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邓氏诔联》
高义奎
邓和,字蜀才,临邛人,生于1894年,卒于1984年。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国民党四川边防军第二混成旅旅长、二十九军中将师长、警卫司令等职。1930年鼎力创办邛崃县私立蜀才学校.。民国十七年(1928)六月十五日,其母杨氏逝世于临邛。.次年八月,择吉日卜葬于邛崃南河坎。其时,各地军政要员、地方名流、邓氏宗亲等,纷纷赶赴邓府,致挽联,献悼词,以表哀悼之情,如北洋军首脑吴佩孚、四川边防军司令李家钰、二十一军军长刘湘,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二十八军军长邓锡候,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等等。共集诔文7篇,挽联140余副。当时,有平乐文人熊济周先生,字渭飞(1897~1978),全部精心抄录收集,并整理成册,珍藏数十年。此乃邛崃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十分珍贵。
2012年冬,年过花甲的“崃山诗词学会”平乐镇诗友熊有庆先生,以手抄残册一卷,嘱我用电脑打印成书。原卷乃熊有庆先生之父熊渭飞老先生,于民国“己丑岁(一九四九年)录存”之毛笔手抄本,“癸卯(一九六三)年夏重改书面”。其册残破近毁。全卷皆是繁体字,难以辨认。此卷为孤本,其内容十分丰富,价值无算,不可复求。属于民国年间,临邛师长邓蜀才之母亲逝世时,众亲友客人所致诔(悼辞)、联(挽联)。由此可窥当时民国四川军阀军长、师长、县长等各界名流,如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李家钰、曾光爔等之身影。亦可获悉当时民间弔丧挽联、立石牌坊之习俗。其诔、联用典深奥而生僻,行文古雅而脱俗,语言流畅精炼,文笔清新隽永,字字珠玑,堪称典范,读之令人惊讶,回味无穷。阅读尚且不易,打字更觉困难。为抢救文物,保存史料,我不厌其烦,屡检辞源、辞海,查阅《康熙字典》,甚至检索汉代许慎之《说文解字》等。以辨认繁体字、异体字、通假字等。查询古籍,冥思苦索。且仔细敲击键盘,认真逐个打字,经数日辛劳,终于全部完成。掩卷伸腰,始觉怡然。奈因能力所限,错讹或存,舛误难免。诚望读者原宥指正。
鄙作七律诗一首以为纪:
抢救文物
忻逢友致悉奇文,邓氏诔联词涩深。
字僻连篇惊咋舌,典难随处恨无声。
康熙许慎查而索,词典辞源检莫停。
周折几经难免舛,岂留遗憾愧余心。
【附文】
一、邓母杨太夫人哀诔
