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00|评论: 0

[转帖] 林清玄去世:一杯浊酒送清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4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c4821468a245.png
    林清玄先生走了。临行前,用微博向这个世界做了最后的告别:“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他的这篇告别语,让我想起一句老歌:“花儿的翅膀,到死亡才懂得飞翔。”这样的场景,无疑是凄美而令人伤感的。对世界一生充满好奇和向往的林先生,将他最后的感悟,也告知了我们。

    这样的告别,无疑是属于林清玄式的——清淡,悲悯,求索,领悟,并且不忘记分享。他一生都在寻找安顿灵魂的方法,并且将所获的觉悟分享给喜爱他的读者们,让他们在滚滚红尘中,身体力行地去体会到清凉与美好。在一山一水中,在一草一木中,在阳光的味道和各种各样饮者的醉与醒中。他像一个卖劝世文的老人,把自己对世间应该如何的期待,孜孜不倦地写下来,送到人们的眼中心中,将人们暂时被遮蔽的智慧,重新释放出来。他的悟,不是让人们压抑一切愿望,逃避内心的真实感受,变成一枝静若止水的枯叶。他是希望人们,用慧眼去认识到世间的一切美好和丑恶,以认识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的勇气,去成为一只内心依旧渴望飞翔的枯叶蝶,不失去想飞的心,不忘记飞翔的姿势。

    在林清玄先生的文字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如果内心的蝴蝶从未苏醒,枯叶蝶的一生,也只不过是一片无言的枯叶”。在当下的世界,越来越丰富的物质并没有缓解我们的欲望;越来越先进的传播方式,更没有缓解我们对未知的恐慌和焦虑。我们身处的世界变得更复杂更浮躁,个体的生命在越来越庞大杂乱的世界面前变得更渺小更不知所以。这些状况,可以说是林清玄的文字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的原因。许多人,是将他作为安慰心灵的药在读,如今,他离开了,没有忘记给他的读者留下一片永远的清凉剂——别忘了飞。他知道,许多人的翅膀,被有形和无形的翅膀困锁着。

    喜爱他的人,会赞叹他像红尘俗世中烈火烹油般的欲望火海中的清凉明灯,救自己走向一片清静安宁之路;不喜欢他的人,会批评他回避世间所有的锐度和矛盾,像一个借人们的焦虑发财的鸡汤贩子。崇拜他的人,会认为他的文字和修炼,都达到了东方美学的完美境界;而贬驳他的,则会觉得他离经典意义的文学相去甚远……这一切,是不是事实,只有留待喜欢辩论的人们,去争一个永远没有结果的热闹,如同这几个月来,先离开的金庸、二月河、李咏等人所受到的待遇一样。

    而这一切,与林先生,已没有了关系。在留下一段关于飞翔的感悟之后,我们期待他以他所想要的姿势,飞向澄明的天堂。与之相比,无论是他一生一百五十多本热卖著作,还是一生所获的无数背不完名字的大奖,还有他至今都还有不同诠释的婚变,还有他动辄百万的销量和数以亿计的码洋,都只是他飞翔过程中擦肩而过并越甩越远的浮云,留给远望的人们挥别和瞻仰,感叹或嫉妒。于他而言,都没有什么切肤的意义和价值了。而于我们而言,听懂并认同一位对生命终极意义求索一生的智者的最后感悟和告诫,身体力行地去打破自己身体和心灵上的锁扣,还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这是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不擅长告别。让我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温一壶月光,以李清照的淡,以柳永的甜,以东坡的烈,以放翁的壮怀激烈,以陶渊明和李白的浓淡皆宜,敬清玄先生,也敬我们身上依旧还会为一位作家的文字和身世感动的情怀。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