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蚕茧成熟了,各个生产队的蚕房都在采摘茧子。红光蚕茧站也开始了收购蚕茧。我们全班同学进驻蚕茧站,准备学习收购蚕茧的技术和烘烤蚕茧的技术。在茧站我们也是集中自己开伙食,这次我们让陈桂芳煮饭,再也不要甘仁杰煮了。在我们上岗之前茧站的技师对我们进行了岗前技术培训,还把我们分成几个组,以便轮流上岗。 我永远记得我们第一天上岗的情景。早晨一打开茧站的大门,一条由蚕茧担子组成的白色长龙便出现在我们面前,满怀丰收喜悦的社员们见茧站开门了便担着蚕茧有条不紊进入站内,并自觉地在大厅里排好队,等候检查,评级。我们同学们早就各就各位,严整以待。同学们有开票的,称秤的,有跟着技师学习检测蚕茧评级的,还有在烘干房烘蚕茧的,总之是各司其职。 我和两个男生是跟技师学习评级。只见师傅把手伸入茧筐的中下层抓出一把茧子,摇一摇听一听,说:“成熟的茧子的声音不同,你们多听几回就是知道了。”我也学他的样子抓了一把茧子来听。师傅从筐子不同的方位抓了几把蚕茧来听了后用手一个个捏捏,再剪开几个看看蚕蛹的颜色,茧层的厚簿。“你们看,好的一级茧,茧形整齐,茧层厚簿均匀,缩皱正常,手捏起来比较硬实。另外要注意,蚕蛹颜色要深浅合适,颜色浅的茧湿重,含水量比较高会增加干茧的成本。”师傅定好等级,然后过称,开票,社员就可以凭票领钱了。茧子收下来以后,得马上在24小时之内进行烘烤。我们的岗位三天一轮换,让每个人都经历茧站的全部工作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