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7197|评论: 13

[生活资讯] 乐山老木孔徐氏源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5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有徐氏族人四处寻根问祖,在乐山冠英徐坝村发现了一块木牌。据收藏此牌的徐姓村民讲,这块木牌原來供在老木孔“徐氏宗祠”中,上世纪?十年代,祠堂被拆毁,他作为徐氏子孙,暗中把这块木牌保存至今。经初步鉴定,这是老木孔徐氏祠堂上历代先祖牌位。上面刻有徐氏入川先祖"明故始祖徐乌灵至七世祖徐献,李氏,八世祖徐汝文,罗氏。历世昭穆神位"。
在冠英老木孔多方搜寻,至今没有发现"徐氏宗谱"。故这块木牌是研究老木孔徐氏的珍贵实物资料。
据徐氏族人祖辈传言: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2年)左右,朝庭下昭“移民实川”(民间称为“湖广填四川”),有徐氏兄弟四人由湖广省麻城县大塘村(今湖北省麻城县仙居乡)踏上填川之路。历经风霜雨雪,千辛万苦,进入四川境内,他们在分手各奔前程时,把一口鈇鍋砸成四块,四兄弟各得一块,作为后代子孙认祖归宗的凭据。故有“鍋边线”,“鍋底线”之说。其中长房(大哥)在仁寿曾家店(钟祥)落脚立业,二房在井研县柏林场定居落业,三房在荣县大车堰定居落业,四房"明故始祖徐乌灵"在乐山老木孔定居落业。
又据老木孔徐氏族人祖辈传言:明故始祖徐乌灵入川后,逆岷江而上,至牛华溪对岸,见岸边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树身根部有一大孔,可容数十人栖身,于是便在此留下定居,扩展洞穴,繁衍生息,后人称乐山老木孔徐氏。
据传世木牌刻载:
入川始祖徐乌灵,阴氏。
(二至六世祖无载)。
七世祖徐献,李氏。
八世祖徐汝文,罗氏。
九世祖徐及弟,?氏,刘氏,胡氏。
九世祖徐元弟,刘氏,易氏。
十世祖徐茂雄,鲁氏。
十世祖徐茂盛,杨氏。
十世祖徐茂相。
十一世祖徐成富,许氏。
十一世祖徐成贵,龚氏。
十一世祖徐成荣,易氏。
十一世祖徐成进,江氏。
十一世祖徐成文,黄氏,张氏。
十一世祖徐成章,侯氏,张氏。
十二世祖徐凤朝,李氏。
十二世祖徐登朝,朱氏。
十二世祖徐佐朝,朱氏,许氏。
十二世祖徐现朝,柳氏。
十二世祖徐忠朝,张氏,李氏。
十二世祖徐升朝。
十二世祖徐相朝,李氏。
十二世祖徐士朝,候氏。
十二世祖徐位朝,万氏。
十二世祖徐尚朝,彭氏。
十二世祖徐步朝,候氏。
十三世祖徐文贵,杨氏。
十三世祖徐文澡,王氏。
十三世祖徐文亮,黃氏,王氏。
十三世祖徐文彩,阴氏。
十三世祖徐文举,黄氏。
十三世祖徐文惠,陈氏,张氏。
十三世祖徐文彪,李氏,陈氏。
十三世祖徐文端,胡氏。
十三世祖徐文元,向氏。
十三世祖徐文魁,黃氏。
十三世祖徐文华,曾氏。
十三世祖徐文明,向氏,黃氏。
十三世祖徐文秀,候氏,杜氏。
十三世祖徐文曜,黃妙音。
十三世祖徐文斌,候氏。
十三世祖徐文成,曾氏。
十三世祖徐文聪,张氏。
十三世祖徐文德,
十三世祖徐文凤,张氏,杨氏。
十三氏祖徐文富。
十四世祖徐元祥,鲁氏,氏,候氏。
十四世祖徐元忠,袁氏,黃氏。
十四世祖徐元佑,车氏。
十四世祖徐元龙,朱氏。
十四世祖徐元凤,
十四世祖徐元位。
十四世祖徐元亨,候氏。
十四世祖徐元举。
十四世祖徐元相,罗氏。
十四世祖徐元顺,杨氏。
十四世祖徐元开,罗氏。
十四世祖徐元升,赵氏。
十四世祖徐元吉,姚氏。
十四世祖徐元清,王氏。
十四世祖徐元甫,雷氏。
十四世祖徐元美,向氏,田氏。
十四世祖徐元位。
十四世祖徐元福,李氏。
十四世祖徐元祖,陈氏。
十四世祖徐元祚,王氏。
十四世祖徐元贵,曾氏。
十四世祖徐元宗,张氏。
十四世祖徐元祯,聂氏。
十四世祖徐元发,张氏。
十四世祖徐元孝,聂氏。
十四世祖徐元有,柳氏。
十四世祖徐元高,杨氏。
十四世祖徐元才,蔡氏。
十四世祖徐元善,张氏。
十四世祖徐元现,邓氏。
十四世祖徐元谟,邹氏。
十四世祖徐元林,李氏。
十四世祖徐元秀,张氏。
十四世祖徐元臣,徐元奇,徐元光,徐元明,徐元照,徐元甫,徐元德等配偶不祥。
以上是老木孔徐氏祠堂中供奉明故始祖徐乌灵至十四世历代先祖牌位。
徐氏先人在老木孔繁衍生息,瓜諜连绵,人丁兴旺,随着时间推移,不少徐氏族人从老木孔迁播各地。
其中有徐祥,徐进兄弟二人迁移到乐山苏稽,沙湾定居,繁衍生息,成为当地旺族。乐山人熟知的苏稽徐浩,便是以徐姓族居地而得名的。


