礼上,黄帝封王凤为嫘祖,至今人们称男女婚庆为龙凤呈祥,中华儿女是龙凤传人,皆来源于此。
嫘祖与黄帝成婚后,两氏族联合炎帝共伐蚩尤,在涿鹿打败了蚩尤。炎帝见黄帝与西陵氏联盟后越来越强大,不愿与黄帝结盟。嫘祖说服黄帝,你们是兄弟,炎黄本来是同根氏族,劝他与炎帝共治天下。嫘祖对蚩尤兵将一个不杀,协从者安置于邹鲁之地。恶者迁于有北之乡。将种桑养蚕之法传到中原。嫘祖巡行天下传播技艺,累死于衡山,被运回西陵,葬于青龙山上。至今,盐亭民间留下有迎接黄帝举行的仪式叫夹道相迎,黄帝离开时举行宴会,骑马打伞送客叫祖饯,今人们称为饯行的习俗。
张:何老师,请您讲讲嫘祖成长的经历,她是怎么发明种桑养蚕的?
何:嫘祖诞生在古西陵氏的青龙山下,她的母亲叫歧娘,父亲叫羲诚,舅舅叫歧伯,是中医药始祖。她从小聪明伶俐,遇到事情都想弄明白、问清楚。当时古西陵氏族的人们过着插芊为界,划线为墙的日子,男的打野兽捕鱼,女的采野果、野菜为生。嫘祖在摘桑葚时,发现树上有虫吃桑叶。她观察这些虫长大后,吐丝结笼笼。有的笼笼掉在水里,捞起来有丝丝,几股丝丝拧成线比较牢实,晾干可联兽皮、树叶、羽毛。他到处找这样的丝笼笼,用水浸泡抽出了丝。她想这桑树上的虫用丝缠笼笼,这笼笼是捡来的,就叫它为。这虫能缠丝丝,就叫它为。嫘祖又见桑树上的小蚕长成大蚕后吐丝结茧。茧过段时间从里面飞出蚕蛾,蛾子又到桑树洞里或树皮下产卵。第二年春暖花开,又变成了小蚕吃嫩桑叶,再长大、结茧、产卵,循环往复。她很觉惊奇,于是她采茧抽了很多丝。将丝搓成线,线线连成片,片片相连成褂子,披在身上十分轻巧又暖和。她想怎么能有更多的丝呢?桑树上的蚕遇到大风雨常被打落在地上,大多死掉了。她把蚕捉回家,放在石桌上,采桑叶饲养,蚕长大后结成了茧。于是,她动员西陵氏族姐妹一起捉桑树上的小蚕回家饲养。过段时间,老鼠进屋食蚕,她父亲羲诚说:老鼠怕山猫,山猫要吃老鼠。她问父亲:哪儿可以捉住山猫呢?她父亲说:山上就有,常住山洞里,我打死过。嫘祖一听,上山找到山猫洞,用渔网把洞口网上,捉到了山猫,放在家里。山猫在网中不停叫,老鼠被吓跑了。她把山猫栓上绳,养在家里,解决了家养蚕的鼠害。要想养更多的蚕,只靠桑树上捉小蚕是不行的,蚕种怎么解决呢?她与妈妈一起把产卵的蛾捉来,让蛾产卵在压平的树叶上,放在屋角里,过一段时间,气温一高,卵就孵化出小蚁蚕。这时,桑叶老了,小蚕无法吃,都死去了。这怎么办呢?歧娘说:季节变了,蚕卵要放到明年开春后才能孵化出来。要将蚕卵放到明年开春,这可难住了嫘祖,她日思夜想,都没有想出办法。有一天,她同一批姑娘到今天的会真乡外一座山采果,发现氏族人不住氏族给他们架的房,还住在山崖洞里,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住新架屋热天很热,冬天又很冷,没有山洞冬暖夏凉。嫘祖心中一喜,这可是育蚕种的好地方哦。她回到家,向父亲说了自己的打算。父亲向首领一说,就叫住山崖洞的族民搬了出来。从此,嫘祖将蚕蛾产的卵放入山洞精心培育出了蚕种。时间一久,人们叫该山为蚕子山。蚕种育成,为西陵氏族推广养蚕业打下了种源基础。嫘祖让西陵氏族家家种桑养蚕。蚕养多了,茧的产量大增,茧放不久又生出了蛾子。家家屋内外蚕蛾四处乱飞,茧子被咬破抽出的丝一小段小段的,这可愁坏了嫘祖。