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时,很多连自己和家人都没有精力、财力照顾得好的人纷纷养狗,有的还养了不止一只,养狗好像除了能宣泄自己剩余的情感还感觉很髦。看看一到傍晚主妇们三五成群地聊天,狗儿敞放相互奔跑追逐撕咬,随地大小便,看似一片和谐温馨的景象,这个时段正是人们饭后遛弯带孩子出门玩耍的时段,结果问题来了,娃儿被咬的事情时有发生,遛弯踩到狗屎的,打架的、打官司的越来越多,一片乌烟瘴气。问题出在哪里?管理出问题了。养狗早有法规约束但执行起来难度大,小区物业估计也是铲屎铲得鬼火冒,绵阳已经开始“清理”公共区域不栓绳的“无主狗”了,但实话说效果不会太大,因为辖区管理范围巨大而且各小区呢又是一片空白,估计“狗争”还会继续下去,那可以换个思路多头并举来解决吗?可以研究建立市级的养狗管理办法:1、公共区域无限期不定时地清理不栓绳的狗;2、所有家养狗必须到社区登记挂牌建档实施每年打针等管理,否则一律视为非法养狗罚款,让那些能力不足爱心泛滥的人止步;3、小区物业负责辖区的养狗管理,协助配合清理不栓绳的无主狗和规劝及清理狗粪、也就是说凡是室外没挂牌没栓绳的狗一律清理,如发生伤人事故不仅仅追究养狗人的责任也要同时追究辖区管理者的责任(当地社区、小区物业等)和文明城市建设、卫生城市建设等工作奖惩挂钩。举个列子如小区发生狗伤人事件由小区物业现行垫付费用,由上级主管部门追责(狗是不是非法的?挂了牌打了针栓了绳没?)严格按比例追责(赔偿好罚款金额的比例分摊),这样小小的养狗问题管好了,财政也会有一笔收入(不喜勿喷,总比涨停车费那些更得人心吧),让那些有能力养狗的人养好狗,不离不弃对狗也是好事,让那些没能力没担当的想养狗人望而却步(高额的费用和罚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