:乐山冠英老木孔徐氏
沙湾,苏稽一支

据乐山苏稽徐氏自修家谱记载。约在明代中后期(十代以后)有徐进,徐祥兄弟二人从老木孔迁居乐山。徐进定居苏稽青衣江河畔(今名徐浩)。徐祥定居铜河岸边的沙湾余屏山下(今名徐碥)。约在清中期,在玉屏山下修建徐氏宗祠。以徐祥为家族世祖
确定字辈为:联文崇彰,永肇鸿基,克成大列,继怀明达十六字。(有说20字,后四字缺)

沙湾支派徐祥世系
一世祖徐祥,妣兰氏
二代:徐尚智,妣肖氏。
三代:徐普贵,妣李氏(李妙惠)。
四代:徐联芳,妣李氏。
五代:徐天培,妣张氏。
六代:徐文轩,妣杨氏。
七代:徐占魁,妣?氏。
八代:徐攀鳌,妣陈氏。
九代:徐汉彰,妣季氏。(徐泽彰,徐腾彰)共称三益号。
十代:徐方策,妣杨氏。(徐泽彰之子),大清同治年中武举。获皇清武爵之称,有碑为记。
十一代:徐世文,妣夏氏。(徐世盛,徐世隆,徐世德)。
徐世文,清光绪时中进士,殁葬沙湾陈山。有墓碑为记。
生前在沙湾徐碥修造一座四合院,龙门左右塑有滚滾海浪,一轮红日从海面升起
徐世文在嘉定府乐山县街对面修了一幢客棧,名曰:"荣升店",以方便沙湾徐氏族人子女在嘉定(乐山)求学读书,吃,住不收分文,鼓励子女求学上进。
十二代:徐鸿熙,妣夏氏。政法大学毕立。(徐鸿烈,徐鸿图,徐鸿勋,徐鸿翌,徐鸿志)
十二代:徐鸿烈,妣郭氏,罗氏,吴氏。高等师范毕业,曾任沙湾团总。
十二代:徐鸿图,妣王氏。政法大学毕业。曾任什邡县禁烟局长,沙湾小学校长。
十二代:徐鸿勋, 妣李氏。高等师范毕业,在川大附中,眉山中学,嘉属联中任教。
十二代:徐鸿翼,妣胡氏。政法大学毕业,曾任民国乐山县教育局督学。
十二代:徐鸿志,妣白氏。
十三代:徐邦基,妣?氏。
十三代:徐厚基,妣?氏。
十三代:徐建基,妣?氏。沙湾供销社会计。
十三代:徐效基,妣?氏。乐山二中教师。
十三代:徐光基,妣?氏。乐山新华书店第一任经理。
十三代:徐骏 基,妣?氏。乐山专区粮食局干事。
十三代:徐恕基,妣?氏。西昌革大毕业。曾在合江县团委工作。
十三代:徐保基,妣?氏。沙湾新农,范店,苏稽楠园小学任教。
十三代:徐耀基,妣?氏。乐山师范毕业,小学教师。
十三代:徐定基,妣?氏。(字乐)。1956年考入乐山德声中学,1958年在乐山铁厂工会办公室任第一任广橎员。1962年调徐浩小学。后回家务农。
十四代:徐克文,沙湾小学教师。
十四代:徐克勇,沙湾镇医院医生。
十四代:徐坚,峨眉二中教师。
十四代:徐勇,乐山某开发公司经理。
十四代:徐建,乐山新建小学教师。