一天晚上,她梦见一白胡子老者对她说:明天你到山坡处去看看,你就明白了。第二天醒来,梦中情景十分清楚,她要母亲一起去看。到了坡坪处梦中所说之地,四周什么都没有。唯在坡坪处,有三块大石在那里。她百思不得其解,这三块石头那么大,与茧出蛾有什么关系呢?这时,歧娘说:三块石头顶口锅。这句话点醒了她。她说:用三块石头当柱,上面放上石板,下面用火烧。歧娘说:把茧子放在上面,不就把茧子里的蛹炕死了,就不出蛾了吗?两娘母马上回家,找了三块石头当柱,旁边用泥土联结,上面放一块石板,生火一试,石板一热,茧炕烤后果然不出蛾了。至今,各茧庄都还使用此方法炕茧。嫘祖在盐亭高灯镇龙盘村受三块石头顶口锅的启示,发明了原始炕灶烘茧的方法,成了如今人们观赏的景点。嫘祖发明养蚕制丝后,表现出了她出类拔萃的聪明才智,后被西陵氏族推选为了氏族首领。
张:关于桃子龙的传说故事是怎么来的?
何:嫘祖发明栽桑养蚕制丝后,声名远播,前来与西陵氏结盟的小氏族越来越多。有的氏族结盟后,不按共同确定的规定办事,而是各干各的。造成西陵氏族地域大了,人心不齐,矛盾增多。嫘祖想,怎么才能使氏族人心齐呢?她制定出了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定外,又从天庭每年都要举办蟠桃会,汇聚天下诸神中受到启示。有一天,她召集结盟的氏族头领议事,确定了各首领的职责,制定了赏罚分明的办法。又用丝绸做成丝绸桃子,分给首领们跳耍,首领们各耍各,十分混乱。这时,嫘祖拿着丝桃笼头,告诉他们:我向上都向上,我向下都向下,步调要一致,不能各耍各。几个首领跟着嫘祖的节奏,快慢一致,上下左右舞动,如一条龙飞腾了起来,人人拍手称赞为桃子龙。嫘祖停下来说:蟠桃是圣桃,是上天的圣物,你们说是桃子龙,我们就称它为耍桃子龙,以表同心协力,是对上天的尊敬。如果大家不遵规矩,不齐心,各顾各,就是对上天的无礼,要受到责罚。各首领回去后,要教会自己的族民,学会耍桃子龙,以增强各氏族的团结。从此,西陵氏族人心齐了,每逢过年过节,都要开展耍桃子龙活动,成了当地约定俗成的民俗。后来,桃子龙,各耍各成了民间语言流传至今。如今, 耍桃子龙成为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传承下来。
张:何老师,请您谈谈嫘祖挂面的故事?
何:黄帝受西陵氏族歧伯的邀请,翻过秦岭到巴蜀交汇地西陵氏。来到今天雄关乡的碧山村,受到嫘祖的欢迎,又引他的人马到金鸡镇。黄帝来西陵氏四处巡察,因巴蜀之地空气湿润,使他一时水土不服。到黄甸就一病不起,啥也不想吃。歧伯给他采药服用,嫘祖又给他发汗,亲手做了面条养胃。几天病好后,黄帝称赞这面条好吃,是美食。其实,这面条里加上盐发酵,能拉得很长很细,味道可口。嫘祖做多了,没吃完,就将细面条挂在黄荆条上晾干。晾干的面条变成空心,煮后份外光滑可口,黄帝十分爱吃。从此,当地人世代将此种做面工艺传承下来。因面挂起晾干,故称为挂面挂面是用面粉按比例加盐加水搓揉后放箱内发酵后,要用力向下擀扯,再晾干,捆成把,故又被当地人称这一手工工艺叫扯面。如今,人们称这种面叫嫘祖挂面,成为了嫘祖故里盐亭的特色美食,是老人和孩子喜爱吃的面食。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