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830|评论: 6

钟明全: 穿越团坝村——一位名叫杨天福的老人(散文组章之四)

[复制链接]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发表于 2018-11-11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穿越团坝村(散文组章原创之四)
                                钟  明  全


                  一位名叫杨天福的老人

       当我们走过那根既是大路又是田埂的时候,我们看到右手边有一座色彩比较鲜亮的、刚油漆、粉刷过的老式排列房子,看到别具一格的瓦屋脊粱上的造型,看到那座院子里,有人也在看着我们。我们便决定,先到这座院子里去看看。
       去这家独院的路更窄。这条路被两边的田不断修边后,已失去了原来的宽厚。我们走过这根类似田埂、铺路石板已碎成小块、原本也是石板大路的小路,看见一位男性老人站在地坝里,一位中年妇人端着碗站在阶沿上吃饭。我们隔得远远的便打了招呼,朝这个尚未建好的地坝走去。
       这块地坝还是土坝,坝子里刚用鲜土面平,还没有硬化。阶沿也是用条石新砌、保坎的。我没看出男性老人的年龄。当我问站在阶沿上的较年轻的正在吃饭的女性时,我说那位老者是你什么人时,她回答我的话我没有听清。
       走上台阶,看见大门右侧墙壁上,有三张牌子。一张是写了电话号码及杨天福三个字的木板做的小红牌。一张是顾县镇团坝村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明白卡,这也是一张红牌。上面清晰地载明户主——杨天福,人口——1人。第三张是绿牌,注明为2018年度农村危房改造户,等级为C级,改造方式为代建。当我们走进老人的大门,看见还有一位女性和一位正在吃饭的小女孩。我便详细询问了这些人员的构成关系——男性老人名叫杨天福,是这家的主人。两位女性,分别是他的两个已经出嫁多年、如今都已添孙的女儿。正在吃饭的小女孩,是杨天福的曾外孙。两个女儿住在顾县,平时在镇上经佑小孩读书,为家里人做饭。这次专为父亲挖红苕回来的。她们说,她们家共三姐弟,弟弟排行老三,年轻时就离世了。看上去身体健硕的杨天福,已经81岁高龄,这有点让我们难以置信。我目测,老人在60-70岁之间。可事实上,他的曾孙辈都有了,又不得不让我们羡慕他的身体保养得还不错。可是他的女儿们说,她们的父亲腿脚有问题。我看他的父亲的右眼也有一些问题。我便说,为什么老人家不跟着你们。她们说,老人家不愿意离开这里。我想也是,一个生活已经习惯了的十分清静的地方,要让老人离开,他肯定有些不习惯。加上,毕竟嫁出去的女,女家或许有女家那方的父母家人在,老人便更觉不愿、不便去搅扰了。
       我们一行人在老人陈旧的家里,东看看西看看,扭住老人家摆放在旧式八仙桌上的饭菜、挂满饭桌旁边墙壁的药袋、正在高板凳上吃饭的曾孙女、一把老算盘、几个蔑灰笼、一顶用麻布做的床罩子、簸箕、连枷、篮盆等等,反正看到什么,就扭到拍。当同行的人取下那把挂在墙上的算盘,老人便用手在算盘珠子上拨打三盘归、九盘归,口里还念着口诀。这让我们秒回曾经使用算盘的年代。
       老人吃饭桌边的一面墙壁上,挂着一片装着各式中药材的、用毛笔字书写着中药名的口袋。我们问老人,有不有师傅教他看病。他说有。他的师傅姓李。不经意间,我们在桌上看到了一本书皮翻得漆黑、里面有些发黄的药书。拍摄者也把这个当成宝贝,作了记录。在我的印象中,农村的老中医已经不多了。这些老中医,有的是世代家传的中医或草药先生,有的是拜了师傅学医的,有的则是在赤脚医生时代学医的。如果真是赤脚医生时代行医,至今仍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坚守,那么他的医疗水平和敬业精神也是值得人们称赞了。当然杨天福说他有师傅教,说明他传承了师傅的医术和医德,总想为村人乡邻解除病痛,这何尝不是一种简单却又弥足可贵的品德。因为人们渐渐地离开了这片土地,有的离开了这里去到远方,有的长眠于脚下的土地。剩下的人,已屈指可数,还有几个人会在他这里看病拿药?他还能从这些病员的身上获得几许酬劳?可他为何仍在坚守?那些药口袋里,装满了各种中药材,并且,那挂药材的布袋还收拾得那样干净、美观?想必除了些微的收入外,更多的是老人对自己熟悉的村民身体的一种守护,一种责任。他不能放下他的药箱,他不能终止为乡亲们把脉看病。也许,他不愿离开团坝,这也是原因之一。
       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倔强地守护着一个即将倾斜的家。好在扶贫中,将其房屋列为C级危房,最后经政府出钱为其维修、装饰、着色,使这座老房子看起来又回升了新的气象:即使家里的用具仍然是旧的、潮的、过去的,有些房间已没法居住。在老人的家里,我们还看到了一头已经喂肥的猪。在他的堂屋,看到了堆在墙角的刚挖回的红苕。在他的地坝里,一群鸡正在觅食。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如果在他的生命里,没有了这些物事,他活着,不知道还有不有意义。   
       离开老人的时候,我握了老人的手。我发现,老人的手掌比我的宽大、厚实,且长满了茧。挥手再见后,我们在团坝一组走了一圈。当我们站在道洪管桥上,看到在夕阳中,杨天福老人和他的女儿正躬身在溪边的土里挖着红苕,我们又再次和他们打了招呼,似有不愿离去的感觉。
       再次祝福老人静享天年,尽享天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杨天福先生的家
鏉
鏉
鏉
鏉
鏉
鏉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天福先生的家
鏉
鏉
鏉
鏉
鏉
鏉
鏉
鏉
鏉
鏉

发表于 2018-11-11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是该叹息,还是该感到悲哀。
总设计师当年为了推动改革开放,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哪曾想到,在总设计师的家乡,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候。
田园荒废尽,贫穷已扎根。

发表于 2018-11-11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带上相机去“扶贫”,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扶贫?

现在的扶贫,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8-11-11 13:2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老一辈故去,农村还有人愿意去驻扎吗?

发表于 2018-11-11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半个多世纪了,还有那么多人生活在贫困中。中国人民非常勤劳,为什么却不富裕。深思。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