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33|评论: 3

[转帖] 收礼清单发错工作群:为何国人热衷“记录礼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媒体报道,汕头市某医院一科室主任,因错将自己中秋节的收礼清单发到微信工作群,引发舆论关注。据悉,“清单”中涉及多种高档礼品及数万元现金,真所谓想象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一切由此陨落。

    我们暂且不论涉事医生的“是非”,就“收礼”(非正常收礼,带某种交易的可能)本身而言,似乎在当下的社会中已经早已普遍。求人办事“事儿未半,礼儿先到”早已成为一种“潜规则”,无论是“商业交易”,还是“官场现行”;无论是“医患交互”,还是“师生帮扶”。或多或少,都会被“收礼”扭曲。

    事实上,“送礼”和“收礼”如若只是一种交往和人情,应该是一种很美好的存在。只是,一旦将“礼品来往”功利化,很多事情就彻底变味儿。为商者变得张狂,为官者变得贪心,为医者变得慵懒,为师者变得功利,总之黑白颠倒,美好的模样都被非正常的“礼尚往来”给杀死。

    不过,这种逻辑之下,“送礼者”多是下级或是“求人者”。与此同时,“收礼者”便是上级或是“办事者”。总之,“收礼者”为“送礼者”开后门,走捷径。彼此命脉统一,利益捆绑,真所谓“荣枯相伴,不离不弃”。

    当然,我们很清楚,在他(她)们的“礼尚往来”(非正常)中,蕴藏着很多危机。无论是“送礼”,还是“收礼”都潜藏着很多实质性的扭曲。所以,无论是“送礼方”,还是“收礼方”都会有一本“关系账单”,里面记载着各种不为人知的“礼尚往来”。

    就如“收礼清单发错工作群事件”中的科室主任,从某种意义上,应该是“礼尚往来”的获利者。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被“礼尚往来”无情的捆绑。坦白讲,“收礼”是要办事的,要不然收什么礼。于是,记清楚“礼单名目”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以“收礼清单发错工作群事件”为引子,结合民间“礼尚往来”的习俗,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礼单日记”和“市井规则”的形成,以此直面“关系之外”的人情,以及“利益驱使”下的幽暗。

    其一:用“形式主义”填补“关系羸弱”本就是牵强附会。

    撇开“行贿”、“受贿”意义上的“礼尚往来”,就生活中的“形式主义”送礼或收礼,基本上也是较为羸弱的。比如七大姑、八大姨之间的来往,基本上还是维持着“乡土社会”时期的关系模式。人们平日里基本上无交流,只有逢年过节,红白事宴,才会相逢。

    过节当然就会“送礼”,一般是晚辈给长辈送。但这里面有个微妙的插曲,虽然是晚辈给长辈送礼,但也是晚辈子女之间的“互送”,本质上讲也是“谁家也不欠谁家的”,这种情况下,但凡某一方的子女出现懈怠,就会引发关系破裂。

    所以,很多时候,要是以实质性交往看关系链,民间的很多关系真的是“不堪一击”。有时候,哪怕是“随礼”少一百元,“送礼”少一盒蛋糕,就可能导致关系破裂,着实让人感到无力。这就是为何,西方社会对东方社会中的人情礼往比较看不上,就是因为满嘴主义,一肚利益。

    其二:非正常的“礼尚往来”都是私底下运行,但是目的性却很强。

    一般而言,非正常的“礼尚往来”都是见不得光的,也正如“收礼清单发错工作群事件”中的科室主任一样,因为“礼单”败露而被讨伐。事实上,讨伐的原因,并非因为败露本身,而是因为“礼尚往来”的不合法。

    但是,在我们所处的大环境中,这种潜在的“礼尚往来”较为普遍时,就好像本质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败露。当然,这种“礼尚往来”还是比较功利的,目的性的。无论是“送礼者”,还是“收礼者”,都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

    “收礼”如果不办事,自然就会被“抓把柄”;“办事”如果“不送礼”,好像就不怎么踏实。这种较为心虚的处事逻辑,已经越来越严重,正被人们所实证,也被人们所厌恶。只是,在人们可触及的范围内,又显得无可奈何。

    其三:热衷“记录礼单”,多半是怕“物化”的关系破裂。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红白事宴的礼单都见过,就是记录各家随礼的一本帐。表面上看,是为了给“随礼者”一个名分,但本质上还是为确切“物化的的关系”。因为,人们很清楚,如若礼单记不清楚,在未来的关系互动上,很容易留下话柄。

    简单来说,别人给你“随礼”,你没有记住,在之后的“回礼”中就容易出现不对等。虽然,人们常讲“礼不重要,重要的是情谊”。但是,绝大多数人,真的是很看重礼数的,但凡有差池,就会显得不高兴,或者日后薄凉。

    这种逻辑的作用在非正常的“礼尚往来”中,就可能是手中的把柄,“不办事”有可能遭到反扑。所以,如“收礼清单发错工作群事件”中的科室主任,在某种意义上“记录礼单”,就是为厘清关系,也是为防止败露。

    只可惜,该败露的终究败露,虽然人们将“错发”看作是触发的源头,但本质上的败露,还不是因为“礼尚往来”的“不正常”?或许,类似的“科室主任”还有很多,但这不代表这位科室主任就是“无辜的”。当然,作为全社会,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儿。
姬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10-2 10:5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是怎么回事嘛?这是个大问题还是小问题吗?是一个存在的问题,还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吗?应该如何分析吗?
20181002_7469370_1538449020933.png

发表于 2018-10-4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生受贿已经成了习惯。

发表于 2018-10-4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