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783|评论: 39

表姐出嫁——南江嫁女民俗

[复制链接]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8-12-3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表 姐 出 嫁
            
                ——南江农村嫁女风俗
去年回老家南江县高桥街道,再次见到表姐时我已经完全认不出她来了。
记忆中的表姐身材高挑苗条,皮肤白净面容姣好,与人说话总是未曾开口脸先红,一副腼腆羞涩的村姑模样。表姐比我大八岁,小时候经常和幺舅舅——就是表姐的爹——从平岗张公塘的家中步行来高桥赶场。那时我不过五六岁,表姐每次都会给我带些核桃花生向日葵之类的干果瓜子。小时候喜欢表姐,不仅因为她给我带来吃的,更是觉表姐长得好看。每到当场天就盼着表姐,如果那个当场天看不见表姐,心里就空落落的特别失望。
文革开始后,表姐不怎么来赶场了,偶尔来一回虽然衣兜里照样给我揣些黑桃花生向日葵,但脸上的表情却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高兴了。那时候的表姐看上去又瘦又黑,曾经长长的辫子看上去也失去了光泽,蓬乱地耷拉在背后。母亲说,这都是吃不饱饭遭的罪。
1970年初冬的一天,母亲告诉我,过几天表姐要出嫁并说要带我去“走人户”。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出望外,一是可以见到表姐,二是可以坐席吃肉。
母亲和我步行到幺舅舅家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了。母亲是表姐的三姑又是介绍人,所以我和母亲被幺舅舅一家视为贵宾中的贵宾。没等坐稳我就猴急着要去看表姐,可母亲说这时表姐是不能见人的,只有等到晚上沐浴更衣之后。
晚饭后,幺舅舅家中每个房间和屋檐下都点上了“松光”。那时煤油定量供应加之全国性的武斗使得运输常常中断以及家中又缺钱,像照明这样的日常之需只能依靠多油的松木条。“松光”亮度不够且松烟浓重,为了明天就要出嫁的表姐不遭受松烟熏燎,只有她那间屋里点了一盏煤油马灯。
晚饭后,母亲去给表姐沐浴更衣。大约一个小时后,我被允许进入楼上表姐的房间。坐在床前木凳上的表姐上身穿一件大红衣服,下身穿一条阴丹布裤子,借助灯光我看见表姐脚上穿的是那双母亲做的绣花鞋。
表姐没有干透的乌黑长发披在背后,母亲面对表姐坐在另一个凳子上,正在准备给表姐“绞脸”。母亲身后一张没有抽屉的条桌子有个土碗,里面装了些草木灰,一把银色金属边框的圆镜立在土碗旁边,镜子周围有充当头绳的红毛线和装饰有花朵的塑料发卡。
绞脸是个技术活,我妈就是绞脸的高手。母亲先从缝衣线束中抽出几根线,然后用手搓成一根较粗的细绳。母亲将搓好的线绳搭到左肩上,又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从土碗中捻起一撮灰小心地往表姐的额头、面颊、脖子和下巴上涂抹。绞脸前往脸上涂抹干灰,是为了吸附脸上的油脂增加汗毛和线绳之间的摩擦力好让汗毛能够一次性被线绳绞下来。涂抹过程中,表姐微闭双眼将脸仰面驱前,在马灯朦胧灯光照耀下,表姐的脸俏丽消瘦美若天仙,那一刻我突然对明天就要娶表姐的那个人有了莫名其妙的怨恨。
涂完脸,母亲将搓好的线绳对半折回然后将其放到腿上用手捻搓成一根绞合蓬松的线绳。线绳开口端的两根线头,一头被母亲咬在嘴里另一头被母亲用左手扯住,而闭合端则被母亲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撑开好让两股线绳扭旋而形成一个长短大小可以由手指控制的缝隙。绞脸时,母亲咬住一根线头的脑袋随着右手在表姐脸部上下移动而有节奏的抬起和低下,看上去活像啄米的母鸡。站在一旁的舅娘们对母亲娴熟的绞脸技艺无不夸奖有加,而我却觉得嘴里衔一根白线脑袋不停上下左右晃动的母亲有些滑稽。
绞完脸的表姐,脸部变得白净了不少。绞成两条弯弯细线的眉毛虽然在我看来缺少了立体感和层次感,但站在一旁的舅娘们却个个都说好看。随后,母亲又给表姐简单梳了下头,然后将桌子上的镜子递给表姐。表姐接过镜子仔细端详了一下自己的脸庞,然后面露羞涩地将镜子放回原处。此时,我发现现场气氛有些异样。看看母亲,表情有些沉重;看看表姐,眼睛有些湿润。突然,表姐一把抓住母亲的手放声哭了起来,一边哭嘴里还不停的说着话。
我这才意识到,哭嫁开始了。一般来说,嫁女从头天晚上到第二天出门前要哭三次嫁。头天晚上第一次哭嫁的对象主要是至亲中的长辈和兄弟姐妹,第二天从凌晨开始进行第二次哭嫁,这次的对象是族人中的长辈和兄弟姐妹,临出门时还有最后一次哭嫁,那一次的对象是自己的父母。
