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社会学家 马克思 · 韦伯 提出的“ 科层制 ”。
什么是科层制?这是一种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根据韦伯的意思,科层制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第二,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第三,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第四,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
第五,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第六,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韦伯同时认为,“科层制是一种组织结构,也是一种管理体制。”
在学生会组织中,内部是职位是分层的,权力也是分等的。网上有一段非常中性的概括非常具有代表性:“ XX大学学生会发布《 XX大学学生会 2018—2019 学年度干部选拔公告 》,公告中按照三个层级公示了两百多个学生干部岗位,而在‘ 秘书机构 ’和‘ 组成部门 ’两层级中,还特别标明了职位是‘ 正部长级 ’还是‘ 副部长级 ’。”
此处,秘书是服务部门,是处于领导阶层的下游,而所谓“ 正部级 ”和“ 副部级 ”,也是 马克思 · 韦伯 所说的“ 命令-服从 ”模式中的统治结构。
同样,从科层制所说的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点来说,其都具备。甚至关于第三点,指不定这些学生们是具备了什么样的“专业技术资格”上到这个位置,但他们肯定有“技术资格”,且这种资格是别人做不到的。
按照政治的逻辑来说,会采取一种上行下效的传统做法来设置进行实践,引发众怒的问题是太大的官僚主义摆谱,在大学这个特殊的环境,以及学生会这个特殊的“ 学生自治组织 ”身上,我们的大学里一再教育和告知学生,人与人是平等的,为什么一个学生就必须在韦伯所说的“ 命令-服从 ”的科层制管理体系内生活? 难道不可以商量着来吗? 难道非要让那些不是学生会的学生一定要听命于学生会的人? 难道下级就一定要和上级是分等的,学生会内部的学生都处在分等当中,那没进去这个圈子的学生岂不是更下等?
同样,那些没有专业技术,或者有专业技术没有被选中的学生怎么办? 非要逼着学生去适应搞关系、搞官帽,而不是搞学习,从而高人一等? 此外,学生和学生的友情是难能可贵的,为何不能有私人感情? 即便是学生会内部的成员,也可以成为好友,而这样的友情并非是为了开展工作方便,而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纯友谊,首先他得是“ 学生 ”,而不是“ 官 ”—— 说到底,大学不是官场,对学生来说,“ 行政效率 ”绝不应该是最高价值。
其次,科层制的学生会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会带来不良习气。通过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使用“ 正部级 ”这样的级别称谓,会不会引导出不良的学生风气,是值得担心的。毕竟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 制度塑造人的行为 ”,包括了心理行为。采取如此之称谓,以后学生和学生之间,是否都会以“ 某部 ”相称? 那会不会产生某种权力幻觉? 而那些没被如此之叫的同学,会不会有想着何日上“ 正部级 ”,何时来个“ 副部级 ”的心理预设和期许?
关于大学精神,古往今来名训众多。人们随口就能背诵的,就有陈寅恪先生的“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梅贻琦先生的“ 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 ”。也常有人借用《 中庸 》的开篇来寄托理想:“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爱因斯坦则说过,“ 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社会服务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还有孙中山的一篇面向大学生的演讲说:“ 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所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的事业成功。如果一件事业能够成功,便能够享大名。所以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 我贡献诸君的,就是要诸君立志,要有国民的大志气,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家变成富强。”
可现在呢?
在科层制的作用下,沉醉其中的学生们,很可能不再是独立的、批判的、创造的,而是附庸的、比谁官大的;很可能像钱理群先生说的那样,变成一种“ 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这是中大校友和社会各界对此忧心忡忡的根本所在。何况,中大校园里就有陈寅恪先生的故居,倘若先生在世,对“ 正部级 ”“ 副部级 ”,应该会哑然吧?
所以,采取学生会运用科层制的做法以及管理学生会的模式,让“ 做大官 ”而不是“ 问道 ”变成了现实。甚至,在错误的称谓上还变相的鼓励。虽然后来承认了这一点,但也可以窥见管理方式的不足之处。而要想改变,非常艰难,除了要淡化“ 学生当大官 ”的色彩和思维以外,还要掌握一个度,用合适于学生的模式去营造一个富有大学精神的环境,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成长,否则就会产生“ 抛弃知识 ”和“ 反知识 ”。
约翰 · 亨利 · 纽曼 认为:“ 一所大学就是一个群英会集的殿堂,天下各处各地的学子到这里来,以寻求天下各种各样的知识 ”。如果放弃“知识分子的责任”,养成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坏作风,那是会让社会遭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