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591|评论: 7

[转帖] 大学培养大官 学生会是腐败的预演场 学生官是贪官后备队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1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锐评】_学生官_充斥校园不是哈哈一笑的事————要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pn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8-7-21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社会学家 马克思 · 韦伯 提出的“ 科层制 ”。

       什么是科层制?这是一种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根据韦伯的意思,科层制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第二,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第三,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第四,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

第五,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第六,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韦伯同时认为,“科层制是一种组织结构,也是一种管理体制。”

    在学生会组织中,内部是职位是分层的,权力也是分等的。网上有一段非常中性的概括非常具有代表性:“ XX大学学生会发布《 XX大学学生会 2018—2019 学年度干部选拔公告 》,公告中按照三个层级公示了两百多个学生干部岗位,而在‘ 秘书机构 ’和‘ 组成部门 ’两层级中,还特别标明了职位是‘ 正部长级 ’还是‘ 副部长级 ’。”

    此处,秘书是服务部门,是处于领导阶层的下游,而所谓“ 正部级 ”和“ 副部级 ”,也是 马克思 · 韦伯 所说的“ 命令-服从 ”模式中的统治结构。

    同样,从科层制所说的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点来说,其都具备。甚至关于第三点,指不定这些学生们是具备了什么样的“专业技术资格”上到这个位置,但他们肯定有“技术资格”,且这种资格是别人做不到的。

    按照政治的逻辑来说,会采取一种上行下效的传统做法来设置进行实践,引发众怒的问题是太大的官僚主义摆谱,在大学这个特殊的环境,以及学生会这个特殊的“ 学生自治组织 ”身上,我们的大学里一再教育和告知学生,人与人是平等的,为什么一个学生就必须在韦伯所说的“ 命令-服从 ”的科层制管理体系内生活?   难道不可以商量着来吗?  难道非要让那些不是学生会的学生一定要听命于学生会的人?   难道下级就一定要和上级是分等的,学生会内部的学生都处在分等当中,那没进去这个圈子的学生岂不是更下等?

    同样,那些没有专业技术,或者有专业技术没有被选中的学生怎么办?   非要逼着学生去适应搞关系、搞官帽,而不是搞学习,从而高人一等?   此外,学生和学生的友情是难能可贵的,为何不能有私人感情?   即便是学生会内部的成员,也可以成为好友,而这样的友情并非是为了开展工作方便,而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纯友谊,首先他得是“ 学生 ”,而不是“ 官 ”—— 说到底,大学不是官场,对学生来说,“ 行政效率 ”绝不应该是最高价值。

    其次,科层制的学生会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会带来不良习气。通过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使用“ 正部级 ”这样的级别称谓,会不会引导出不良的学生风气,是值得担心的。毕竟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 制度塑造人的行为 ”,包括了心理行为。采取如此之称谓,以后学生和学生之间,是否都会以“ 某部 ”相称?   那会不会产生某种权力幻觉?   而那些没被如此之叫的同学,会不会有想着何日上“ 正部级 ”,何时来个“ 副部级 ”的心理预设和期许?

    关于大学精神,古往今来名训众多。人们随口就能背诵的,就有陈寅恪先生的“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梅贻琦先生的“ 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 ”。也常有人借用《 中庸 》的开篇来寄托理想:“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爱因斯坦则说过,“ 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社会服务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还有孙中山的一篇面向大学生的演讲说:“ 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所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的事业成功。如果一件事业能够成功,便能够享大名。所以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 我贡献诸君的,就是要诸君立志,要有国民的大志气,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家变成富强。”

    可现在呢?

    在科层制的作用下,沉醉其中的学生们,很可能不再是独立的、批判的、创造的,而是附庸的、比谁官大的;很可能像钱理群先生说的那样,变成一种“ 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这是中大校友和社会各界对此忧心忡忡的根本所在。何况,中大校园里就有陈寅恪先生的故居,倘若先生在世,对“ 正部级 ”“ 副部级 ”,应该会哑然吧?

    所以,采取学生会运用科层制的做法以及管理学生会的模式,让“ 做大官 ”而不是“ 问道 ”变成了现实。甚至,在错误的称谓上还变相的鼓励。虽然后来承认了这一点,但也可以窥见管理方式的不足之处。而要想改变,非常艰难,除了要淡化“ 学生当大官 ”的色彩和思维以外,还要掌握一个度,用合适于学生的模式去营造一个富有大学精神的环境,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成长,否则就会产生“ 抛弃知识 ”和“ 反知识 ”。

    约翰 · 亨利 · 纽曼 认为:“ 一所大学就是一个群英会集的殿堂,天下各处各地的学子到这里来,以寻求天下各种各样的知识 ”。如果放弃“知识分子的责任”,养成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坏作风,那是会让社会遭殃的。


.

 楼主| 发表于 2018-7-21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贪官是由哪个“ 贪官专修学校 ”培养出来的 ?

发表于 2018-7-21 17:2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7-21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发表于 2018-7-23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貔貅君临 发表于 2018-7-21 12:53
中国的贪官是由哪个“ 贪官专修学校 ”培养出来的 ?

猜猜看,Dang校?

