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8388|评论: 1

清代道光版丹棱县志(手稿) 发现及回归始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7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代道光版丹棱县志(手稿) 发现及回归始末
南山种豆翁
    退休之后,笔者闲暇时喜翻阅地方县志。在民国37年版《丹棱县志》中,十分突兀地辑载有一篇道光年间县令高士魁撰写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季春的《续修丹棱县志序》一文,而我遍查当时县志办保存的另外两部县志(光绪版《丹棱县志》,民国12《丹棱县志》)中,却均未收载有高士魁撰写的《续修丹棱县志序》。《续修丹棱县志序》原文如下:
                              续修丹棱县志序
     彭志载,康熙时,张署令晓修邑乘,此彭志所称旧志也。下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彭磬泉司马修志时近八十年,沿革迁移,积而愈多,得彭志而康熙以下之事迹昭然矣。自彭志以来近九十年,沿革迁移,积而愈多,及今不为掇辑,则乾隆以下之事迹奚以传于后乎?因念昔人论邑志之善者,推前明康德涵殿撰《武功县志》为第一。其书釐为七篇,首地理志,城郭、山川、古迹、庐墓悉载焉;次建置志,官署、书院、驿递、市场、沟渠悉载焉;次祠祀志,正祀而外附之以寺观;次田赋志,田赋、户口而外附之以物产;次官师志;次人物志;又次以选举终焉。裁万余言,而后稷封郡以下数千年事靡不综贯。其于吏治之得失,民气之淳漓,一方之利弊,洞见源流。至典礼、习俗、物产与他处同者则略之。文章关乎邑事者附载各志中,其无关者则削之,简而明,质而文。国朝来入《四库》,为州县志式,洵足贵也。余不敏,公暇辄仿其式编次焉。彭志所未备者,以通志补之;通志所未备者,以档册补之;档册所未备者,以耳目闻见补之;闻见所未备者,则待多识之君子补之。但使乾隆以下近九十年所为沿革迁移者,得以粗传于后,斯则张、彭二君之用心,余窃有取焉尔。道光二十五年(1845)季春,知县事山阳高士魁
     阅览此文,当时我凭直觉认为在道光年间丹棱县应该还修过一部县志,但现存的历版县志中却又没有丝毫提及有过道光版县志一事,这让我感到十分的奇怪。
    因此,在以后的查阅资料过程中,我十分地留意有关线索。终于在2012年,我找到了这部县志的踪迹。原来在道光年间,时任丹棱县令高士魁撰修的这部《丹棱县志》,不知啥原因,修好后并未刻版印刷;且该志作为未刻之孤本,也并未留存在县內,而不知啥原因辗转收藏在上海图书馆。  
    2014年,县志办启动丹棱县有史以来规模巨大的旧志整理工程,我告之县志办丹棱尚有一部道光版手稿《丹棱县志》收藏在上海图书馆,应趁此次整理机会,复印回来一并整理付印。县志办初始怀疑不信,见我信誓业旦旦地说此信息肯定真实可信。果然,经与上海图书馆联系,并说明当下我县正着手启动点校整理旧志工作,希望能扫描复印回县,务请理解支持。最终,费尽周折终于在2015年将此手稿孤本复印回丹棱。也让我十分有幸地能亲睹其庐山面目,阅览全稿。  
     在道光版《丹棱县志》卷首,载有高士魁写于道光戊申(1848年)冬月《重修丹棱县志叙》一篇。全文如下:
     道光癸巳(1833)之冬,余莅斯邑,逾年(1834),峨边、越嶲猓夷不靖,大帅帅兵讨之。邑人士津贴兵饷数千金。又逾年(1835),修文庙,移魁星阁,邑人士捐输经费又数千金。其时,司事者言及志乘体例未当,且年久,宜修葺。余以邑而瘠,连年输金从公,亟应休息,且年久事增,采葺非一朝夕事,且侯再举。未几,余于役京师,往返近一年,权简州者逾年,此事未暇及也。近得大府檄,将移蓬岭知,不获。久居此,爰取邑人士数年所采葺出志乘校之,体例准诸明康德涵《武功志》,事迹则以邑人彭司马遵泗原书为蓝本。彭《志》所未备,以旧志补之;旧志所未备,以州志、省志补之;州志、省志所未备,以耳闻目见补之;见闻所未备,则阙焉以待邑人士随时补之。书既成,非敢谓事增文省也,聊以应邑人士之嘱云尔。道光戊申(道光二十八年1848)冬月,知丹棱县事山阳高士魁。
