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65|评论: 2

[转帖] “ 剁手党 ”“ 手机族 ”的小姐们先生们 邮局的大门你们还找得到吗?:世界邮政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9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时政--人民网.pn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8-10-9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字员  驾驶员  都转行做  保洁员  保安员 ?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0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下诏成立大清邮政官局,大清邮政诞生之刻,中国已经有了第一套邮票 —— 大龙邮票。自此,中国进入近代邮政。从大清邮政初奠基础,到民国的中华邮政略具规模,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人民邮电时期 ……


  大清邮局


  壹


  最早的邮局就在暑袜北街


  成都第一个国家邮局,在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2月24日建成,并一度与邮驿、文报局、民信局几种通信组织并存。


  这一年,北京总税务司邮政总办 赫德 指派汉口邮局的杨开甲、彭辅钧和宜昌邮局的钱芝祥、杨文榜四人到四川开办邮政。其中,杨开甲负责在成都创办邮局,其余三人分别前往叙府(宜宾)、嘉定(乐山)和保宁(阆中)。


  那时邮局的规定十分严格,租房只付租金,不付押金,只准客辞主,不准主辞客,所以连邮局的选址都是大难题。几经周转,负责创办成都邮局的汉口人杨开甲终于在当时的小什字街,也就是现在的暑袜北一街租得一所房屋。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至今仍在暑袜北一街站脚的邮政大楼。清代成都设立邮局以来,指挥中心便一直在此处,邮政大楼修建之前,最初就是杨开甲租来的房屋。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7月6日和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9月20日,这里相继发生两次火灾,更为严重的第二次火情将毗邻的邮务长办公楼、会计处等全部烧光。


  鉴于此,成都邮局被批准建新局房,也就是现今能看到的这栋老楼。

BdxtqCtoVAea7QWBrodOsH64b8NQMtoZwSP9Cbwxu43n21539152901031compressflag.jpeg 09ERYclF0nwRJJQFRs753V1xlor2QleCEz6lo1CTVaBHN1539152884888compressflag.jpeg

  成都邮政大楼,由加拿大建筑师莫理逊和叶溶清设计和筹划指挥,酬金高达建筑费用总额的15%。


  建楼的木料远道运来,全部选购珍贵高级木材,有楠木、红松等;所有红瓦从汉口买进来,奠基基石是龙泉驿坚硬石条,红瓦与红瓦之间全部用从邮政总局上海供应处买进的铜丝串联。这栋楼办公房内有壁炉,供冬季取暖,厕所安装抽水马桶,还是成都市最早使用铁窗的建筑物之一。


  时至今日,这里也没有进行过大修,依然保留最初结构。


       贰


  录用人员门槛高须有相当英文程度


       再回到成都邮局开办之初,当时这里叫“大清邮政分局”,录用人员的门槛很高,“ 须有相当英文程度;略有簿记学经验;须备有妥实辅保;须有近代思想 ”。第一年全局仅有员工3人,杨开甲担任供事(襄助局长工作),朱蒲生任窗口服务,曾福担任投递工作。


  叁


  闹的笑话很多买清油的多过寄信的


  有些尴尬的是,成都邮局开创之初,大家都不明白邮政业务,误以为是外国机构,甚至有传闻是“卖油”的地方,故而到邮局买清油的人不在少数,寄递信件和包裹的反而不多。


  误以为邮局是卖油闹的笑话还有很多,在中坝(江油)当地油行甚至以为邮局是垄断清油生意的机关,于是全行业拒绝向邮局出售清油,以示抵制。


  而绵竹的县太爷居然在当地邮局开张的第三天(1903年12月14日),为保护清油生意,他派衙役将邮局查封了,邮局人员被迫迁往旅店。


  那时,成都邮局每周只封发重庆邮件两次,全局仅有百两现银,一百块钱邮票。窗口售卖邮票非常困难,有一天仅售出1分邮票一枚。为了招徕顾客,员工有时还在局门前手持铁皮话筒,敲锣打鼓,宣传业务。


  肆


       成都邮政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其实,成都的通信活动很早,大约从夏商时代开启,随蜀族先民开辟北入关中通中原的道路而始。


  秦代,成都建立了邮驿制度,有驰道通邮。汉时改邮为“驿”,驿站皆有专官掌其事。三国、两晋和南北朝间,因为战事频繁,全国统一的邮驿不复存在。隋唐时期设视察制度,再到宋代,创新设立一种昼夜兼程的“急递铺”,邮驿的传信手段似乎已有现代“快递”的雏形。元代改驿传为“站赤”,成都这时出现了陆路、水站。


  晚清时,政府的外交事务越来越多,过去的驿站暴露出许多不足和弊端,为此在驿站之外,全新设置了文报局,专门供政府传递官方文书,不收民间书信。也正因如此,民间书信不得不另谋出路,成都逐渐兴起正式的民间通信组织 —— 民信局。


  清代的大清邮政初奠基础,民国的中华邮政略具规模,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人民邮电时期,今天看来,成都邮政的发展大抵也经历了大清邮政、中华邮政、人民邮电三个历史时期。








.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