太恭人姓杨氏,邛崃处士似村公之女也。年十五归于邓,随夫子贤公宦游湘鄂间,俸薄不能自给,辛勤操作,以事所天,无何子贤公薨,流离江夏,宛转依人,踯躅穷途,颇遭白眼。寻携家返蜀,重为族人所阻,居无一椽之庇,食无隔宿之粮,忧患集于一身,生涯仰其十指。太恭人勤以律己,俭以持家,布署秩然,若有余裕,子出就外傅,衣履整齐,望之如贵公子,人莫测其家之屡空也。嗣之叔才,后以军官学校出身,官至中将,门庭煊赫,远过昔时。而太恭人集劳之躯,竟成痼疾。叔才竭不赀之力养有涯之身。不吊昊天,殒之贤母,时在民国十七年夏历戊辰六月十五日也,呜呼哀哉!家钰与叔才有同学之雅,尝因过从,获觐太恭人,曾几何时,而音容遽邈,乃心瞻恋为文诔之,辞曰:懿贤母之苦节兮,曾众人之所难。从夫子于三楚兮,羌匏系乎于一官。□□□□□□□讵诸孤之莫保。走武昌以託足兮,又伯氏之不吾好。中怆然以悲兮,外强颜而欢笑。□□□□□□□□驾言返乎故乡,求一椽而弗得兮,叹斯人之无良。以女工以取值兮,资升斗之微粮。采瓮米以饭子兮,已则噉其秕糠。怀冰霜而茹荼兮,窃自伤夫身世也。□□□□□□□□□子俾成立兮,继良人立志也。彼松柏之青青兮,历岁寒而后凋。当急风之飕飕兮,知劲草之不摇。惟母保此姱节兮,亘万古而长标。人第羡其门楣之光大兮,焉知生母之劬劳。呜呼!自古而有死兮,畴如母之不朽,睹哲嗣之旌麾兮,嘉贤者之有后。美盛德之形容兮,讵千秋之归无有。聊述文以致诔兮,后之人其睹此山斗。
世愚侄 李家钰 恭撰并书
二 、邓母杨太夫人哀诔
维大中华民国十有七年岁在戊辰六月望。邓母杨太夫人以疾殉于邛崃里第。其哲嗣叔才少□□本军第二混成旅旅长也。世丧母仪,家失慈覆。亲党咸慕,军民齐悼。家钰于叔才,有里昀サ苤唬寄雅墼笾酢C遘残推滂妹欤驾痘谯尽Z灬ㄖ撕跣⒆印7缡髦校案抻恪D诵恼澳剑掠屑病k嘉吃唬喝焰χЫ锓摇W吭眨〉四福饰甭住T缦喾蜃樱ㄖ囊酢<壬随艘玻阪撬审蕖T涝朗宀牛滴髌鳌H跛甏尤郑衬攴芤~。威懋武工,雅娴□□绛灌随陆□□是备,北堂爱日,光曜晨曦。戎衣乍卸,莱彩以嬉。禄养云逮,阳显方期。巍然坊表,大笔淋漓。胡图一旦,遽返尘寰。弦轴空遗,轩辂云迁。金萱黯采,慈竹生寒。昊天弗吊,凯风徒攀。呜呼哀哉!惟我太君,遗泽未艾。婺魄落沉,徽音宛在。鹤峰峨峨,锦江濊濊。焄蒿凄怆,永留冬爱。呜呼哀哉!
四川边防军总司令世愚侄 李家钰 拜诔
三、邓老太太杨太夫人节孝坊成。花甲初周,聊缀芜词。愿效华封之祝,羁身戎幕。愧少登堂之忱云尔。词曰:
天地清刚气,流行赋与人。阴阳无二道,节气可通神。铁石坚贞操,忠纯社稷臣。其趋虽有异,大抵为成仁。翟茀垂型春,螽斯百福臻。遗罹无父母。酒食宴翻新。卓哉杨琇母,职司勖子身。人伦陶母鉴,截发娱嘉宾。刘氏当兴起,慈帏效忠诚。才高续汉史,博学鲜等伦。孟子实大贤,处世常择邻。欧公享盛名,亦赖有慈亲。缕指各淑媛,一一宠丝纶。临邛有节母 ,操行更洁贞。勒石荫乡里,贤愚所同傧。冰霜知劲节,刚毅葆天贞。懿训关西远,模型肃缙绅。甲周祝颐寿,旌表邀紫宸。并美二南秀,论交如饮醇。文经兼武磊,落志嶙嶒身。总绾师干日,停车驻节辰。国家蒙福被,高密继英声。
姻侍生 曾光爔 敬贺
四、邓母杨太恭人行述