(据相关资料整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9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9-26 00:4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9-26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看待家谱
家谱或称族谱、宗谱、家乘等,是民间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文献,它是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历史记录。中国是世界上家谱编纂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在传世的殷商甲骨文中,即有记载姓氏的书,至宋代,民间兴起修谱,至明、清,修谱蔚然成风,普及全社会,并逐渐形成30年一修的传统。在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延续的过程中,家谱所发挥的作用是独特的,是其他历史文献不可替代的。
首先,作为一类史籍,家谱与正史、方志,构成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谱书是一个姓氏、家族的历史,其记载内容主要为姓氏源流、入迁和分布、人口繁衍、世系承传、人物传赞、墓志、墓葬、诰敕、族规家训、族产、宗祠、遗迹、大事、诗词、艺文志等。可以说是以宗族为核心的乡村社会的百科全书,学术宝库。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次湖广填四川的原因

    据《四川通志》记载: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然而,在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两个历史时期,曾经发生过两次“湖广填四川”运动。第一次是在元末明初,即在元末,北方刘福通起兵,其西路青巾军兵败入川,大肆杀掠,而明玉珍也自三峡攻入,同时,巴蜀元军内讧,继与外来军队混战,杀得川内人口锐减。不久朱元璋又派兵平蜀,民众死伤惨重,幸存者也逃生远走。于是,明初政府不得不组织“湖广人”入川,短短几年,四川人口由在册的70多万人增加到140多万人。

    而第二次大规模移民入川,就在明末清初了。主要原因是战乱、瘟疫等天灾人祸引起四川人口陡降。首先是连年战乱,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号称大西军60万人、战船数千艘,由鄂入川,连克川东诸州县,五次攻占重庆,最后直取成都并称帝,建大西国。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30多年间,危害四川的战乱主要有清军和地主武装与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之间围剿与反围剿的拉锯战、南明政权与清军的战争、南明政权内部的斗争,以及吴三桂之乱等等。其持续时间之长,争夺之激烈,史所罕见。《南溪县志》卷二记载明末战乱,“当时,故家旧族百无一存,人迹几绝,有同草昧。民人多习楼居,夜偶不慎便为兽噬。二十年后楚粤闽赣之民纷来占插标地掘垦。”

    其次是天灾频发,顺治初年,旱灾席卷四川大地,顺治四年(1647年)“饥馑频仍,是仓溪似洪荒之世”,次年因“大旱大饥大疫,人自相食,存者万分之一”。崇庆县“赤地千里,人相食”,川南“大荒,饿死者日无计数”。随长期战乱和灾害之后的是鼠疫肆虐。顺治五年,“瘟疫流行,有大头瘟,头发肿赤,大几如斗;有马眼睛,双目黄大,森然挺露,有马蹄瘟,自膝至胫,青中肿如一,状似马蹄,三病中者不救”。重庆江津一带大疫,不少地方“全村皆死”。




