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欢乐 中国升钟湖钓鱼大奖赛“鱼跃”不断
10月18日10时开赛以来,中国升钟湖钓鱼大奖赛起鱼的口哨声此起彼伏,惊喜不断。
一,对不起,我就是奔着15万大奖来的
升钟湖下临江坪的四川成都天鸿渔具一队不断刷新自己创造的记录,30个小时内成功钓起2公斤以上的鲢鱼、鲤鱼共计50多条,以至于现在3公斤以下的鱼都要一路放生。提起这次大奖赛,队长张建华可是乐开了花:“绵延8公里长的钓台蔚为壮观,这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最大的钓鱼大奖赛。由于我们采取的策略对路奏效,上鱼十分频繁。现在窝子里的鱼太多了,以致大鱼都挤不进来”。 紧张之余,他们的大哥还秀了一把“厨艺”,大开杀戒把从河里钓起的鲜鱼现场宰杀,用起自己配制的佐料,整了桌火锅鱼,就在钓台上美滋滋地吃起来:“这么美的湖光山色,又认识了这么多的朋友,吃到天然无污染的大河鲜鱼,味道真是不一般。”
目前他们队的单条鱼的最好成绩是4.93公斤,他们决定继续保持上鱼的速度,也要进行一些小的调整,改善饲料投放区域,期待摘取巨额15万大奖这条“大鱼”。 “职业钓鱼,要做就做最好,我们就是奔着15万大奖来的,期待分享成功的那一刻。”对于拿名次,他们信心满满。
随着一声枪响,四川成都天鸿渔具一队的比赛成绩锁定在39.36公斤。
二,让美丽的升钟湖走向世界
台湾水之峰队的钓台在一个陡坡之下。当记者赶到时,他们正在起鱼,钓竿绷得象一弯优美的月线。据统计,截止24小时最大12尾鱼的总成绩是36.07公斤,鱼的头数已经超过了20多头。队长徐和平来自台湾台南市,是目前参赛队员中来的最远的。他现在是驻江西的水之峰鱼饵公司的老总。通过网上信息,得知四川南部县要举行中国升钟湖钓鱼大奖赛。小县办大赛?他开始有些不敢相信。很快重庆的钓友告诉他,升钟湖是西南最大的淡水湖泊,那里有西部最美的渔村,是钓鱼爱好者的天堂。听到这里,他赶紧报了名,专门请来一位重庆的钓友作为向导,准备到升水湖寻找人间天堂,力拼取得好名次,以此证明自己公司的饵料是最棒的。
祖籍江苏的沈夫南在一旁拌饵料,戳团、上钩,对于抛竿、拖鱼、收线并不太了解。但是,他20年前就一直陪着自己的兄弟沈燕辉,虽然自己仅仅是个“看客”,打下手的他却有自己的乐趣:“我要让鱼吃得饱、吃得好、长得快,我享受喂鱼的过程。”
当地群众说钓鱼是有钱人的享受,非官方统计这次大奖赛上亿资产的富翁至少有50多位,而且停放在升钟湖农家乐附近的奔驰、宝马、悍马等名车多得应接不暇,连乡村的老人也在试着记汽车品牌。徐和平心态放松,说出了自己的见解:钓鱼就像上班一样,走路可以去上班,骑自行车也可以上班、开奔驰宝马还是上班,不在乎采取什么交通工具,问题是享受上班的快乐。以前,我在台南的一个小河沟里就着一个粗粗的木棒栓上线,用母亲缝衣的针自己在火上烤,然后弯成钩,照常能钓着大鱼。
他在每一天的细节中一步步证实了升钟湖是垂钓天堂。这里秀丽的风景让他期待这种大赛能够年年搞,规模还要扩大,吸引五大洲的朋友前来休闲度假,让美丽的升钟湖走向世界。
三,升钟湖是一个天然氧吧,医生叫我一直钓鱼
来自阆中劳亚尔队的老尹其实家在成都,64岁的他被公司返聘回来晚上在阆中守铺子。为了钓鱼,他买来两艘机动船,搭建了个鱼棚,每天穿梭于升钟湖凤凰岛与阆中木兰之间,每每渔歌唱晚,满载而归,然后嬉水浆衣,烧菜做饭,享受真正的渔家生活。
其实,他是在2006年退休后才开始钓鱼的生活,为的就是圆儿时的梦。退休后,他的肝因为年轻时一直泡在酒精里出现了大的病变,医生给他开了一大堆药也无济于事,反而加重了肝的代谢,几乎给他判了“死刑”。特别是当他看见在成都的老朋友无聊后进歌厅、上牌场,被社会上的小女子骗的流落街头,更让他痛下定决心到升钟湖钓鱼,远离城市的喧嚣和难以回避的麻将声。