先妣邛崃杨氏似村公之女,年十五归先考子贤府君,先王父以优贡举人,为江苏宝应县知县,迁崇明县。生子四,述之为长,次星五,次赞成,先考其季也。世本郫人,曾王父始迁邛。府君年未冠,而先王父卒于任所。家属回蜀,独星五府君居邛,述之、赞成与先考均居郫。继王母尚在堂。先妣事之谨,殁后,哀敬备至。其时,先王父所遗资业,惟述之府君主之。迨析居,而先考以少故,仍未与。先王父门下士吴中丞大澂抚湘,述之府君服阕,售田入粟得官往投之。并先考所分有者摽卖悉罄。先妣之困蹙,遂自此始。先考涉世浅,性又狷洁,饥寒无以为计。先妣所以慰荐之者,无不至也。吴中丞闻先考才,檄召入幕,掌笺奏。适述之府君遣取眷属,先考乃举家附之以行。至湘,历阶为知县。中间,吴中丞罢退,先考不善事新贵,黯黮自守。久之,始督带缉私第二旗。旋调湘矿第一硝矿局,驻汉阳。于是,又浮湘而北,禄入不丰。先考又不能于法外取一钱,而困转甚矣。列于仕宦,衣服酒食酬酢之费,不与寒畯同,内无所取办。先妣乃深自刻削,日不得一饱,不使先考觳于用也。时,和年五六岁,一日见先妣爨瀹,涤治杂器,问之,为先考供客饮。窃喜,蹀躞随母后,至晡,始共食藜羹。不糁别味,无菜茹,亦只令子女得饱,先妣则一盂而止。当时以为先妣不乐多食也。今思之,何其痛也。次年,先考病卒,先妣哀恸不欲生。而念先考生平介持以踬死,遗子女茕茕,不搘拄,无以持门祚。益感切奋励,经营丧祭,缉匮承阙,罔不完密。然念及后日生计,茫茫不知所措。则又傫然以悲,每于夜间掩灯啜泣。华星、和睡觉,未尝不闻先妣悲叹声。而幼不省事,旋复睡去。今思之,何其恸也。时,述之府君在汉口,家属居鄂之省城,遣人迎取先妣至省。先妣乃携子女扶柩渡江,即葬先考于江夏县之洪山。依述之府君以居。尔时,群从内外聚处,下至仆婢,口语訾嗷。先妣自伤依人之难,虽骨肉至爱,而不可究诘。缘事降抑,隐然不较。无何,述之府君病痫,益不易处矣。然先妣终虑其疾之困殆,乃留华星侍之,而挈和与姊归蜀,括所有典鬻,一簪不得以著身。得四百金,买舟,丐一族人皆行。族人又伺间侵没。抵里,耗金强半,余又用为长姊嫁资,于是大困。邛之屋,先人旧庐也。星五府君据之。先妣冀得一席地,故归于邛,而其家人拒不令入。旧姻某见而忿之,且怜先妣也。要与之俱,先妣暂得栖止。乃僦屋与外家近,而无以自活,仍用针纫得值度日,外王母间有佽助。先妣以为子女费,终不肯言。日夜勤女红,子女皆衣履完整。见之者不知其贫困甚也。蔬食布衣,于己则无不绌。华星、和都就外傅,束脩之俸,出于十指。度子归自塾,炊米以待。米不足,甯忍饥不食。日探盎瓮,辙颦蹙自语,今日之米,安从得乎?先一日不知明日有无。月为塾师致脩,必先一月预计。往往漏尽,尚于灯下数线自课。不中程不寝。又恐油竭,则减炷以久其光。移檠益近,灯灸目燥熯,时以冷水湿之,闭顷,仍力作如故。先晚年病目不可治,几盲,为华星、和读书之费而致也。今思之,何其痛也。和不肖,赖先妣之力,待罪戎行,资计稍温,洁修甘旨。而先妣积劬致疾,有可以滋营气血者,虽珍异品物,燕参之属,不敢省啬,必购采以奉。无如先妣因疾脾弱而弗食,常顾子妇曰,吾嗅菜气则欲呕,见寒齑盐豉,则心为烦懑。盖先妣三十年来,所食率是物,无脂膏以佐之,积久以讫衰老,遂成痼疾矣,即有甘味啖之,亦不复能受。和幸得母在,竭有限之力,养有涯之年。古人方苦于养薄,而不能。和自喜能逮养且粗能厚养也。而先妣竟以养育子女之故,刻苦以致斯疾,不能享一日之滫瀡,亦何有贵有今日乎?