“我的——三姑啊!侄女儿——明天——就要离开祖屋了——啊。想起——三姑啊——对我的好——啊,侄女儿——一辈子都忘不——了啊。我的——的三姑啊——,不知——哪年——才能又见到——你呀,想起来——侄女儿——连瞌睡啊——都睡不好——啊!”
在我听来表姐的哭声特别有旋律感,很像唱歌。因为她吐字很清楚,她哭的每句话我都能听懂。当听到表姐哭到“不知哪年才能又见到你呀”的时候,我觉得这句词有问题。因为表姐的婆家就在高桥干河坝对面的半山坡上,走路到我家不过半个小时,想要见面实在不是难事。正在我想入非非的时候,我自己突然被表姐抓住了手,接着又是像哭我妈那样开始哭我:“我的——兄弟——啊!姐姐啊——明天就是人家——屋里的人啦……”
被表姐拉住手又不好硬拽,手足无措也就没听清她到底哭的生什么内容。迷迷瞪瞪中,母亲悄悄给我手里塞了一元钱,没等表姐哭完我便赶紧递给表姐然后挣脱了表姐的手。回头看了一眼,屋里屋外还有多人排队等着表姐哭嫁。
母亲娘家是个大家族,我的三个外爷,每家都有好几个舅舅、舅娘加上表兄弟姐们足足有好几十个人。那天晚上,表姐一直哭到第二天鸡叫头遍。
睡得正酣时我被母亲推醒,说要去给表姐梳妆。知道今天上午表姐就要离开家门,我无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胡乱穿好衣服就随母亲去了表姐楼上的房间。边走母亲边往我手里递了两个煮鸡蛋——这是我和母亲的约定——要趁人不备悄悄放到表姐衣兜里。
按农村风俗,新娘子出嫁的头天晚上一直到婚礼后的第二天中午这段时间是不能吃饭的,其目的是不让出嫁女儿将娘家人的口粮带去男方家中。头天晚上睡觉前母亲就告诉我要我给表姐送鸡蛋,我当然是非常愿意在所不辞的。
舅娘们早已在表姐的房间里了,表姐已经穿好了昨天晚上那套新衣,正襟危坐在凳子上,等着母亲给她梳头。母亲用自己随身携带的木梳细致地将表姐的头梳好,用红毛线将长发扎好并在头上别了几个嵌花塑料发卡。在我看来,这样的发型很好看,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母亲却在幺舅舅的强烈要求下将表姐的头发在后脑勺上挽了一个纂儿然后用于一个黑色线网兜住。梳了如此头型的表姐看上去一下子变成了小媳妇模样,可舅娘们个个都对这个发型称赞不已。紧接着,更夸张的事情来了。只见幺舅娘从床上一个报纸包里取出一条长长的黑色丝帕递给母亲。在母亲将其展开的时候,几乎每个舅娘都在“啧啧”赞叹,甚至还有舅娘说,出嫁能包这样的丝帕这一辈子都无所求啦!原来,出嫁包丝帕居然也是嫁女的风俗之一。
当包好丝帕的表姐转过脸来的时候,恰似中年妇女的外貌生生地将漂亮羞涩的村姑给扼杀了。对表姐包着黑色丝帕的脑袋痛心疾首,我居然忘了给表姐递鸡蛋。突然想起时,表姐又开始了第二次哭嫁。两个鸡蛋就这样一直被我揣在身上,看着表姐一次次拉住走进屋内的客人哭嫁,直到哭完我才瞅个空档匆匆将其递到她的手上。接过鸡蛋,表姐并未急于放入衣兜隐藏而是朝我感激的看了一眼。这一次,我看见表姐的眼里噙满了泪花。
上午9点半左右,不停地在大门口张望的人终于看到了迎亲队伍的影子。按照之前的约定,迎亲队伍必须在上午十点前到达女方家中,然后摆礼、安排陪奁杠担、吃饭,最迟在十一点半前必须出发,这样才能保证迎亲队伍在下午两点前赶到男方家中举行婚礼。
在迎亲队伍即将到达之时,除了幺舅舅幺舅娘母亲和表姐留在屋里外,其他所有客人几乎都跑到大门口的院子里去欢迎迎亲队伍的到来。锣鼓响起时,“咨客司”——嫁女现场的总负责人早已有条不紊地指挥一干人等各司其责。
按习俗,男方送来的礼品有很多讲究,其中之一就是要将礼物公开展示,这不仅是为了表示男方对未来儿媳的重视也是为了向客人们显摆男方的慷慨与大方。男方送来的礼品除了现金、衣物、鞋袜、猪肉、羊肉、菜油、干果和各式自制糕点之外,二十四个用红纸覆盖的被人俗称为“瘪褡封”的礼包是一定不能少的。
礼包是用牛皮纸封包成正方形包裹并上面覆盖一张写明包内礼品名称和重量的红纸然后用细麻绳捆扎而成。因为礼包内封装的都是从商店里买来的,在当时很难买到且价格较高的诸如冰糖、白糖、红糖、芝麻糖、糯米糖、水果糖、饼干、桃酥、鸡蛋糕等等之类的,对那时的人们极具诱惑力的糖果糕点而被女方家人特别看重;又因为当时好多家庭没有走后门的关系或者财力不足而不能从商店里买来全部种类的礼物,所以只能将其中一半礼包用自制米花糖、干饼子、甚至蒸馍充数,于是这样的礼包便被人戏称为“瘪褡封”,久而久之礼包便被人惯称为“瘪褡封”了。“瘪褡”是四川话“瘪褡褡”的缩略,厚度较薄的意思。
顷刻间迎亲队伍就到了跟前,震天价响的锣鼓伴随着燃放的鞭炮使现场气氛火爆热烈。随着“咨客司”嘴里高声吼出迎客的“四言八句”,各司其职的人有条不紊的将每项事务都做得即热闹又有序。放下杠担,男方负责“摆礼”的人指挥几个迎亲妇女将礼物一件一件从杠担中拿出摆放到早已放置在场院中的一排方桌子上。一边摆放,“摆礼”人口里还一边大声说出礼物的名称和数量,女方收礼的人在验明礼物后同样大声重复一遍以让记簿人登记在册。唱礼、验视、登记、收存,随着礼物一件件上桌,最后上场的就是那二十四个“瘪褡封”。
