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992|评论: 3

[文学艺术] 蜀东泊客:嘉陵江诗群概述——以四川为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4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蜀东泊客:嘉陵江诗群概述——以四川为例


  2017年3月,徐敬亚、韩庆城创办的“中国第一人气诗歌网站”之中国诗歌流派网博客发布《百年新诗流派大系》征稿启事,征集100个新诗流派群组,对当代诗歌流派进行梳理。征稿启事申明,“100个新诗流派群组中要现代流派、台湾流派12个,当代流派群组88个。这88个当代群组,拟从中国诗歌流派网流派群组中按活跃度排名同时参考作品质量选取50个,从新诗潮、第三代诗歌以及网络诗歌的流派群体中选取38个。这对建立在中国诗歌流派网的600多个当代群组是巨大的利好”。现代新诗流派林立,诗歌创作者众多。而位处全国西南四川嘉陵江两畔的诗人们,也一直在用诗歌表达和证明着自己。四川省作家协会创研室主任、著名小说《高腔》作者马平等人曾提出“嘉陵江作家群”的概念。嘉陵江流经陕西、甘肃、四川、重庆四省市,沿途城市众多,文化积淀深厚,诗歌创作成果丰硕。这里以四川为例,对广元、南充、广安三地嘉陵江畔的“嘉陵江诗群”进行一次梳理。


诗歌团体及刊物

  王学东发表在《江南时报》的《四川当代新诗的几副面孔》介绍:1984年李亚伟等在南充创立“莽汉诗歌流派”已在全国渐渐显示出独特的价值。90年代袁勇在阆中主编的《阆苑》《地铁》《名城文学》《诗研究》《诗歌创作与研究》,具有连续性,有着较大的影响。蓬安黄子毅主编的《汉语诗荐》《驿站诗报》也有一定的影响。1998年史幼波主编的《诗境》,作为《锋刃》《诗研究》的合刊在广元出刊,显示出一种激荡的诗歌精神。在这些诗歌刊物之外,广安武胜的《旷野风》《涟漪》等诗报在诗歌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旷野风》,还发表过穆仁、杨山、杨然等著名诗人邮寄来的诗作。


  新世纪以来,嘉陵江诗群纷纷通过办刊、开设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建设起新的诗歌阵地。广元市诗歌学会成立于2015年6月24日,是广元现代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编辑家、诗歌翻译家和现代诗学教育工作者自愿结合的群众性文化团体,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隶属南充作家协会的诗歌创作委员会承办的《曲流诗刊》,在诗坛有一定的影响。还有嘉陵江新诗研究协会,2010年11月27日,“嘉陵江新诗研究协会”在南充市成立。“嘉陵江新诗研究协会”办有纸刊《天下诗歌》(天下诗报)诗刊和“天下诗歌论坛”。创办以来,该刊博采众长,以质取胜,推出了大批优秀诗作,深受广大诗友及读者喜爱。


   2017年底,广安市文联旗下的广安诗歌学会成立,选举了李文全、蜀东泊客为副会长以及秘书长、理事人员等。由马识途题写刊名的会刊《远方诗刊》同时创刊。诗刊宗旨是“接地气、有温度、正能量”,设有远方、实力、情愫、原乡、一首、时代等栏目,立足广安,覆盖全国。至今连续出版三期,发表了叶延滨、李少君、梁平、洪烛、曲近、潘虹莉等一批国内外以及本地诗人作品。声名鹊起,影响渐广。还应该提及的是南充、广安交界处的嘉陵江畔烈面古镇“淳风诗派”,借汉初建县来持续多年的文化积淀,现在诗歌创作延续了数百年,形成了自己的古体诗、现代诗创作风格。


代表诗人

   为方便读者阅读,同时做到脉络清晰,不混淆视听。就以地市为单元,根据江水流向从上往下将部分诗人简介、创作成绩罗列出来:

   一、本土诗人

   李先钺(1951—  ),四川青川人,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四川文学》《星星》《诗刊》和新加坡《五月诗刊》等发表作品100篇(首),著有诗集《阳光潮》《李先钺诗选集》等。《苦泉》获《诗刊》全国新诗优秀奖,长诗《献给我爱情的雪》获四川省天府文学一等奖。


