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宝文物《祭侄文稿》上了热搜,不是因为热播综艺《国家宝藏》,不是因为有新的研究发现,而是一个令人愤慨的原因:台北故宫博物院将极易受损的《祭侄文稿》送到日本做展览!博物馆文物展出是正常的文化交流,为什么大家这么义愤填膺?
>>首先,是这件国宝的珍贵程度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世誉为“在世颜书第一”、“天下行书第二”,与王羲之《兰亭集序》、苏轼《寒食帖》合称“天下三大行书法帖”。
做第二总是默默无闻,《祭侄文稿》本身也一点都不漂亮,涂抹修改多,字形潦草,有些地方甚至写到笔锋里墨已经干了。看似粗制滥造,背后却有一段可歌可泣的大唐传奇,这个我们留个悬念,稍后再说。
此帖自诞生后命途多舛,辗转多处,后来被送入清宫。因“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祭侄文稿》被送到南京保管。1937年,日寇南下,《祭侄文稿》又落脚到四川避难。抗战胜利后,国宝迁回南京。可未几,内战爆发。《祭侄文稿》等2972箱故宫文物被运到台湾。
自古有云“纸寿千年绢五百”,《祭侄文稿》是纸本文物,距今已逾千年,能完好保存到现在,全赖历代收藏家和博物馆悉心呵护。
>>也有“展一次伤一次”的现实
考虑到书画的脆弱性,台北故宫1984年起陆续精选出70件名作列为限展品,规定每次仅能展出42天,展后须休息三年以上,其中就包括《祭侄文稿》。《祭侄文稿》上次展出,还是在2008年。
有网友就指出:阳光的紫外线会让纸本褪色发脆、尘埃虫卵会让纸本风化、水蒸气更是不能沾,此番从台北到东京,纵然郑重无比地运输,除非完全搁真空里,否则此帖必然受损。
因为展一次伤一次,所以你根本不可能见过或者听过卢浮宫把《蒙娜丽莎的微笑》出借国外,连离开卢浮宫都不行的好吗!
何况,日本损坏文物“前科”不少。
2011年,被称为中国印学“圣经”、存世仅此一册的《西泠八家印存》被借到日本展出时,在宾馆无故丢失,至今没有音讯。201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把《寒食帖》借去日本,由于展出超时又遭受强光照射,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更在于这篇国宝所代表的“气节”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大唐兵败如山倒。安禄山在整个华北几乎都没遇到像样的抵抗,直到碰到颜杲卿及其子颜季明。颜杲卿便是颜真卿的堂兄,颜季明是颜真卿的侄儿。
颜杲卿父子镇守常山(今石家庄正定县),与安禄山展开激战,可惜兵败被俘,遭肢解而死,全家30余口被杀,几乎灭门。
两年后,颜真卿收复常山郡,找回侄儿颜季明部分的尸骸。五十多岁的颜真卿,面对着亲侄子的头骨,强压着愤怒和悲痛,写下这篇祭文。
《祭侄文稿》叙述了一段国仇家恨的历史,其字迹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后世书法名家辈出,但临其虽千百遍,也无法达到它的境界。
微博人文艺术大V@苏耷水 的质疑振聋发聩:“《祭侄文稿》已经不只是一件书法作品了,它不仅记录了一代宗师的一生,也记录了盛唐的毁灭。颜家满门忠烈,被叛军碎尸万段,留下这么个遗迹。这种东西是可以借到海外展出做政治献媚的吗?”
而且,非常讽刺的是,《祭侄文稿》上有一方印,印着“子孙保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