表姐婆家公公是高桥兽医站的兽医,家境比较殷实且与供销社的人也多有来往,那二十四个“瘪褡封”个个货真价实。唱礼人每拿起一个礼包,“咨客司”就会根据礼包的内容说一段象征吉祥喜庆的“四言八句”。我虽然不大懂得他说的意思,但看着“咨客司”摇头晃脑脸红脖子粗地高声叫喊着押韵的顺口溜,我觉得既好听更好看。
摆完礼,没有片刻停留,“咨客司”又一次高声吼出了开席的“四言八句”。随即,就见传菜的几个年轻小伙子姑娘手捧簸箕穿梭在屋后临时搭建的厨房和席桌之间。热气腾腾的“十大碗”很快被传上桌,候之不及的客人们还没等菜上完就早已觥筹交错大快朵颐了。十大碗的菜式和分量根据地域和家庭境况会有一些变化,但第一道“品碗”最后一道“虾米汤”两碗酥肉两碗坨子肉是一定不能缺的,其它四道菜根据家庭情况自由安排。我记得幺舅舅家里的四道菜是一盘凉拌粉条一盘炒花生米一碗粉蒸肉和一碗炖羊肉。除了“十大碗”每桌还有一斤苕夹子酒和一包八分钱的“经济牌”香烟。这样的档次在当时算得上中等水平了。
宴席是“流水席”,迎亲的人被安排在第一轮。吃完饭,抬杠担的人都去收拾陪奁。表姐的陪奁一共有三个柜子、四个箱子、一张条桌、一个立柜、四床缎子被面的铺盖、八个木凳一个洗脸架以及脸盆痰盂之类的生活用具,这些东西被分成十抬杠担整齐的摆放在屋前的院坝里。因为所有家具统一染成红色看上去火红一片让人赏心悦目。
随着“咨客司”送亲的“四言八句”唱响,一套锣鼓早已敲打得震耳欲聋。打小就喜欢音乐的我注意到,这次锣鼓的节律与昨天的不一样。昨天他们来到时候,锣鼓手们敲击的节律是“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而今天却变成“锵咚锵,锵咚锵,锵锵咚咚锵咚锵”。后来我专门问过打鼓匠王华跃,他说迎接锣鼓是鼓点在前,而娶亲锣鼓是锣声在前。听他这样一说我才恍然大悟,击鼓出征鸣锣凯旋,——不过这里所说的锣其实是应该叫“镲”或者“钹”才对。
随着锣鼓声声,就见表姐被母亲和两个舅娘从楼上搀扶下来,然后在大门口紧紧抱住幺舅娘大声哭泣。虽然这是最后一次哭嫁,但和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表姐除了哭,嘴里并没有说什么,泪水不停地从表姐眼中流下,抱住表姐的幺舅娘和站在一旁的幺舅舅也早已是老泪纵横不能自己。院坝边的锣鼓一阵紧似一阵地催促,表姐的两个堂哥已经站在表姐前面一边劝解一边拉住表姐的手要将她带出大门。就在表姐被两个堂哥带离父母的时候,却见表姐使劲挣脱堂哥们的手,回头飞奔到父母跟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叫一声爹娘后又磕了三个响头后方才被反映过来的堂哥们再一次扶起然后一步三回头地慢慢走出了院坝。那一刻,我本能地想跑上前去给表姐说点什么,哪怕只是再拉一拉她的手。可看着表姐被接亲的人簇拥着缓缓离去,我也只能望着表姐的背影一个人站在屋檐下发呆。
接亲的锣鼓渐渐远去,流水席已经吃完了最后一桌。随着“咨客司”大声喊出“摆茶”的四言八句,表姐出嫁当天最后一个隆重的仪式开始了。所谓“摆茶”,就是酒席结束后主人将干果瓜子糕点糖果装盘后依次摆到每个席桌上让客人们品尝。因为有糖果糕点和黑桃瓜子等零食,所以“摆茶”特别受到小孩子们的喜欢。我本来对“摆茶”充满期待,但因为表姐出嫁而若有所失,对桌子上的核桃花生葵瓜子也就没有一点兴致了。
嫁到高桥的表姐虽然离我家很近,但去我家的次数却比之前少了很多,我们见面时也没了之前的童趣。后来我读初中、上山下乡、外出读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一晃就过去了四十几年。这次在老家的街上再次见到表姐且最终认出她后简直恍若隔世。当年苗条高挑的表姐身体已经发福,但从她脸上的表情和身上的穿着,看得出表姐的日子过得很富足。还是像当年一样,表姐拉住我的手一定要我到她家里去住几天。看着开车前来接我的堂兄,我只能一再婉拒表姐的盛情。汽车开动后,我从倒车镜里看到表姐一直在车后朝我挥手,嘴里还在大声地说着什么。
“再见,表姐。下次回高桥我一定去看你,一定!”我在心里默默念叨。
                                               韦平  2018122日于深圳大盐田图书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7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12-3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男女双方家庭距离远近和家庭情况,娶亲有两天来回的也有当天来回的。