邓德舜(1965-  ),四川省苍溪县人。1987年开始在《星星》、《诗神》、《诗刊》、《中国作家》、《扬子江诗刊》、《草堂》、《中国诗歌》等多种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著有诗集《我想用心与你说话》、《心灵湿地》、《我的自然》、《邓德舜诗选》、《苴国》五部。主编诗文集多部。作品入选中国年度诗歌精选等二十余种选本。获《星星》《诗刊》等征文奖多次。


   李世许(1971— ),四川青川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届西南作家班学员。写作诗歌、小说等作品。作品散见《中国作家》《黄河文学》《星星诗刊》等。获“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征文一等奖、中国剑门蜀道诗歌节全国征文一等奖等。


   瘦西鸿(1965— ),本名郑虹,生于四川省仪陇县,客家人。1981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出版诗集《只手之音》《方块字》《客骚》《灵魂密码》等及散文集、评论集共10部。入选200余种选本。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


    邓太忠(1961— ),四川南部人。中共党员。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山情》《无悔的歌谣》《邓太忠精短诗选》《真想把你的眼泪一饮而尽》等。长诗《大爱无言》获四川省首届单篇作品天府文学奖。


    曹雷(1956— ),笔名孙河。四川武胜人。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诗集《山野的红桑果》《涉过忘川》《抚摸钟声》等。散文《背篼》获1983年《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山乡夜曲》获省第二届文学奖,散文诗集《溪踪》获第八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童光辉(1961— ),笔名老童,四川武胜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广安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学生时代开始发表作品。诗歌、散文均有成就。先后出版诗集《诗意行走》《独白》《看见遇见》《安静书》《在前方等自己》等。多件作品获国家、省、市文艺奖。


    曹东(1971— ),四川武胜人,201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2013年被四川省作家协会、《星星》诗刊社评选为四川省十大青年诗人。出版诗集《许多灯》《大风》等,诗作入选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课教材《新诗200首导读》及《中国年度诗歌》《中国最佳诗歌》《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等选集。获第十六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第十二届四川日报文学奖。


   尹才干(1962-- ),笔名绿风、云帆、丁那家,四川武胜人。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文趣》《梦中的星空》《垂钓又一个春天》《尹才干图像诗选读》《尹才干打油诗集合》《尹才干诗话》等著作11部。自21世纪以来,一直活跃在中国网络诗坛上,作品引起广泛争议。大陆“图像派”代表诗人。


   二、本籍诗人

   敬文东(1968—),四川剑阁人,文学博士。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有学术著作、诗歌、小说集、随笔集《指引与注视》《被委以重任的方言》《失败的偶像》等多部。获第二届唐弢文学研究奖(2013年)、第二届西部文学奖•小说奖(2012年)等。


史幼波(1969— ),四川剑阁人,现供职于成都媒体,当代诗人、作家。85年开始写诗,90年代与友人创办《诗研究》《诗镜》《诗歌档案》等诗刊,著有诗歌、诗评和理论随笔若干,对当代诗歌有着重要影响。


   罗铖(1980-- ),四川苍溪人,现居成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参加第29届“青春诗会”。长时间创作诗歌和写诗评。诗作入选众多权威选本和被《读者》《青年文摘》等文摘杂志转载。


   彭志强(1977-- ),男,四川南充人,现居成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著有中国首部杜甫踪迹史诗歌传记《秋风破》,以及成都三部曲《金沙物语》《草堂物语》《武侯物语》等。


   郑小琼(1980-- ),女,四川南充人,现居广州。曾参加第三届全国散文诗笔会、诗刊第二十一届青春诗会。代表作有《黄麻岭》《铁》《内心的坡度》,散文集《夜晚的深度》等。获“利群人民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与韩寒、邢荣勤、春树等一同入选“中国80后作家实力榜”。


  杨本泉(1923-- ),笔名穆仁、艾白水。四川武胜人,现居重庆。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兄。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绿色小唱》《穆仁诗选》等,编有《微型诗500首点评》等多种。短篇小说《丰收》获1945年重庆《新华日报》茅盾文艺奖金征文甲等奖。


  梅绍静(1948— ),女,笔名少敬、小婷。四川广安人,现居北京。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她就是那个梅》《兰珍子》《唢呐声声》《女娲的天空》《莫望落叶风天》等。获第三届全国优秀新诗集奖(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前身)、陕西省文联开拓奖、首届庄重文文学奖等。