发表于 2018-9-27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5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谱是人们,特别是海外华人寻根问祖的主要文献依据。
中国人口众多,可以说遍布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一个资料,海外华人超过5500多万,尽管身在外而心向内,有一条始终未有改变,即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国炎黄子孙。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国力增强,每年都有大批港澳台同胞和海外游子,回到祖国大陆寻根访祖,查家谱,找宗祠,探亲祭祖,而家谱是他们最为关心的。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2005年5月访问大陆期间,曾回湘潭县寻亲祭祖,其族人送给他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就是昭山宋氏族谱,他当时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香港船王包玉刚生前在浙江宁波天一阁查到包氏家谱,为自己是包拯的后代而骄傲。说到底,每个中国人的心底都潜藏着挥之不去的怀旧乡情,思念着自己是谁的子孙,根在哪里?因此说,家谱的寻根问祖,加强海外联谊,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确有其他文献资料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发表于 2018-10-10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麻城孝感乡

    ——湖广填川移民之转运站


      今川渝人入巴蜀之先祖多注籍“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笔者于1986年随机抽样调查四川三台中学62名川籍教职工及其配偶祖籍:麻城孝感乡13人(占总数20%),另湖广18人、湖北1人、湖南1人;以上相加共33人.占总数53%。其余皆注明某省某县乃至乡以下小地名。纵览川渝各地方志、族谱及广大专家学者著述,其相关资料亦大抵若此。与四川(今川渝,下同)同时遭受暴政战乱之区区孝感乡,休说填川,即使置县亦无可能,为何约定俗成作如此奇谈?
    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元置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治武昌路。其领域含湖北、湖南全境及广东电白以西、广西河池以东、恩阳以南全境。明分置湖广、广东、广西三布政使司,湖广始专指两湖之地。清因之。又因省治在湖北,俗呼湖北人为湖广人。”
          历史上有两次大规模“湖广填四川”的政府行为:第一次在元末明初。元至正十七年(1357)湖北随州明玉珍参加义师“红巾军”,克重庆,5年后称帝,国号夏,建元天统。其部下几乎全是湖广人,尤以黄州府麻城县人为最。四川经元朝蹂躏,时存12万余人。明玉珍尚俭轻徭薄赋,在川遍置卫所,戍兵屯垦;下令广招湖广百姓入川垦殖,其部队悉就地解甲归田.与孑遗土著及入川新民互通婚约,融为新一代四川人之重要部份。明万历六年(1578),全川经216年休养生息,人口增至310多万,经济文化事业亦长足发展。
      明初由麻城孝感乡迁川者之后裔不乏名人望族,如明朝新都状元杨升庵及其先辈首辅杨廷和;如清初遂宁宰相张鹏翮及曾孙大诗人张问陶;如康熙朝河道总督三台王新命等等。从而麻城孝感乡不但人多势众,而且成了郡望之金字招牌。
          第二次大规模湖广填川在清康熙十三年(1674)平定吴三桂叛军据川之王屏藩部作乱之后,至乾隆八年(1743)的70年间。经明末清初战乱后的康熙十年,随着逃亡土著返乡及陕西等北地新民入川,加上尔后近30年的生息,《四川总志》载:“全省存男女97.1万人”。大西皇帝张献忠逃匿西充前,火焚成都,至清初四川省会流寓保宁(今阆中)十余载,川境十室九空。为此清廷颁优惠政策,招民实川:如当时川属遵义县(今贵州遵义市)县令班衣绣招民50余口,例加一级等等;入川新民可“插占”为业,即凭劳力所垦荒地悉归所有; 绵州政府从陕西购耕牛及种子,免费发给农户;雍正初年还一再减免征粮……
