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博士教育的悲哀吗?
起码,当了八年快递小哥说明很多问题。其一,这位谭先生经济不宽裕,需要快递小哥的收入来确保学习生活;其二说明这位谭超先生能够自食其力,有很强的勤工俭学的能力和意愿,并且付诸于实践;其三能够干八年快递,说明谭超虽然是历史学博士,但是相比历史来说,恐怕快递工作更为让他有成就感。
尽管我们知道,如今的大学教育,尤其是到了研究生阶段,会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为导师“打工”。毕竟,是博士生了,在通过研究“创收”方面应该是更有资格与条件。只是,这谭超并没有在专业方面,通过知识去“打工”或者“创收”,反而,从事的是出卖体力的快递工作,的确是有点不合情理。而这就是我判断的,博士教育失败和谭超本人心态超好的原因所在。
心态超好,是因为谭超在快递行业有种如鱼得水的“成功”。这个“成功”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毕竟,假如谭超不是博士,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哪怕是大学生,能够在快递工作上,如此出众也是很值得骄傲的。
在快递工作中,谭超八年送出了80万件快递。这个总共送出的快递数量,相当与普通快递员的两倍以上。而之所以如此,这不仅是因为他是博士,而是谭超高的教育素质,使得他自创了“快递编号法”,极大的提高了快递分配的效率。看来,这高的教育素质还是很重要的。
到此,谭超接受的高的学历教育,其价值就通过快递工作的高效率方法体现出来了。显然,与其我国多一个搞历史研究的博士,不若多一个谭超样的,有能力在快递工作中创新方法,从而提高效率的人更为重要。多一个,或少一个研究历史的专家,无所谓,反正,我国的博士已经有很多了。但是,谭超能够自创高明的分配快递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这对快递工作来说,意义非凡。
其实,如今的我国已经基本普及大学教育了,同时,水涨船高式的高学历教育也更多了,而接受高的学历教育者并不都是热爱学问搞研究的人,有很多人将高学历当做挣钱当官的“敲门砖”。有了高的学历,有的人很积极的进入“仕途”,去做“按部就班”就能胜任的行政工作;有的人想的是,咋能将知识“换成”金钱,从而能够“书中农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有的人,只是暂时不想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好的工作,只好继续学习了。想想,国内官场上,商场上,拥有博士学历的人很多,就能说明问题。
与其这样混官场,谭超选择快递行业,我以为就不是人才浪费了,反而是一种很现实,且有意义的选择。退一步说,如果谭超真的对历史研究感兴趣,完全可以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将快递当做一个业余工作,或者说,谭超接受高的学历教育,更有能力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快递从业者。也许,从一个快递小哥做起,这就是他事业的,或者他真正兴趣的开始。毕竟,国外高学历人才,在刚进入社会时,从事各种各样的所谓的“低端工作”,也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显而易见,谭超作为一个博士,其在快递行业的劳动,并非人才浪费,而是他做出的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一种选择。不过,能够自创“快递编号法”,也说明谭超不愧是博士,其创新能力与研究精神,还是相比而言非常突出的。这样的博士如果能够从基层做起,能够从基本的体力劳动开始,相信他在快递工作中的成就,将会超越他历史研究方面的成绩。
能够干自己喜欢的工作,并有值得肯定的成绩,难道不是“才尽其用”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