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公园城市的指示,是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升华,饱含了对成都加快建设世界公园城市的殷切希望,也充分体现了新发展观时期城市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时代要求,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郫都区以创新驱动为源动力,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通过生产方式变革有机融合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城市建设新模式,着力塑造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生态经济体系,彰显公园城市的经济价值。
郫都观察记者孙浩
产业生态化,打造经济新增长极
强化创新驱动的绿色产业体系,建设清洁高效的绿色资源体系。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期待,准确把握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关系和节奏,以全球视野谋划区域产业发展,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2018年1至8月,全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4.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利用外资实际到位12246万美元。
把握公园城市作为城市发展高级形态特点,郫都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按照“产业主题鲜明、企业成链聚集、空间高效利用、生态系统支撑”的思路,把创新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引擎,把资源高效利用作为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实施“片区策划+产业导入+人城境业+产城融合”,扎实推进以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为主的功能区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以产业生态化塑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新的增长极。
一方面,坚决落实“中优”“西控”战略部署,制定实施《绿色发展二十条》,严格产业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拆除石材加工等“三无”企业2639家,关闭(搬迁)规模畜禽养殖场(户)760家,大力实施灌区轮作系统工程推动全域景观化、景区化,引入保利集团投资200亿元对西南石材城片区整体开发建设智慧科技城,聘请中国中铁集团与法国铁路总公司共同设计规划犀浦TOD综合交通枢纽,着力夯实公园城市生态本底,提高产业发展绿色能级,塑造有显示度的城市新地标。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端产业,抢占产业高端。主动融入全市产业布局体系,大力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坚持与高新西区协同联动,依托京东方、韩国显示行业协会、电子科大校友联盟等龙头企业和平台,聚焦“一芯一屏”和新经济,新引进世界500强住友化学、京东方最大代理商拓米国际、独角兽企业中创为量子等重大项目10余个,总投资超500亿元,其中旷视科技已形成AI产业链。同时,郫都区积极弥补短板抓配套,高标准建设278亩菁蓉湖国际社区,引进香港新华集团投资40亿元建设五星级酒店、国际学校、创客商业时尚街区,引入深圳华强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华强科技创新城,首期141.6亩人才公寓、5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等13个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携手中国五矿集团投资200亿元导入高端产业共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促进园区职住平衡、产城一体。
积极做大做强、做精做优传统优势产业。聚焦产品设计、新品研发、技术改造,郫都区努力做响川菜品牌、打造食品饮料产业功能区,已编制完成郫县豆瓣产业链全景图、产业招商地图和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新引进投资200亿元的“国际川菜小镇”等5个项目,食品饮料产业功能区(川菜产业园)跻身四川省特色产业基地。
氢能源作为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郫都区高位谋划氢能产业发展,主动加强与龙泉驿区汽车产业协作,研究编制郫都区氢能产业规划,与东方电气、招商蛇口合作,整合同济大学氢能源汽车研发资源,积极招引氢能产业链条企业,共同打造氢能产业基地,探索建设成都市氢能产业生态圈,着力培育成客、国蓉科技等本土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全力加快加氢站建设布局,推行氢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生态产业化,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创新乡村振兴的产业模式,打造新业态培育新场景创造新消费。郫都区把乡村作为体现公园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基底和最大载体,强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顺应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的消费趋势,集聚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结合成都市“三城三都”建设,大力培育高品质消费场景和新经济产业场景,以“战旗高扬、创先不让”的精气神,争当用产业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的先锋。
郫都区作为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区、成都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巴蜀农耕文化发源地,生态本底良好,乡村振兴工作基础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郫都区以公园城市共建共享共营理念为引领,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努力探索具有郫都特色示范效应的乡村振兴之路。
加快乡村振兴博览园建设,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郫都区始终牢记“走在前列、起好示范”嘱托,打破行政边界藩篱,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和空间布局,完成118平方公里“绿色战旗·幸福安唐”——乡村振兴博览园总体规划。目前全区新引进投资68亿元的天府记忆小镇等4个重大项目,天赋泉农旅产业园等16个项目加快推进,建成乡村十八坊等12个农旅项目,与省旅投合作投资30亿元建设中国乡村旅游新地标、美好生活目的地,总投资75亿元的陌上花开、袁隆平水稻种业硅谷等13个项目全面开工,新签约投资100亿元的华强熊出没小镇、投资70亿元的泰国正大田园综合体等重大项目10余个。同时,郫都区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积极打造农产品交易服务平台,全面实施区域品牌战略,稳步推进“买全川、卖全球”,持续擦亮“天府水源地”品牌,已签约引进的春华锦田等40余个项目协议投资超500亿元,云桥圆根萝卜等优质农产品走出国门,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正加速呈现。
在打造创客郫都、发展新经济上,郫都区按照产业先导、职住平衡、完善配套、塑造城市美学的原则,创新探索有郫都特色的“西控”区域产城融合转型发展之路,今年5月郫都区双创示范基地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
围绕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充分挖掘郫都望丛、扬雄、蜀绣等文化资源,郫都区依托四川传媒学院打造成都影视硅谷,规划建设12.99平方公里影视文创产业基地,聚集了凤凰文投等34家文创企业,总投资260亿元;依托四川省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研究院,聚集延安储能云谷、联通郫都云海、优信智慧云金融数据研发中心等一批新经济项目,催生了九天光学等196家新经济初创公司,创客公园集聚独角兽企业2家、新经济领军企业20余家。
按照“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要求,郫都区时时处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产业选择上严格实行生态影响一票否决制,持续深化生态价值转化机制改革,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循环农业、生态观光体验游等产业,强力推进绿道水系连通工程和灌区水旱轮作系统与川西林盘保护申遗,加快建设安唐片区1万亩大田景观、500公里绿道,加速构建以锦城绿道、锦江绿道郫都段为核心的三级绿道城乡空间体系,有机植入绿色消费场景,实现产业园、城市公园、大地田园有机衔接,着力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