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上幼儿园,我就被拉进了一个家长微信群,从此过上了“叽叽喳喳”的生活。算算开学才十来天,我竟养成了新习惯,那就是晨起、午休、下班总不自觉地摸出手机,熟练地点开家长群看每条信息。
你以为我是怕错过什么重要事情吗?nonono,真正重要的通知一周都未必有一条。我只是被家长群的“谢谢”“好滴哦”“收到啦”“老师辛苦了”洗脑了。总认为,自己若不跟着表示,就显得不太礼貌,而老师若对我印象不好,不关注我家男宝怎么办?男宝万一被欺负,老师不当回事怎么办?要是小孩子打架,老师偏心给男宝留下心理阴影怎么办......
懒惰如我,想象力在这一层面却有层层飞跃......其实群里整天在聊些什么,99%我闭着眼睛都知道,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一呼百应类
老师一句话,分分钟引来几十条刷屏。典型案例就是教师节,请感受一下:
还号召全员复制...
就算是学校真有什么通知,家长往往会在群里回复“收到”“好的”“一定完成”,99+的消息基本都是无用的废话,搞得你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通知反倒不容易被看到了。
阿谀奉承类
这当然不是直接奉承,而是借学生对老师表达好感。如老师在群里发了一张课间操图片,家长迅速用无比膜拜的语气发上一句:“×老师辛苦啦“”×老师太有爱”以及撒花、点赞赞美表情图,看得你尴尬癌都犯了。这就叫“会来事儿”吗?
晒娃琐事类
在周末、假期等时间,分享点琐事也无可厚非,但为什么在家长群容易变味呢?迟钝的我经提醒才知道,原来晒娃只是表面,家长真正要表达的是“我家很棒棒哦”,让老师看到自家的生活水平,以此获得关注。
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家长群的“心机妈”各种晒娃给老师加深印象。有晒娃在日本迪士尼的,也有在泰国海滩的,有晒娃坐飞机的,更有发坐高铁特等座的……终于在一个妈妈晒了一张孩子从一辆玛萨拉蒂豪车里下车的照片后,晒娃秀消停了……
家长群早已不是通知和交流的地方,据说已经复杂到了这个地步:
一级群
老师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老师和家长互动,通知集体活动啊,发发课堂照片,算是权威官方群。
二级群
官方家长群,没有老师,目的是组织课下活动,给娃约点派对啥的。
三级群:
只有小部分家长的群,有的是为了某个活动临时搭建的,有的是玩儿的好的几个孩子家长之间小规模约会的,家长们的各种小圈子。
四级群:
个别家长和老师组的群,为了更加及时地了解自家娃动态的,和老师的互动小圈子……
其实我在想,不管是奉承还是晒娃,这些家长有错吗?似乎并没有。然而这种对孩子近乎偏执的重视,处处高人一等的不服输劲头,汇集在家长群里,却给所有人带来了隐形的负担。
我希望小学幼儿园取消家长群。别问为什么,你我又不是没读过书,十年前没有智能手机没有4G网,学校通知照样能一个不漏。还有一个办法,家长群设置禁言,仅在发布必要通知和答疑时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