  王富强(1968— ),笔名扶墙、天道酬勤。四川广安人,现居成都。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橄榄林的爱情》《重塑丰碑》以及散文随笔集、音乐作品选集、报告文学集等作品集21部。


   桑眉(1972— ),女,原名兰晓梅(宝梅,祖上畲族)。四川邻水人,现居成都。201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都市文学院第六、七届签约作家。出版个人诗集《上邪》《姐姐,我要回家》等。


   三、其他诗人(评论家)

    李元胜(1963— ),叙永籍。生于四川省武胜县,现居重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第二届副主席。著有诗集22部。获首届重庆文学奖,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诗歌奖。


   萧绪华(1963— ),笔名萧习华、习华、绿水等。四川三台人。在广安华蓥山某大型煤矿工作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散文集等文学作品7部。


  熊辉(1976— ),四川邻水人,教授,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诗学研究,兼事诗歌评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出版学术专著4部。


风格特点


    创新求变,引领艺术风骚。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天,杨本泉从工作的重庆回老家武胜。他此行在探亲访友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寻求资助。原来他是在为“微型诗”创刊做准备。1996年,《微型诗》报正式创刊。2007年《微型诗》更名为《中国微型诗》。以杨本泉为代表和主要发起人的《微型诗》刊的诞生,把微型诗从小诗中分离出来,独树一帜。给广大诗人开出一个集中发表、学习交流微型诗的园地。微型诗爱者们在主办微型诗刊物的同时,又不断推出微型诗个人专集和微型诗选集,还探索微型诗理论,对微型诗人作品进行评介,成绩卓著,硕果累累。从此微型诗活动波澜壮阔,高潮叠起,并由中国大陆波及海外,走向了世界。

   尹才干等不甘于诗歌写作上的平庸。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了图像诗创作生涯。最初引来不少人的批评和报刊的抵制。但他们仍保持一颗平常心与图像诗“牵手”前行。不断超越别人和自己。还尝试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艺术力量,提出汉语图像诗理论,主张“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21世纪以来,图像诗在毁誉参半中得到学院派卢婕、尹祚鹏、徐畔、龚奎林以及其他评论作者的多次评介、引用。认可的天枰开始向图像诗一侧倾斜。2014年度,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山大学比较文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博士后、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凌逾在研究论文《网络时代的图像诗创意》中,也专门提及,“尹才干的图像诗也利用汉语的形意之美,形意结合,数量多,如《几瓣花一起无邪的笑》,以及《喂饱相思的眼睛》《走不出逝去的心境》《童年》《温暖的春》等。其图像诗重点在于诗歌的锤炼,而不着力于图像的变化和突破”。(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批准号:14ZDB080)。

   

   另一个创新诗人是南充籍80后女诗人郑小琼。曾任《诗刊》《星星》诗刊主编的叶延滨《羊城晚报》撰文说:郑小琼在中国诗坛的出现,是21世纪中国新诗史上值得一书的事件。她带着“打工诗人”的称号,在珠三角这个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向诗坛呈现了一个在流水线上以血肉之躯赢得生存权的女工的精神世界真实的灵魂呐喊。这些像“生锈的铁”一样坚硬、冰冷却真实得无法拒绝它带来的疼痛感的诗句,让严重缺钙的诗坛有了另一种精气神。


    及物有味,彰显性灵神性。嘉陵江诗群的另一个风格特点是及物有味,彰显性灵神性。他们的诗歌都没有虚幻、空洞和“让人看不懂”之感,是及物的。曹雷的散文诗《星星巷记事》《嘉陵江月令》《火鸟之舞》等;瘦西鸿的《蛇说》《轻与重》《一把刀子的内伤》等;曹东《许多灯》《给》《抽屉》等;哑石《四重奏》《童年的反光》《青城诗章》《月相》《假动作》等;弥赛亚《查无此人》《夜航船》等。还有李先钺、敬文东、史幼波、罗铖、李世许、胡马、仲诗文、侯存丰、邓太忠、郭毅、袁勇、彭家河、唐以洪、许岚、龙小龙、阿固、黎大杰、张之、杨胜应、鲁川、郑晋、梅香、贾非、林童、杨霞丹、金指尖、赵泽波、蜀东泊客、徐君、彭俐辉、简运斌、钱志富、周苍林、蒋默、杨东、雁歌、杨真真、陶代伦,以及不行走于网络江湖的童光辉、邓德舜等。都深具情怀,写作不辍,将自己的思想进行知觉化写作。让思想及物到了知觉之上。读者在读这些诗歌时,有一种恍若聆听神祇之感。诗人们在这些知觉化而为诗歌的语言诗行中撒上盐、味精甚至海椒、花椒、胡椒直至茴香等五香八角。让诗歌蕴含了丰富的容量和能量,从而充分调动读者视觉和思想的味蕾。“反复品读,细思窗前,更觉诗味隽永,大有深意,嘉陵月色一天天洗亮了这些诗歌的名字……”。(天马长嘶《白云悠悠 诗情隐隐 ——读陈宇诗集<山涧春色>》)


