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饮茶,就不能不令人眼前出现这像的一道风景:两人或一人闲坐于草亭之上,面对茂林修竹、明月清风,饮上清茶一盏,顿觉风轻气新,浑身爽朗,在“情来爽朗满天地”、“更觉鹤心近自然”的惬意中让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忘掉了尘世的纷争,忘掉了自身的烦恼,忘掉了别人的伤害,忘掉了自己的聪明,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让心情放飞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进入了“天人合一”的美学理念之中。在他们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沙一草一木都显得格外可爱,格外亲切。所以人们又把在这样的饮茶叫作“道茶”。
为何叫作“道茶”呢?因为历史告诉我们,道家与茶的关系,比佛、儒更为久远。事实上,中国的茶文化萌芽确为两汉至两晋南北朝时期,而此时期正是中国文人们为老庄思想陶醉得如痴如狂的时代,同时饮茶也成为一种文人的生活习惯。这也正是道家与茶文化结缘的时候。 自古以来,许多道教宫观大多建造在名山胜地,环境清幽,宜于茶树生长,凡是有道教宫观之处,均为盛产茶叶之地,因此栽茶品茗,自然成了道士日常生活的一大乐事。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个“荼”即是古写的“茶”。陆羽在《茶经》中也说过“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而神农即是道教敬奉的三皇之一。是说神农为帮人民治病去痛,亲尝草木而多次中毒,终于寻茶得以解毒。并取名为“荼” (今之茶)。除了解毒,人们又发现茶的其它药效, “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神农本草经》)。张陵更是把这种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在《昌利山采服五芝众药,在隶上山始授弟子养形轻身法》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更是把人说得来欲醉欲仙。 其实,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讲究的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追求的是寄情于山水,忘情与山水,心融于山水的境界,从而把自己融入了大自然,成为了大自然中的一分子。何等地平静,何等地潇洒。 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道茶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受老子思想的影响,道茶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道茶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 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所有打扰自己心情的事物,让心灵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从面达到“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道家对心境的最高追求。即《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说到道茶,在中国的诗歌中还流传了不少文人们与道茶的雅集韵事。在唐宋时期,很多诗人留下了有关道士与茶的诗篇,唐代诗人李冶所写的《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一诗,反映了她(女道士)与陆羽(茶圣)情谊深切:“小鼎煎茶面曲江,白须道士竹问棋。”李商隐的《即日》诗则生动地描绘了道士用茶伴棋的诗情画意:“小苑试春衣,高楼倚暮晖。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将名贵的龙团茶赠送给“来似浮云去无迹”的“云阳道士青霞客”。著名诗人苏东坡曾到惠山拜见钱道人,并且留下了“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问第二泉”的佳句,至今还为人们所称颂。更有甚者,有人认为道士才更懂得饮茶。唐代诗人皎然在《饮茶歌消催石使君》诗里写到:“三饮便得道”,“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他认为真正懂得茶道的人只有道人丹丘一人。在另一首《饮茶歌送郑容》诗里说:“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再次吟赞丹丘饮茶后得道成仙的往事。所谓“成仙”即健康大寿之意,可见他对丹丘的崇拜。“丹丘”即丹丘子,为汉代“仙人”,茶文化中最早的一个道家人物。
晋代郭璞在注解《尔雅》时即解说:(茶)树小如栀子,冬生叶,一名葬,蜀人名之苦茶。此中所谓“蜀人”之记载,即可视为饮茶习俗在古巴蜀的最早萌芽。巧就巧在它也是道教的真正发源地,其形成年代,也为两汉期间。其时,张陵奉老子为教主,从洛阳越秦岭到鹤鸣山修道,随之进入青城山传道,他自称:“亲受太上质勅,当步纲蹑纪,统承三天,佐国扶命,养育群生,整理鬼气”,在传教的同时用符水、咒法、草药为人治病。当时,由于商王廪辛为了报复曾在讨纣战争中的强悍力量——蜀族,动用了大兵翻越了秦岭,打散了古蜀的第一个王国——蚕丛氏部落,将蚕丛氏首领射杀了。为了避免被灭族,羌人纷纷外迁,有不少的羌人部落沿着滔滔的岷江,翻过重重的山岭,走出了大山,来到了大山与平原结壤的地方,在成都平原周边的彭县、灌县、大邑县、崇庆县的山地中扎下根来,这就是民间流传的“六大鬼国”。而停留在都江堰市的就是“六大鬼国”之一的“烁乐鬼国”。而张陵到青城山传道时,“烁乐鬼国”已经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了,就被张陵收复于麾下,随之创立了“天师道”。为了传道治病的需要,于是在青城山广埴茶园,大量种埴茶叶,在号召人们饮茶的同时也把饮茶的习俗传到了其它的地方。“道茶”的名字也就这样地保留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