    在《重修丹棱县志叙》一文中,高士魁叙述了道光志修撰经过。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 冬天,高士魁到丹棱任职。到任职不久,高士魁积极筹措兵饷、整修修文庙,移建魁星阁,修整县衙、尚文兴教、安境抚民等。在此期间,县中司事者建言旧县志乘体例未当,且年代久远,应该修葺。但,高士魁认为丹棱贫瘠,连年输金从公,亟应休息,且年久事增,采葺史料又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妥,主张以后再说。后在道光十八年(1838),高士魁因公务去京师往返近一年之久,回县后又代理主持简州政务两年。在代理主持简州政务结束后,高士魁又离开丹棱调任他职,直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高士魁又复任丹棱。高士魁复任丹棱后,闲暇之余,才又着手采葺资料整理编撰县志,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笔者推测应该县志初稿已基本完成,故在当年春天,高士魁作《续修丹棱县志序》(见民国37年版《丹棱县志》卷首序之三) 。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高士魁又接上峰调令,将赴任蓬州知州,但不知啥原因又未成行。于是,高士魁又再次对县志书稿进行校定。“体例准诸明康德涵《武功志》,事迹则以邑人彭司马遵泗原书为蓝本。彭《志》所未备,以旧志补之;旧志所未备,以州志、省志补之;州志、省志所未备,以耳闻目见补之;见闻所未备,则阙焉以待邑人士随时补之。”冬月,“书既成”,又作《重修丹棱县志叙》(见道光版版《丹棱县志》卷首)。
    但不知啥原因,道光二十九年(1849),江西丰城监生毛震寿接替高士魁任丹棱县令,高士魁调知蓬州知州。届时,高士魁并未将志稿移交给继任者江西丰城人毛震寿。而是将书稿带在身边,在辛亥(1851)冬谢病归里时,随身又带回了江苏山阳(今淮安) 。清咸丰五年(1855),高士魁又将书稿交与他的淮安邻居同年进士丁晏,丁晏为书稿作跋文一篇,跋文现附在道光版《丹棱县志》后。
                   《重修丹棱县志稿》跋
    紫峰同年仕丹棱宰,修邑志,仿康对山《武功志》,简雅有法,志乘之善本也。《人物志》:李塾下问郎十二备如何?命题一明一暗,阅者莫详其说。余考之《玉海》“官制”:郎十二备,宋元之制也。元丰六年八月,吏郎尚书李清臣赐承务郎以上乡贯出身、历任功过,为《备选具员》十册,又《备选具员总目》一,《事目》一,别录一册《圣训》及《吏部人才之辨》。编次承务郎以上出身、历任功过,以备选择;又元丰二年九月,详定官制,六曹有郎中员外郎,起居舍人为朝散郎,左司谏为朝奉郎,正言、太常、国子博士为承议郎,太常秘书、殿中丞、著作为奉议郎,太子中允、赞善中舍、洗马为通直郎,著作、大理丞为宣德郎。光禄卫尉、将作丞为宣义郎,评事为承事郎,太常寺太祝为承奉郎。校书、正字、将作监簿为承务郎。自承务郎以上凡十二等,皆备选之员,所诏郎十二备也。又出题一明一暗,见《宋史·选举志》。余见近之修志者,漫冗无法,褒扬失实,常窃病之。今见紫峰此书,著述体裁,上符古之作者,既嘉其用心之精,复为考其官制,附书于后。咸丰五年(1855)嘉平腊前二日,年愚弟丁晏跋。
    以后,物转星移,山河巨变,《重修丹棱县志稿》辗转流落民间,后来被上海图书馆收藏。今天此志稿能得以重归故土,也算乡梓之一大幸事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2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9-18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