发表于 2018-12-4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先生的舅舅是张公堂岳家吗?

发表于 2018-12-4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ping88888 发表于 2018-12-4 01:18
拜读了。先生的舅舅是张公堂岳家吗?

是的,我母亲娘家就是张公塘岳家。

发表于 2018-12-4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香烟也许是”金鸡“牌,,,,现在已经很少看到这么传统的婚礼了

发表于 2018-12-4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5:5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有一种八分钱的香烟,牌子就叫“经济”,可能是取“经济实惠”之意吧。

发表于 2018-12-5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饼子20个、条粉两斤、、、、手巾1根的年代现在想起来好遥远

发表于 2018-12-5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很小的时候,先生写的这些风俗都还存在,记得小时候听母亲说新姑娘要“绞脸”一直很疑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今天受教了。谢谢!还有“哭嫁”,80年,我大姐出嫁时,都还哭过,只可惜这些风俗现在基本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

发表于 2018-12-7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江上个世纪六十前至八十年代未嫁女的真实写照。
发表于 2018-12-9 20:5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2-10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2-10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花样都没见过

发表于 2018-12-14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描述的诩诩如生,勾起了童年记忆

发表于 2018-12-14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辣论坛看这么久,唯独钟情于这个系列。惊叹于作者对细节的描述,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注册这个账号就是为了表达敬仰之情,请继续发布,会继续支持。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20:1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如今像你这样喜欢阅读的人不多了。希望我写的东西对得起你的信任。

发表于 2018-12-17 17:3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2-18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看了一遍,对个别字还百度查询,跟儿时记忆中的差不多,现在很少按照风俗来,哭戏基本都没有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