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广安日报这条新闻好在哪?
谢歌说事
早上起来,突然间在朋友圈读到这样一条新闻:
标题:广安新增6辆公交车直通临港大市场
感觉这条新闻写得很好!除去本身的新闻性,就新闻写作来说也是非常专业的。让我们一起来,一边看一边点评(全文),完了再作个总的微评。
新闻来源:天下广安
眉题: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主标题:
新增6辆公交车直通临港大市场
(谢歌注:该新闻采用的是对话式导语开头):
导语正文:
“11路公交车调整路线、新增6辆公交车,专设临港大市场往返点。现在有4条线路、26辆公交车往返运行至临港大市场……”近日,11路公交车调整路线、增加往返频次的消息备受市民关注。12月3日,记者乘坐11路公交车前往临港大市场,感受路线调整后带来的变化。
正文主体(谢歌注:通过记者乘车向读者呈现现场感):
当天上午,记者在西溪市场公交站台登上了11路公交车,遇到特意前往临港大市场进行采购的市民罗代文和老伴。
(谢歌注:通过写市民百姓对话展开民生话题)
“11路公交车调整路线、增加往返频次后,每隔14分钟就有一班车。从西溪市场出发,只坐上几站,就到临港大市场了,节省时间!”坐在公交车上,罗代文高兴不已,“以前,搭乘1路、2路、501路前往临港大市场,大多数时候都要等半个小时左右才能坐到车,因车少、线路绕,我们去临港大市场采购次数并不多,现在好了,想去的话随时都可以。”
(谢歌注:展示公交车惠民效果、市民切身体会)
11路公交车调整路线、增加往返频次,也让临港大市场的业主尝到了甜头。(谢歌注:公交车所到之处的业主感受)
“短短3天,店里的客流量至少增加了三分之一,营业额上升了百分之三十。”临港大市场的业主赖兵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涌入临港大市场,部分业主正着手搭建零售专区
“我们要抓牢这把‘火’,让生意彻底‘旺’起来。”市民往返临港大市场更加方便,让四川临港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祥兵信心倍增。“这是市委市政府重视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好例证!”
(谢歌注:非常巧妙的穿插市委市政府,传递政府信号和声音)
刘祥兵坦言,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入驻临港大市场,两年前规划的公交线路,早已不能满足客流量需要。如何进一步搭建与城区之间的“桥梁”?成了临港大市场发展最大的难题。(谢歌注:这里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叙述前因后果)
11月29日下午,市委书记李建勤与民营企业家座谈时,刘祥兵提出“希望政府增加往返临港大市场的公交车”的建议,李建勤现场责成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妥善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还没散会,广泰公交公司负责人立马联系了我,解决了这个大问题!”刘祥兵对市委市政府“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做法连连点赞。
(谢歌注:展示市上主要领导对民生问题的重视、认真听取和采纳民营企业家意见,用“事不过夜马上就办”体现雷厉风行工作作风,同时也展示交通运输企业积极响应市委号召,读来真实可信)。
据了解,11月30日中午,线路调整后的11路公交正式运行,调整后的11路公交车从广安区老干局行驶至枣山捷运车业,途径华美立家、川渝家居建材城、临港大市场等地。目前,共有4条线路、26辆公交车往返行驶至临港大市场。
(谢歌注:如果说上面大段文字仅仅只是个“点”,那么这段文字则展示了“面”,让市民明白共有4条线26辆公交往返保证出行需求)。
“难题解决了,临港大市场的发展必将更上台阶!”刘祥兵说,他们将搭乘市委市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快车”,大力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活跃广安经济,更进一步拓展周边地区市场,打造川东北最大的农产品食品批发交易物流配送集散中心。
(结尾也漂亮、不啰嗦、不画蛇添足,几笔带过嘎然而止,用受益业主的内心感慨全方位呈现整个广安的战略意图)
(文章来源:广安日报记者 苏怀平 刘甜甜)
谢歌说事:多年来,我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从不看作者而更倾向于文字本身,一边读一边觉得这条新闻写作非常专业。应当说,这是一条典型的集时政、社会、民生于一身的动态好新闻。该新闻之所以留给读者深刻印象除了其本身的新闻性之外,记者把握住了新闻规律,那就是新闻的真实生命,让事实说话。通篇文字简单自然,完完全全脱离了一般叙述的平俗化,非常有现场感和动态感。一是反映出市委市政府的惠民生问题的现实做法,在描写市上主要领导人物时也没有一点居高临下的说教,又显示了致力于改善民生为民办实事的接地气施政行为;二是脱离了公文腔读来让人既感亲切朴实无华又真实可信、润物细无声,有置读者于其境的味道。不管是从文章的结构或是文字的布局方面都能体现出其专业性,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党报好新闻。读了直接就赞了!
限于篇幅,不作深层次分享,直接感觉到广安日报其风格真的已有明显变化。
言犹未尽!让我们一起,共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