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825|评论: 12

[文学艺术] 钟明全:穿越团坝村——石头打凿的道洪水管 (原创散文组章之三)

[复制链接]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发表于 2018-11-5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穿越团坝村——石头打凿的道洪水管    (原创散文组章之三)   
                                            钟  明  全

                               石头打凿的道洪水管

       难以想象,在团坝村,我们看到了一座极其罕见的古老却也年轻、年轻却显古老的建筑——石头打凿、拼接形成的道洪水管。想必,这座道洪水管的建成,不仅在当时的团坝是一件壮举,也是当年兴修农田水利中的一件创举。它解决了东水西调,不靠天吃饭的问题,能有效保证丰产丰收。同时,也验证了和团坝村人一样的人们勤劳智慧,他们不仅能耕田种地,还能精心谋划,巧手构筑,共兴建设家乡的宏图大业。
       从团坝新建的集中安置点向左,步行不及百步,便见一横亘眼前的石拱桥或石渡槽似的U型建筑。它像一座长长的多孔的石桥,突兀横向仰卧眼前,挡住前行的道路。又像宽宽长长的石头屏风,挡住我们想要看的风景。在我的印象中,用石头砌筑渡槽,渡槽中间过水,渡槽两边走人。这是解决农业生产生活用水、辅助道路行走的一种有效方式。当我临近这座石头渡槽时,我看见它左低右高,左短右长。我不知道,这座U型渡水槽,它的左边是水源还是右边是水源。后来得知,道洪管的水,来自右面山坡之上的石马山水库。
       走近石渡槽桥,看见渡槽桥上的石头已生了不知有多少代的苍苔,长了不知有多少代的杂草。从这里,不用弯腰,就可以穿过一个桥下宽阔的涵洞。这个桥下涵洞,是从集中安置点(现村委办公场所)走向村子里面的一个道路口。走出涵洞,登几步土坡,便能看见一条田坎土路向前延伸,也能看到鳞次栉比的田土房舍,蓊郁苍翠的树竹,高低起伏的丘峦。要说这里是真田园,还真没有说的。
       走过涵洞,再回头看这座渡水桥的时候,我发现,它不仅有长长的两列石头,从一个山包经过山沟再走上另一个山包。这当中,比较醒目的,还有两根裸露的长长的铸铁管。我便想,这座名叫道洪管的建筑(有朋友文中称倒洪管——我后来电话询问村上的郑书记,他说叫道洪管,我尊重郑书记意见),是用的铸铁管过水。它是在已建好的石拱桥上安放,又将铸铁管套上一片片中空的石片,再将石片一片片地用水泥粘结。此时我便一直在想,这样重的铸铁管,它是怎样穿过那一片片中空的石头片的。带着这个问题,直到我们在向团坝村一组深处走去,跨过一条河沟,再从一座山包上折返,站立到这座石拱渡水槽桥上的时候,我才看清了道洪管的大致面目(这里也让我将在村书记那里电话了解到的,当时这座道洪管修建的情况一并介绍):这座石拱道洪管,始建于1971年,完工于1974年。是当年顾县区高桥乡为解决梁家坳、马家、小羊山、羊山观、小门路、团坝各村生产生活用水,实施的一项人工开渠、引水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的瓶颈或节点部分。郑书记介绍,构成道洪管的每一张石片,重量均在1000斤以上,需要16个人用龙杆,才能从采石地艰难地抬上用木头做跳板搭建的石拱高架之上。石片为正方形,长宽均为140厘米,厚度30至40厘米。在每张石片正中,都要用錾子人工打凿60厘米口径的圆孔。这个圆孔,便是专门用来过水的通道。这座石拱桥上,两根道洪管并列,中间还有一根宽约40厘米的凹槽。两根过水管道全长各约200米,皆用石片串联、用水泥粘结。换言之,道洪管的过水口径为60厘米/每根。以200米单边长度计算,需要30厘米厚的石片600余片。要将这每片1000斤以上的石片严丝合缝地镶嵌、粘连,在那个机械匮乏、全靠人工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不知需要花费多少劳力和汗水。据郑书记介绍,当时除了本村的劳动力外,乡上还调派了需要共享水资源的沿途几个村的劳动力。他们参加了这次东水西调,参加了这座石拱渡水桥——道洪管的建设。我所看到的那两根铸铁水管,是2010年有一小段石头道洪管过水时爆管,才用铸铁管作了替代。
       那时的团坝村是年轻的、朝气的。至少,在修建这座道洪管时,团坝及附近村庄里的人是年轻的,充满力量的。因为能抬一块上千斤的石片,因为抬一张石片就需要16个人。这16个人,在当时,应该都是全劳力、壮劳力。这不禁让我想起,在我走过的无数村庄中,在团坝村这样的地方,现在还能有几个这样的能挑能抬的壮劳力?全劳力?卧跨东西的道洪管,让我想到当年团坝和团坝一样相近的农村农民农业的生机盎然的气象。当道洪管呈现在世人眼前的最初,我不知它带给了人们多少的赞美和感叹。岁月荏苒,如今这座道洪管仍然在过水,只是,它已失去了先前带给人们的那种欢欣了。就像早年的乡村,一切都是新的时候的那种感觉,已不再在团坝,除去正在新建的集中安置点。莫非团坝,也和这道洪管一样,走过了它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走到了它日夜坚守的如今的暮年?
       我与郑书记在电话中说,如果团坝在保留其他原生态田园风情之外,再将这座道洪管保护利用好,或许,也是团坝在未知的将来的一笔未知的、可观的遗存或财源。不知我的这个想法,是否过于天真浪漫?是否过于怀旧古板?
       在没有其他自然资源优势的地方,原始村落的遗存,天工开物的构建,民风民俗的继承,或许在越是现代的今天,人们也更念想曾经走过的前天或者昨天。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洪管(石拱桥)
鐭虫嫳妗
鐭虫嫳妗
鐭虫嫳妗
鐭虫嫳妗
鐭虫嫳妗
鐭虫嫳妗
鐭虫嫳妗
鐭虫嫳妗
鐭虫嫳妗
鐭虫嫳妗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洪管
鐭虫嫳妗
鐭虫嫳妗
鐭虫嫳妗
鐭虫嫳妗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8-11-5 13:5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wht