   入世担当,勇攀诗坛高峰。2017年12月,在中国诗歌万里行系列活动中,笔者向朱先树打听梅绍静的近况。朱老告诉说梅绍静不怎么外出参加活动,深居简出着。让人想起熙熙攘攘红尘中的一个词:风骨。在第三届(1985-1986)全国优秀新诗评选过程中(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前身),梅绍静榜上有名。获奖诗集《她就是那个梅》和叶延滨《干妈》、李小雨《红纱巾》一同在全国诗坛产生了不小影响。2014年,李元胜凭借诗集《无限事》荣获鲁迅文学奖诗歌奖。重庆籍诗人、资深媒体人、出版人,重庆客户端“鸣家”专栏作者刘东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李元胜的诗有温柔细腻的层次感,擅长从微小的角度和事物来切入,加之对于古典元素和时空的巧妙把握,这些鲜明的特点让大众也能获得比较好的阅读感受。郑小琼的诗集《女工记》被喻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部关于女性、劳动与资本的交响诗”,作品译成德、英、法、日、韩、西班牙、土耳其等语种,当仁不让成为了“打工文学”代表。


   据不完全统计,在入选教材方面,入选过全日制教材的有杨霞丹《数新房》(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曹雷散文诗《背篼》入选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的第九册语文课本,散文诗《滚铁环》入选湖北省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三册语文课本;钱志富《瀑布》(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大学语文》)。尹才干的图像诗也多次被选作大、中、小学教材的文本引用等。


几点建议

   从列举的诗人来看,还发现两个现象。一是平时貌似美女诗人多,但真正创作成就达到某一高度的女诗人比例还是不及男性诗人。以前有人说过类似“写作是失意者的事业”的话。籍此推断,男人更多的是“干事创业”,女诗人所占的比例应该多于男性诗人才更加合理,但是女诗人的业余时间往往被“八小时之外”的事占去了,她们能够数十年坚持下来实为不易。梅绍静、桑眉、郑小琼等无一例外都是文学刊物编辑。而男性诗人,在工作之余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他们的创作成绩和本职工作关系不太大。二是年轻诗人少。大多数诗人出生在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种下的诗歌情怀,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依旧诗心不改或离开诗歌又回到诗歌的“归来者”。80后罗铖、郑小琼以及侯存丰等是其中佼佼者。90和00年后的诗人更少有展露头角的。显得有些后继乏人。杨本泉早在上个世纪末与笔者通信时也提及,《微型诗》就是几个老头儿撑起,持续下去不易,所以抱着传承之意,坚守一天是一天。好在直到现在,《中国微型诗》依然在潘兴斌等默默付出下顽强生存着。


    童光辉说,一个成熟的作家,在创作同时,应该树立起发现和培养年轻作者为己任的观念。后者甚至比前者更重要。近年来,广安市文联和《广安日报》常设的“川东周末文艺奖”,有一项学生作品奖,就是专门为青少年而设的。众多的女性诗歌创作者虽然相夫教子占用了绝大部分的业余时间,但她们在当好家庭女主的同时坚持创作和所具有的诗歌情怀,会通过潜移默化引导孩子养成阅读,甚至爱上写作的习惯,这是女诗人最好的作品。倘若将写作也和以前从政做官一样,通过几代人积累,才会有可能达到更高层级的话。则她们功莫大焉。