 楼主| 发表于 2018-7-23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30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会干事“鞍前马后”、主席部长派头十足;学生骨干培训,白天学思政谈感受,晚上翻墙买酒通宵打牌;聚餐是为了拉拢关系,敬酒要攀交情讲规矩;办校园活动拿回扣,吃喝公款报销……大陆部分高校学生组织就像“小官场”,“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等不正之风盛行。

  有学生坦言,大部分高校学生组织都能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引领了积极向上的校园风尚,营造了健康活泼的校园氛围,但少数学生组织模仿官场陋习,贻害无穷,亟待重视。

  “那套话术和玩法,跟官场陋习没啥区别”

  “我是靠学长‘打招呼’进的社团,所以一进去就有靠山。”刚刚研究生毕业的许谦总结自己加入社团的感受,“我在那里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怎么圆滑地搞关系。”

  “酒过三巡,大家称兄道弟,动不动就说‘好兄弟多照顾啊’,会有一种暗暗攀比的心态,比如你给主席敬了酒,我和你是下一任换届选举的竞争对手,那我也要敬酒。”许谦形容多次参与聚餐的感受,“那套话术和玩法,跟官场陋习没啥区别。比如喝酒‘你走一圈、我走一圈’,比如‘好好干啊,下一届是你的’这种暗示。”

  在一些学生组织,溜须拍马盛行。某高校学生会副主席刘川告诉半月谈记者,他担任校学生会“领导”期间,有部长要求部员记住学生会主席团所有“领导”的长相,在校园里碰上了,不能喊师兄师姐,要大声喊“主席好”。“有些部长就会去揣摩主席的心思,觉得主动打招呼多了,主席有面子。还有人觉得,想在300多人的学生会出头,就得让主席认识我。”

  奢靡浪费也存在于某些学生组织。刘川透露,一些学生会干部热衷于聚餐喝酒,更有甚者,吃喝的钱直接拿发票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费”里报销,“跟公款吃喝一样”。

  最让许谦印象深刻的是办了一场校园活动之后,学生会主席请大家聚餐,在一个烤肉店,五六张桌子拼成一个长条,烤肉串从头摆到尾。到店之后,大家迅速开始互相敬酒,推杯换盏间几乎没有人吃烤肉。“我记得走的时候,桌上大概还有几百个肉串没人动。但就算没人吃,学生会主席请吃饭,也要有排场。”

  华北某市学联去年举办大学生骨干封闭式培训,在某个培训基地,学生骨干们食宿在一起。“白天学思想政治课,晚上男生就翻墙出去买酒,然后一些男生女生彻夜不睡觉,打牌喝酒玩游戏。”这位学生会副主席向半月谈记者展示了一张朋友圈截图,图片显示,两位学生“骨干”在培训期间玩大尺度游戏并拍照发朋友圈。他坦言,还有一些人会聚餐后在朋友圈晒出酒瓶数量,称“今天又喝掉多少多少箱”。

  招新塞“条子”,上位靠“裙带”

  一些大学生和高校教师告诉半月谈记者,部分学生加入学生会、社团组织,是怀着“刷简历”“拿保研加分”等目的,背离了为学生服务、因兴趣而联合的初衷。

  “干部头衔争得比较严重,校研会拉票的事比较多。快接近换届时,新生就比较积极,没选上重要职位的,基本就不出现了。”北京一所知名大学2018届博士毕业生张旭说。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当不上部长、副主席的干事,基本上大二、大三就走了,因为不能给简历增添亮色,也拿不到保研、评优加分。”受访的大部分学生干部坦言,能否走上“领导岗位”,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和团委老师、学生会主席走得近不近”。

  每年招新也有人塞条子。“曾经有位老师在招新期间给我塞了个纸条,说‘这个学生是面试时被刷下来的,希望你们部门留着他。他是某某老师的孩子,需要照顾一下’。”一位学生会部长透露,“还有个男生,父亲是某地官员,换届选举时,主席就直接安排他跨部门做了另一个部门的部长。”

  除了“拼爹”,还有一种升迁靠“裙带”。“跟主席谈恋爱,保你升部长,长得好看也能升部长。”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林琳说,她所在学校的人文与法学院,一位院学生会主席追求学妹,“他跟学妹说‘你好好干,我带你多见见老师,当部长没问题的’,后来学妹还真的当上了部长。”

  湖南一所理工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彭春华告诉半月谈记者,每年学生会快要换届时,学校周边的餐馆、KTV和各种娱乐场所就爆满,很多都是学生干部聚会,想“上位”的学生都要活动活动,联络联络感情,主要目的就是拉票。“没点经济实力,还真不一定上得去。”

  别让“预备队”刚上路就走歪

  一些大学生和高校教师认为,学生会、研究生会组织中,“学生官僚”“小官场”等畸形文化已经萌芽,而大学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预备阶段,“预备队”更不能走上歪路。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校学生干部,他们认为,学生组织不仅要制定严格全面的规章制度,对学生骨干的一言一行作出明确规定,还要真正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倪洪涛认为,给高校学生组织立规矩很有必要,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从上到下推行“反四风”,党风政风逐渐好转。他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要在高校学生组织中抓好“反四风”落实工作,牵头给学生组织“约法三章”,建立“负面清单”,规范引导高校学风。

  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建议,在高校学生组织中进一步贯彻落实“去四化”工作,避免学生团体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

  还有受访教师建议,避免在保研、评优等各类竞争评比中,过高突出学生干部的加分比重,避免依据学生干部层级拉开较大差距;减少竞选环节中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尤其要避免实质上的“老师指定”“学生会主席指定”。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翁扬建议,学校要给学生组织“减负”,让它们少承担些行政工作,尽量回归学生自治、服务学生的职能;弱化行政系统对学生的评价权力,让学生自治组织变得更纯粹,让学生干部在自治中真正发挥才干、得到锻炼。


.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