口体之孝,诚不足言。然是戋戋者,亦竟如是也。今思之,何其痛也。先妣生平积德累行,事亲孝,相夫敬,治家勤,其于人亲疏远迩,无论顺逆,悉出以仁恕谦谨,而持身严整。虽在穷约,未尝挫抑,戚党所共知者。华星、和未敢浮饰。惟冀当时钜德长者,采知先妣行谊,赐以表章,俾得不朽。而华星、和受先妣鞠育之恩,亲见艰难辛苦之状,人所不堪。终身无一刻发舒,卒以坚卓教子成立,俾邓氏之祚不坠,先考之志不湮,何忍忘也。所述虽庸近,至可哀矣。则于先妣苦节,荦荦大端,百不得一,家庭之地,人子所最疚心者,皆人所易忽,以为寻常细事也,境过辙忘。试设身以处之,先妣当日之劳瘁,而哀,而病,而至于弃养,皆所以为不孝辈也。追思一二,真不知天地间尚有何地可以自处也。悲痛塞胸,语无伦次。伏维。矜察。
贤郎嗣妊姒徽音忆板舆迎养华表留荣方知爱日添长备福令终酬苦节
令子绍高密勋望正礼重循陔遽悲陟屺值此乡关多难愿抒哀慕慰同袍
愚侄 李家钰 李注东 顿首哀挽
五、客送挽联选录:
1、 吴佩孚
两骥勋名高蜀汉
孤鸾遗恨在泄江
2、 邓锡侯
教子提一旅为党国驰驱,移孝作忠,蜀国边防资藉重
http://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阿母返诸天作佛仙伴侣,望云挥泪,邛崃山色不胜悲 3、 刘文辉
啮齿念星奔,寸草酬恩应恨晚
濡毫操月旦,寿萱夺色尚留芳
4、 刘湘
由艰难困苦而来,绵祚清门,圣善永留慈母誉
有魁垒嵚崎之子,效忠党国,显扬宜抑繐帏哀
5、 刘文彩
诸郎皆抱救世才正展豹略龙韬何遽蓼莪增诵读
贤母犹存画荻范卜兹牛眠马鬣定徵玉树满庭阶
下面是熊渭飞老先生附作于《邓氏诔联》后面的诗并序,照录于后:
感怀(二首)
民国丙戌年元月二日,環溪居士草。 时年刚五十,而胃病已缠绵十载矣!。
其一
老去悲身贱,愁来叹病魔。
终年惟药物,往事尽风波。
涉世私心少,持身傲骨多。
虽贫犹自喜,廉耻未消磨。
其二
卅年逢乱世,水火苦煎烧。
见吏如张酷,居村似石壕。
粮捐穷富主,丁壮绝宗祧。
最贱惟田价,一亩谷三挑。
比年粮食税捐抽数目十百倍于往昔。壮丁一项,不论单丁独子,一律主以严酷。
民间家家皆穷,田土价值奇贱。以至无人承买。盖已民不聊生矣。
以上是《邓氏诔联》原文节选。
以下是此次鄙人电脑打字抄录的注释:
1、環溪居士——即《邓氏诔联》之“毛笔手抄本”者,姓熊名济周,字渭飞,号“環溪居士”,乃邛崃著名文人熊芳洲之堂兄,少壮从教,老大从医,亦当时之社会名流。
2、“民国丙戌年”即1946年。文中标点乃此次打字抄录者所加。
下面是熊济周老先生之子熊有庆先生所作的一首七律诗原文附后:
七律一首
感谢火井高义奎老师,为余收藏之手抄本《邓氏诔联》
打字成书,使其重见光明而作。
沉睡书箱六十年,烽烟荡尽见青天。
蠹鱼啮缺英雄诔,岁月磨残名士联。
一代祖龙归大觉,九州沧海变桑田。
崃山文化重添彩。邓氏家声万古传。
注:英雄,此指李家钰。
熊有庆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