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5日,NASA“洞察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经历205天的长途旅行,“洞察号”终于在北京时间的今天凌晨4点左右平安着陆火星,让人长舒一口气。往邻居家发射个机器很难吗?至于这么紧张?
>>火星探测器,能挺到火星的仅一半
火星,有着“探测器的坟场”之称,人类自1960年以来已发射了40多个火星探测器,但成功率仅仅48%。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火星距离地球非常遥远,从8千万公里到两亿公里。这样的距离,人类不可能在地球上对探测器着陆火星进行遥控,得提前计算轨道、编程并注入数据,难度不亚于从巴黎往东京某篮筐里投篮。
另一方面火星环境复杂恶劣,火星大气密度只有地球大气的1%,因而辐射严重、飞沙走石,动不动就吹地球上12级台风的6倍的那种大风,一吹就是半年,单靠降落伞完全不行。
>>那些年,毁于小细节的探测器
1999年,因为工作人员把公制和英制的计量单位混淆,导航出错,美国“火星气候轨道器”飞得离火星太近,被烧毁,两亿美元打了水漂。
同年,美国还发了一个火星极地着陆器,因为软件出了bug,发动机提前关闭,整个着陆器直接栽上火星撞毁。
2003年,欧洲空间局(ESA)发射了“猎兔犬2号”火星着陆器,它落地后太阳能电池没全部展开,仍处于“昏厥”状态,“复活”是不可能的了,这辈子都不可能“复活”。
2016年,欧洲太空总署(ESA)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SA)联手开发的火星登陆器夏帕雷利号在登陆火星时“硬着陆”坠毁。“死因”为一个仅一秒的计算误差,降落伞与防热罩提前解除,导致它高速冲至地面,撞得稀烂。
>>幸好这次“温柔”触地
为了让“洞察”号安全度过着陆的“恐怖7分钟”,科学家采用了防热盾+降落伞+反推火箭辅助,并精心策划以12°的角度撞击、将着陆瞬间时速控制到8公里(相当于人类慢跑)。
这一过程包含上千个复杂操作,都只能在预先设置好参数之后完全由探测器自主完成,甚至中间有几个阶段信号都会中断。远在地球上的人类除了等待之外,无能为力。有科学家形容,等火星探测器着陆的心情,就跟在产房外等妻子生娃一样。
幸好,“洞察”号成功落地,并部署完毕,还发了两张游客照给地球。
>>“240万人”一起飞火星
虽然我们恐怕一辈子都无法去火星旅游,但“洞察”号给过大家一个亲密接触火星的机会。
在发射前,NASA通过网络从世界各地收集到了240多万人的名字(中国有26万人参与),然后刻在指甲盖大的硅质薄片上(每笔宽度只有头发丝的千分之一),一起飞往火星,将和洞察号一起永久留在火星上。
虽然这不是航天界第一次这么玩儿,但确实最火爆的一次,是大名鼎鼎的“好奇”号火星车收集到姓名的两倍。
>>中国的火星探测器随后就到
洞察号此次去火星,不光是帮大家送纪念品的,还得搬砖动土打洞,主要是想摸清火星的内部结构和热状态。毕竟太阳系内三颗类地行星当中,火星的环境与地球最为接近,未来如果进行星际移民,火星肯定是必争之地。
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俄罗斯(苏联)、欧洲和印度成功探测过火星,日本的火星探测器升空后没有进入火星轨道。我国也将于2020年和2028年进行两次火星探测任务,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