发表于 2018-11-5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安好多这样的,比这大的多啊,渡槽,全民水库右岸渠有好多呢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wht 发表于 2018-11-5 16:16
广安好多这样的,比这大的多啊,渡槽,全民水库右岸渠有好多呢

你说的是渠道或渡槽。团坝这一段它不是渠道,也不是渡槽。它是一段用大石头片子掏空、串联、粘结后形成的一段类似于管道的石头管子,这个就有些稀奇了

全民水库到高桥电站,有一段水渠,经过金广。原来的水质很好,现在也全面废弃、荒废、污染了。真是太可惜了
wht

发表于 2018-11-6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钟明全zmq 发表于 2018-11-5 16:40
你说的是渠道或渡槽。团坝这一段它不是渠道,也不是渡槽。它是一段用大石头片子掏空、串联、粘结后形成的 ...

西溪河水流量不大,广安城市人口增长太快。没办法就修了花园水厂,现在那条水渠该引到城北人工湖就好了,补充干净的水源,这样人工湖水质就好很多

发表于 2018-11-6 17:1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情景,现在想来实在可惜,这些水利设施,都是上个世纪60,70年代,在战天斗地的火热年代,在“农业学大寨”的感召下,一代勤劳勇敢中国人,凭着肩膀和双手,建设起来的。为抗旱排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见证了它的诞生,也见证了它的衰败。
       从包产到户,解散集体开始,分田地, 分耕牛,分树木,分农具......连集体耕田用的拖拉机也卖给私人,集体企业也必须承包给私人。
       从此,集体经济基础消亡了。中国人开始了自由的自在的,随心所欲的,一盘散沙的日子。到现在,人人都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虽然我们丢失了良知,污染了山河,缺失了骨气,丢失了灵魂,但是我们收获了“先进”和“文明”,还收获了一大堆的物质。
      这样一想,我也释然了。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wht 发表于 2018-11-6 16:09
西溪河水流量不大,广安城市人口增长太快。没办法就修了花园水厂,现在那条水渠该引到城北人工湖就好了, ...

谁去做呢?原来的那些大小沟渠早已被挖断、填埋、污染,哪里还放得出一路清流?
wht

发表于 2018-11-7 15:0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钟明全zmq 发表于 2018-11-7 08:01
谁去做呢?原来的那些大小沟渠早已被挖断、填埋、污染,哪里还放得出一路清流?

原来是可以放过来的,环城路西车的水就是西溪河的水,现在可能断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