   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杜国景在“新世纪乌江作家丛书”总序中说,作家“无名”时代到来后,主流文化的引导虽然仍强大,但受网络、影视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作家要出一本书,发表一篇作品已不是难事,至少网络就是个很开放的平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家群的打造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地域作家群。2013年3月23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发表高克平文章说“地域文化也是竞争力”,当下的文学陕军、甘肃诗人八骏、四川康巴作家群、大巴山作家群等地域作家集结发起的集团式冲锋,在对外形象打造中,“地域”和“文化(作家诗人)”相得益彰。按照这种说法,将嘉陵江流域诗群从现在的各地自发方式提高到整体联动的自觉方式,在2017年4月“川渝共建嘉陵江作家群”的契机上再出发,以联建公众平台、联办诗歌刊物等方式,联合推出形式多样活动,深度实施抱团发展,成绩和影响当更加值得期待。


   注:本文资料参考有诗歌民刊《圭臬》《广元2012年度诗歌选》以及网络等。籍此也感谢诗人曹雷、侯立新、王尚敏、邓德瞬、王清蓉、黎大杰等提供了部分资料或线索(对遗漏的今后有机会再作补充)。囿于资料有限和出于对逝者的尊重,没有收录南充的何承亨、萧红涛,广安的何培贵等已经离开的诗人。


   附“嘉陵江诗群”诗人名录(173人,未排序)

    广元56人:李先钺、敬文东、史幼波、罗铖、李世许、邓德舜、侯存丰、胡马、仲诗文、郭勇、何小彦、蜀北守拙、邱正耘、胡兴成、北望、侯立新、川江号子、王小泗、王保强、王浩云、王海林、王清蓉、邓君凯、石玉林、冯雪、刘兆华、杜鹃、杨莉、肖永乐、吴杰、吴桂芳、青天赐、邱锐、何先鸿、何华安、何党生、张剑、张然、罗瑜平、周敏、陌予、胡为民、胡博、蒋玉良、凌鸿、贾琳、徐小平、高进春、唐丽娟、唐艳军、陶野、黄虹秀、梁拥军、舒冰、谭平、翟峰。


   南充49人:瘦西鸿、邓太忠、郑小琼、彭志强、郭毅、袁勇、彭家河、何永康、徐天喜、唐以洪、许岚、阿固、李扬舟、罗敏、朱杰、黎大杰、张之、唐志勇、贾小玲、雪馨、杨胜应、何瑜、鲁川、龙小龙、郑晋、贾非、梅香、袁龙、陈慧玉、何燕子、陈少华、冯春华、谭光红、张敬梓、川北藻雪、王杰平、王杰安、吕宾、梦浅如烟、杨小娟、贾西贝、野麦子飘、景奇、张一滩、潘大冬、胡绍珍、李治、李晓鸿、扇尘。


   广安68人:穆仁、梅绍静、曹雷、李元胜、王富强、童光辉、曹东、桑眉、熊辉、尹才干、林童、哑石、弥赛亚、杨霞丹、潘兴斌、金指尖、赵泽波、徐君、彭俐辉、简运斌、钱志富、钟明全、周苍林、蒋默、杨东、夏天、唐绪东、杨真真、蜀东泊客、天马长嘶、刘刚 (广安)、冯林、冉启成、彭歌、雁歌、李晓波、李航、叶茜文、李逢忠、李文全、滕彩琼、蔡志燕、曹文芳、陆燕、黎均平、刘刚(武胜)、张民、吴生泉、兰勇、陶代伦、唐运程、戴齐伶、周尚福、高帅、刘忠淤、龙荣、蒋波、杨琼莲、张向红、李天明、田勋、甘灵辉、周蓉、景心、刘金、夏震、申艳、周红梅。


   作者简介:陈宇(1971—),笔名蜀东泊客,四川武胜县人,盟员,水利建设者,现栖身政府文化部门。写诗文、评论、报告文学等。著有文学专著六册。在《诗刊》《星星》《绿风》《山东诗人》《风流一代》《剑南文学》《散文选刊》《中国水利报》《人民长江报》《西藏日报》《四川政协报》《华西都市报》《西南商报》《曲靖日报》等百余家刊报发表作品。在《广安日报》连续三年开设随笔体评论专栏“嘉陵观涛”。鲁迅文学院学员,中国水利作家协会及四川省评协、作协会员,广安市诗歌学会副会长及会刊《远方诗刊》副主编,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转自《四川文化网》http://www.scgoo.cn/article-16112-1.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8-6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看到关于嘉陵江诗群的概述

发表于 2018-8-6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一个。

发表于 2018-8-6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遗漏的,在此跟帖哦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