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79|评论: 0

[四川手机报] 古人的口红色号,比你还集得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1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两天,你朋友圈有没有被故宫口红刷屏?
QQ截图20181211170112.png

那6支口红膏体颜色来自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红色器物,外观设计以清宫后妃服饰为蓝本。这让不少人惊呼,故宫发彩妆产品,这是玩跨界呀!并不,古人们也玩儿口红的。

>>古人的口红长什么样?

古代中国把唇膏类的化妆品称为口脂或唇脂。用“脂”字,是因为其主要是从牛脊髓等动物脂肪中提炼的,并加上丁香、苏合香、藿香等香料所制成。这样的初级成品,可以用来抹脸,相当于今天的保湿面霜。再加以朱砂调色,就做成口红了。湖南曾出土过西汉墓葬中的口红,尽管过了2000多年依然鲜艳夺目,可见当时口红制作技术十分精湛。

根据唇形、色彩的不同,唇妆还有不同的称谓,比如石榴娇、万金红、露珠儿、猩猩晕……比今天的咬唇妆、嘟嘟唇还丰富,古人收集的色号,怕是你我都自愧不如。

盛放口脂的方法,一种是管状的。唐代元稹写的著名小说《莺莺传》里就提到,张生从京城给莺莺捎来礼物,其中有一样是口脂五寸。

口脂还可以盛放在盒子里(比如贝壳),用的时候用簪子挑起一点,点抹在唇上。

QQ鎴浘20181211184021.png
唐代 银质贝盒

《红楼梦》中有个细节,平儿挨凤姐骂哭花了脸妆,宝玉让她到怡红院去补补妆,使用的胭脂便是放在白玉盒子里的,用花露蒸过,鲜艳异常又甜香满颊。

当然,还有一种更广为人知的方式--将紫矿或植物汁液浸染丝绵薄片,成品形同红纸,上妆时在唇边轻抿即可。这个画面,在不少影视剧里都有。

>>从口红的变迁看历史

口脂这东西,兴于秦汉,盛于唐朝,既反映了审美的变幻,也印证着社会的发展。

汉代的唇妆比较自然,只是淡淡地涂一点。电视剧《汉武大帝》,里面王美人等后宫女子的唇妆就比较写实。

QQ截图20181211170138.png

开元天宝时代的化妆


到了唐代,开放热烈的民风,使女人对红妆的热爱到达了顶点。玄宗时期,女性喜欢将嘴唇画得非常小且丰满,像盛开的花瓣,达到所谓“朱唇一点桃花殷”的效果。

QQ截图20181211165623.png


同时,两腮的胭脂也打得又多又浓,比如杨贵妃,以至于流出来的汗都是红色的,时人还风雅地称之为“红汗”。

QQ截图20181211170048.png


中晚唐时期,红妆的风气不再,一度流行乌唇八字眉,与当时乱世的氛围较吻合。

到了清代,女子唇妆转为较清淡、自然的状态,但乾隆时期开始跑偏了,流行过T字唇形,甚至只画下唇的妆。到晚晴后,女子唇妆越涂越小,最后只剩唇中央的一点红了。

QQ截图20181211183725.png

清乾隆 乾隆妃梳妆图局部



当然,口脂并不是女子的专利。魏晋时期开始,男性也有喜好化妆、使用口脂的。到了唐朝,每逢腊日,唐皇都要赐下面脂和口脂。据说那会儿为了方便男性使用,后来还研发出裸色口脂。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