一时间湖北、湖南、广东、江苏、福建等省人民或因天灾,或因贫困,或图改变环境,向往着享有两千多年“天府之国”美誉的乐土,举家攀邻纷踏而至,其主要经便易的长江水道入川创业。参考众多移民谱牒,约半数笼统记载来自“湖广省”或“湖广麻城孝感乡”,沿袭迄今已无法查寻各自的具体乡里庐墓。此奇特现象与首任川抚张德地康熙二年(1663)奏疏“川省现在孑遗,祖籍湖广人氏……”相合。
试问:明清时的麻城孝感乡究竟怎样?
清康熙朝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湖广总部》:“黄州府麻城县明初广230里,后析置其西部为黄安县(今称红安县),“东西仅广160里,南北仅广150里。”黄安县约占原麻城县城1/3,“周遭万山绵亘如堑,山外溪河包络为隍”。麻城县在孝感县(今孝感市东北200多里的大别山麓,与豫皖接界)。详实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无孝感乡条目。信访孝感市政协文史委,转请耆宿鲁先生复,对孝感乡无从落实。信访麻城、红安两市县政协,均未作复。查1986年《中国市县手册》麻城县及红安县条目,均对孝感乡无载。如此
著名“旺地”竟从神州消失,但巴蜀儿女之可观部份,仍痴心不改地归宗于麻城孝感乡!
试析其因,大致可分为郡望说与移民转运站说两大类。
一、郡望说
        参加过1937年“8·13”上海抗战的黄埔老人鲁鋆为孝感市文史界名流,撰文称:“1945年重庆江北经营织布厂的陈华能女士和一位年近七旬的张忠民先生,要求加入‘孝感旅渝同乡会’,并如数家珍地述其先祖于元末明初随明玉珍义军入川.族谱载其祖籍孝感陈家河和孝感张家湾。1984一1996年十余年间,先后有铜梁县政协委员李国栋、重庆市政协委员卢栋林多次致信,请代查其先辈在孝感情况。德阳市张先生还专程赴孝感寻根访祖。1989年,84岁的程竹轩先生特意由台北回故乡孝感定居,并谈及他在台湾所识川籍人士大都介绍其先辈由湖北孝感移民四川。”真是莫谓他乡无知已,麻城孝感早识君。
显然许多人将孝感县(今孝感市)与麻城县(今麻城市)孝感乡混为一谈。好在两地共界,取其郡望,联谊叙旧而已.不必细分。
绵阳市政协文史委前主任、知名学者钟利戡先生的论证更为精到。他考查《内江县志》:“内邑旧户,祖籍多属麻城,邻邑亦然。今多不识其故,沿称明洪武二年(1369)奉诏迁麻城孝感乡实蜀事。”这“沿称”二字,不察明玉珍在此前决不可能“奉(朱元璋)诏”招民入川之史实,只能说明习惯成自然,尊崇郡望之理。
1、托郡望叙乡里,求保自重。明玉珍部多黄州府麻城一带人,其子孙繁衍.人才辈出,百姓尊仰,官府重之。这与迄今修家谱者每托先贤以光耀门庭;或进而把两千年前难以稽考的同姓帝胄豪雄,附会正宗之心态相仿。这与从宗祠标榜“xx堂”作郡望之习俗一样。
2、请康熙三十六年(1697)以后,湖南等省移民大量入川,其狡诈之徒结党斗殴,冒充麻城孝感乡旧户,强占他人开垦之熟地,要挟官府,往往胜诉。雍正五年(1727),朝廷查觉此事,贵令全川彻底丈量土地,弄清产权.造册计赋,才煞住这股歪风。
二、移民转运站说
      四川著名区域史家、地方志编审孙晓芬教授来信指出:“明清时期的移民转运集中地有五个:除湖北麻城孝感外,还有广东南雄珠玑巷、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江西瓦屑坝、苏州阎门。洪洞大槐树是明洪武大移民的转运集中地。”《洪洞大槐树志》作者赠书孙女士并称:“大槐树设有官方移民转运机构和移民登记册,还有移民后代的回忆,官员及文人题词,民间的移民纪念标志(包括大槐树上的鸟窝及周围建筑等。”今许多北方人乐道其祖籍在洪洞大槐树,而不察小小一个村庄竟住有百千万众,也不管其先辈在何省何县。
清建国后的四川人较明建元后的晋陕甘冀北方人多,故麻城孝感乡这个移民转运站的规模至少和大槐树村相当,或等而上之;惜无档案稗史可考,甚至不能像大槐树那样,列为一方名胜。试作探讨:
1、明末清初的麻城县曾包括尔后析出的黄安县。麻城县人口较多,产粮较丰,兵灾消退得决,有条件建立大型的移民转运站。
《古今图书集成·黄州府户口考》:“康熙四年(1665)黄州府实在人丁94428丁(不含妇女,16岁以下未成年人和60岁以上老人),其中麻城县10605丁。康熙十一年(1672)并康熙二十一年(1682),奉文编审新增19丁。”康熙+一年(1672)时,吴三桂叛军王屏藩部尚在川作乱。清政府在平叛后的康熙十三年(1674)初步启动“湖广填川”,这几年间,麻城县仅增壮丁19人.似可推测已有千人以上男丁携家口迁川,致人口净增数趋于零,为尔后在孝感乡建移民转运站打下基础。