现在他每季度都要回去检查身体。越来越棒的身体让医生十分诧异,问他为什么保持的这么好,在什么地方找到了灵丹妙药?当听到升钟湖蓄了13亿立方的水,聚集了大量水的负离子,近山近水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习性,医生建议他一直钓鱼,定能延年益寿。
来自江油二队的王彦充精神矍铄。他15岁开始钓鱼,拿起一根斑竹杆杆,就着用醋泡过的蚕筋做口线,从鸡的翅膀上拔下羽毛当作浮漂,猫在涪江上一站就是半天,就是在江油高中当高三毕业班班主任的时候也从不间断。钓鱼给了他最大的快乐。起鱼时人很兴奋,心动加速;看浮漂时心若止水,神情专注,两者交替进行,他认为像这样的休息一天顶三天。队友十分羡慕他的身体,说他40年从没有感冒过一次,是64岁的人,30多岁的心脏。
这位曾经是绵阳市钓鱼大赛第一名的老人见人就夸南部升水湖畔的老百姓十分淳朴,服务十分周到,搞的农家菜很有特色,吃完唇齿留芳,房间收拾的干干净净,看着就十分舒服。他在南部已经钓了10多年鱼,现在每隔15天,他都要托人将钓着的鱼运回家送给亲戚,见着鱼就是他报平安的讯息,这也是他给亲人的一点安慰。对于比赛成绩,他一点都不在乎,津津乐道升钟湖物产丰富,他在这里曾钓起过40多种鱼,包括十分少见的军鱼,而且破了他一生的记录,钓起过重达36斤的鲢鱼。
四、不言放弃、只要不打白板就好。
在湖北钓鱼王队,四名参赛队员年龄总计为78岁,其中一名叫高东的90后,是所有参赛运动员中最年轻的。虽然钓龄不长,却能像网瘾一样痴迷钓鱼。这次公司派他来,主要是让他见识自己公司饵料的钓性,加大产品的推广力度。虽然钓技一般,勉强钓到13尾鱼,最重的仅2.8公斤,可是他一直铆足了劲,拼到了最后。
来自南部升钟镇十五村三队的农民郭树贤听说香港队总成绩已经突破60公斤,而他们的参赛队现在却只钓起了一条3公斤的鲢鱼,神情坦然,一直钉在钓台上凝视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升钟与升水山水相依,他们组建的升钟三队本想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在家乡父老面前争个面子,却没有想到因为钓位不好、想钓深水鱼而“全军覆没”。
“放心,我会坚持到底,临阵脱逃我们丢不起这人。”在家乡参加全国性的赛事让老郭笑逐颜开,好歹自己拼了一个“最近”。新农村带来新气象,政府搭台让农民也可以走出去旅游度假,这是前些年他想都不敢想的事。他真诚希望远方的客人能够摘取15万大奖,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宣传南部,美誉南部,引来更多的金凤凰,让库区的农民因为旅游产业的阔步发展“掉”进金窝窝。
五,全家总动员 钓鱼王遭遇滑铁卢
在参赛队伍中,有一名年过古稀的老人,人们都会尊敬地叫他付大爷。他叫付迎春,是钓鱼的国手,今年75岁的他是所有参赛队中最年长的。神清气爽的他连称幸运:自己在北京参赛报名,哪里知道这么火爆,有的年轻人通过网络早已抢手一步,把他排在了26名之后,后面的人还在挤,可是钓协只给了北京10个名额。他是这次大赛裁判长段全成的老师,德高望重的他钓龄已经超过了一个甲子,怎么办?后来,大家想了个折中的主意,让他代表深圳浩生队参加比赛。
一路辗转来到南部,钓鱼王真正见识了库钓的魅力。一家人在他的熏陶下,全部偏爱钓鱼。为了他的安全起见,他的儿子、女儿全来保驾护航。在钓台上,老人一呆就是三天,可是,这里完全不同于竞技钓鱼,本来准备的是钓鲤、草鱼或者鲫鱼的,可是现在钓起的多是花鲢,他的饲料、钓法已无用武之地,并且湖底的情况复杂,远远超过池塘里钓鱼的难度。但是,老人没有退缩,一旁细心的研究战术,一边实战演练。通过努力,最终只钓到6条,最大的一条也只有2.9公斤,连比赛规定的12尾鱼都没有钓够。
驰骋“钓”界,饮誉“钓”界过他一点也不遗憾,因为他的徒弟、徒弟的徒弟多达近百人参加这次比赛,又邂逅了养在深闺无人识幽美升水湖,知道了钓法还要与时俱进,这让他十分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