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阿坝州壤塘县2018年壤巴拉节开幕大会在县政府广场举行。当地各族干部群众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欢度节日。
壤塘,在藏语中意为财神坝子,财神居住的地方。作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重要节点,壤塘也是嘉绒、安多、康巴等藏民族聚居地,文化资源独特丰富,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藏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基地。
近年来,壤塘县委出台《关于促进壤塘县文化创新发展的决定》,将文化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旗帜,并制定《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2018-2025)》,采取“政府扶持、传承人自主创办”方式,鼓励扶持传承人积极创办传习所。目前全县已建立传习所26个,涵盖藏香、藏茶、藏药、唐卡、石刻、陶艺等非遗文化领域。
为提升壤塘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壤塘县每年都要举行壤巴拉节,开展非遗文化展示、壤巴拉锅庄、赛马等文化活动,力求将壤巴拉节打造成国内外知名民俗节日,把壤塘县建成川甘青结合部宗教文化旅游黄金地、川甘青结合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地、川甘青结合部多元民俗文化体验地。
今年的壤巴拉节恰逢壤塘建县60周年。开幕大会上,阿坝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克宁宣布2018年壤巴拉节开幕。他说,六十年来,沐浴在党的民族政策的灿烂阳光下,在历届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班子的团结带领下,壤塘儿女,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今天的壤塘,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4倍,财政收入增加21倍;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文化事业方兴未艾,文化强县步伐铿锵有力,探索走出了一条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的新路子;各族群众守望相助、邻里相亲,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壤塘六十年沧桑巨变,再次证明: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就一定能够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现代,从贫穷走向小康,就一定能够摘掉贫穷帽子,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使命呼唤担当,时代催人奋进。他希望壤塘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目标,大力弘扬“地处偏僻思想不保守,条件艰苦工作创一流”的壤塘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殷实、社会更加和谐的新壤塘。一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山山水水,把党的政策落实到村村寨寨,把党的形象根植于各族人民的心坎上,让党的旗帜在壤塘高高飘扬,让各族干部群众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二要保持定力做强做优生态经济,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生态有机农业等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的绿色产业体系,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三要凝心聚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居住条件和社会保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四要固本强基坚决维护社会稳定,深化依法治州实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大力开展“法律七进”活动,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阿坝州副州长、壤塘县委书记严华在致辞中代表壤塘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全县各族人民,向为壤塘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致以崇高敬意,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壤塘发展的同志朋友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他说,60年来,在中央、省、州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壤塘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谋发展,励精图治惠民生,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就。近年来,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290户、5988人,贫困发生率从25.6%下降到10.1%。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群众的安全感、成就感、幸福感、自豪感和留恋感不断攀升。
严华说,60年的发展画卷,展现出的是壤塘人为开创幸福美好新生活所做出的辉煌业绩,体现出的是壤塘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奋起直追的进取精神,呈现出的是党的民族政策在高原藏区的伟大成功,折射出的是一代代壤塘人对党和国家的感恩情怀。全县上下将不忘党恩,不忘历史,不忘使命,倍加珍惜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倍加珍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争做坚定勇毅的“信仰者”、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只争朝夕的“实干家”,为壤塘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届壤巴拉节将持续到8月19日,期间还将举行建县60周年成果展、藏戏表演、赛马赛牛、观光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文艺表演,带来一部壤塘民俗百科,全方位向外界展示“悬天净土•壤巴拉”的无限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