区区孝感乡居民不过麻城县人口二十至三十分之一(有人考查该乡在今红安县城关镇一带,当时属较麻城小1/3的黄安县城,即使将一个男丁有四口之家的3000来人的孝感乡民全数迁川,焉能在全川“插占”为业,成为移民主流?《集成·黄安府城池考》载:“崇祯
癸未(1643)三月二十三日平明,张献忠掩至,驱妇女以锄撅平城,旋平旋杀,尸枕籍土壤中,(黄州府)故城所存不及肩。焚杀凡五日,弃去。黄安县城,明末流寇猖獗,弃而不守,室庐灰烬,民命仿残。”以此,曾为黄安县治的城池,也许就沦为难以寻查的孝感乡(今红安县城关镇)了。
2、谱碟、方志及墓碑记载,为孝感乡成为移民转运站提供依据。
四川渠县人大农工委傅昌志先生大作《渠县明清时期迁入姓氏探源》,引用49家移民族谱及志乘墓碑,其中从湖广麻城孝感乡迁入者21家,并有14姓在孝感乡之后加注高阶堰或细鼎子高阶堰详址。“其中严姓先祖于康熙年间从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今湖北省红安县城关镇一带)高阶堰鹅公大丘移居入渠。”孙晓芬《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也指出:“重庆南川县许多移民来自湖广省,尤以麻城孝感鹅掌大丘人为多。”傅昌志先生还称“另罗姓、戴姓原籍孝感乡,为今红安县或红安县城关镇一带。此外渠县杨姓有于明洪武二年(1369)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大石板洗马凼杨家村第七层迁入者。”看来明清时麻城县确有孝感乡,并被三姓移民后裔指认为在今红安县城关镇一带。
四川三台县清初由麻城孝感乡迁入者之后代,皆不详其祖籍乡以下小地名,仅个别人说明还有高杆堰。县人大前主任汤兴伟提供《汤氏族谱》,载其入川先辈汤进贤为南宋嘉定元年(1280)进士,曾任重庆知府,来自湖北麻城县孝感乡高感院。
似此,麻城孝感乡在宋(元?)明清朝,因读音相近,共有高阶堰、高杆堰、高感院三种称号,或戴“细鼎(顶)子”定语。似乎其地已建起移民转运站之院落群,并传承为今红安县城关镇——终因当时集中并转运移民工作量大,时间紧迫,还可能管理不细,致未留下足够的档案资料,以为后世提供寻根之切实线索。
湖广麻城孝感乡,众多四川人梦绕魂牵的故土,您何时更加清晰地展现风采?


(转邓亚曾/文)

发表于 2019-5-5 20:0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吏册整么没有徐氏家谱(严高友德永定天能全知万代发达超群)字派

发表于 2019-5-5 20:0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祖辈都去世了,而今音迅全无但又想早回徐氏家谱确很难湖广填四川应该有吧?这就不知为何了。

发表于 2019-5-5 20:1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有多益多善人士定有重谢。电话15183550396

发表于 2019-5-6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宦宇联 发表于 2019-5-5 20:11
如有多益多善人士定有重谢。电话15183550396

你要说明你是那个地方的徐氏。如是南充还是成都,乐山,等。人家才好查资料。

发表于 2019-5-6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发表于 2019-5-15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了

发表于 2020-12-7 16:0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老木孔徐氏一支,由老木孔迁至乐山柏杨坝,大概是清朝中叶由柏杨坝迁至井研马踏四合乡侧儿崖。由于我们的族谱前几页遗失了,那位老木孔徐氏后人有完整的,我们好补充上,谢谢!我们的字辈:通伯适万世,启献芳应志,在国守安邦,月桂攀凤稳,大在觐言时,问传常多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