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唐来的高僧
转载标明出处
2018年-我不是药神
导演:文牧野
豆瓣评分:9.0
IMDb:8.2
之所以把这部作品单独拿出来讨论,是因为它直观的告诉我们:电影不只是电影!好的作品,能够成为话题!成为榜样!成为国产电影最该有的可能。那么,这部今年目前最能发人深省的《我不是药神》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又想让我们读懂故事背后的哪些时政话题?
昨天已经是我第三遍看这部作品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触。故事情节很简单,人物关系亦不复杂。大概讲的是一个卖保健品老板陆勇,家庭窘迫之时,偶遇白血病患者,被要求去印度走私同样疗效的药物(因为价格更便宜,国内同类药物价格是该药物市场价的20倍)。随后,一场关于人性的救赎,在法律与人情间逐渐展开。
●人物原型
陆勇
一个平平无奇的名字,却在2013年的中下旬引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争议的不是其它,正是轰动一时的“ 假药案”。
2014年,慢粒白血病患者陆勇因帮助上千名病友购买印度仿制瑞士抗癌药“格列卫”,而被湖南省沅江市检察院以涉嫌“销售假药罪”提起公诉,493名白血病患者联名写信,请求司法机关对陆勇免予刑事处罚。2015年1月,检方最终做出撤诉决定,陆勇无罪释放。
陆勇
●《我不是药神》没有拍出来的是什么
《我不是药神》让中国观众们认识了瑞士研发的一种抗癌药物“格列宁”(它现实的名字叫做格列卫,一字之差)。在影片中,这种药物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唯一救命良药,然而,它近4万元一瓶的价格却让想要活命的患者吃掉了房子、吃得倾家荡产。
该片对天价药的刻画是十分生动准确的。2015年1月,人民网的跨国调研发现,格列卫在中国大陆的零售价格最高,不仅高于原产国,也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价格甚至是邻国韩国的两倍。
格列卫
★进口药的中国成本
我们都知道,医药巨头公司出现在电影电视里的时候,形象基本不会太好,不是病毒泄露的源头就是幕后大坏蛋。《我不是药神》里面,也不能免俗地勾画了一个不近人情、利欲熏心的格列宁高层人员。
然而,这种对药企“贪婪”的负面刻画,并不符合事实。中国的进口药,基本上都是“原研”品种,来自原创研发、最早拥有专利的公司。它们的价格昂贵,首先有着最理所当然的原因:这些公司在研发药物的时候投入了巨量的资金,之后当然要从市场讨回成本。
★事实上,我们能够买到的进口药,还有第二份中国专属的研发成本
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进口药物即使已经在国外安全上市了多年,但如果想要进入中国,必须重新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一个烧钱的事,需要收集大量临床数据,动辄耗时三五年。
根据2012年北京大陆药业公司披露的数据,在中国进行三期临床试验的成本大约是300-700万美元,而在多数国家,进口药物是不需要重新进行临床实验的。不少国家为了节约成本、缩短研发时间,直接将美国药监局批准的药拿来就用,而中国并不承认美国药监局的数据。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十年来,全球15家最大的跨国医药集团需要持续在中国投入庞大的科研支出,每年的增幅就达22.5%。 这些多出来的科研投入、行政支出,势必最终要病床上的中国患者来买单。
★层层加价
药物研发、审批完毕,钱花了一大堆,但离在临床上与病人相遇,还有漫长的道路。
2013年人民日报的调查报道发现,治疗乳腺癌的赫赛汀,在大陆要卖24500元,而香港药房的最低报价约合人民币14800元,一江之隔,每盒药价格相差近一万元。一直以来,大陆对绝大部分进口药物收取5%左右的关税。今年4月2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宣布5月1日起,28种进口药实行零关税政策。《我不是药神》的结尾字幕,也十分骄傲地向观众宣布这则好消息。
然而,零关税政策远远谈不上是圆满的结局。5%的免税政策,对于那些挣扎在生存和贫困里的患者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因为进口药来到中国,可不止征收这一份税。
层层加价,让老百姓治病难
★进口药的超国民待遇
要想知道进口药为什么会这么贵,我们必须明白进口药的价格是怎么样定的、上面说到的巨额成本,是怎么分摊到患者头上的。
2000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药品政府定价办法》,规定“原研药”可以给予单独定价权。这是什么意思呢?国产药物通常有政府指导价,但是进口药中占大多数的“原研药”的价格,是由医药公司自己定的。
处于专利保护期内的原研药可以自主定价,这是全球通行的规矩。然而,在中国,这个单独定价权还有一个优越之处:即使原研药20年的专利保护期过了,医药公司依然可以享受单独定价的优惠政策,不需要遵循政府的指导定价。
这就是业内光被人诟病的进口药的所谓“超国民待遇”。
药品不是普通商品,患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反倒更像是刀板上的鱼肉、待宰的羔羊。这时候,无论哪个国家,一般政府都会出面适当管制药品价格,防止医药公司将患者当成勒索对象。
老百姓正在取药
●国人如何根治最大的病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这是影片里的一句台词。也许药物能够医好病患,但却治不好人心。事实上,“穷”是一个相对的形容词。片中的一位白血病患者在哀求警察不要继续追捕走私印度仿制药的人的时候,所说的话更是让每一个老百姓动容:“我生病吃药这些年,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领导,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朴素而让人心痛的台词,恰恰是对中国社会现实之追问的最强音。
电影截图
我认为制药公司把辛苦研制成功的药物卖得贵一些可以理解,但也不能贵得太过离谱,而政府应该为买不起的病人着想,要么仿制,要么将它纳入医保,减轻病人的负担。
假设某个患者家庭的经济状况并没有那么优越。那么我们的国家,是否应该考虑出台更多相关政策和补贴,让这些家庭在就医的同时,不要让他们对家庭失去信心,对国家丢掉信任!
电影截图
●法与情
都说法律无情,但陆勇“假药案”事件就是最好的反例。也正是它的发生,才促使了司法和国家的进步!2018年,我国已有19个省市相继将格列卫纳入医保,同年,中国开始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不起诉陆勇,代表着司法的进步,将格列卫纳入医保,代表着国家的进步。
而选择这种题材拍摄,代表了中国电影人的进步,能让这样的电影上映,则让我看到了电影审查的进步。希望以后能看到越来越多的进步,就像电影台词说的那样:“今后都会越来越好吧,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