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跳楼事件:现代版的人血馒头
方强、强道逻辑
百多年前,一名年轻的绍兴青年,远涉东洋学医,寻求救国梦。有天偶然看了一部电影,片中一名日本兵残忍地杀害一个中国人,围观的同胞看客几百人,不仅不解救,还满带笑意,全是那么冷漠与麻木不仁,这幕深深击中了他心灵深处。他认为国人之疾不在腠理,而在灵魂,遂弃医从文。这名青年就是如今课本中,当局刻意逃避并删除其文章的鲁迅,他的文字如匕首似投枪,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写出了人血馒头这样刺痛麻木心灵的文字。
百多年后,甘肃庆阳,一名被禽兽般的班主任猥亵的高中生少女跳楼,围观的同胞看客依然甚众,他们在楼下拍照,并在社交圈中直播,不时发出欢呼和鼓掌声,甚至还怂恿和讽刺小女孩不敢跳,被看客讥讽的少女,最终纵身跳下了高楼,也跳出了这冷漠的非人间。我猜想,这名可怜的少女,至死都无法理解这世界为何如此凉薄,她还涉世未深,未能深昧这非人间的悲凉,就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也许在生命的最后,她想终于解脱了罢。
时间永是流逝。跨越百年的时间,这熟悉的一幕依然上演,这种麻木不仁和冷漠,依然流淌在国人的骨髓里,现代化的文明,无法驱赶野蛮人骨髓深处的原始与愚昧,剪掉了辫子的中国人,内心的辫子却永远在生长。看到这条新闻后,内心是无法言语的,想到了亚辛斯基的名言:不要恐惧你的敌人,他们顶多杀死你,不要恐惧你的朋友,他们顶多出卖你,但如果有一群漠不关心的人们,在他们的讥讽与冷漠之下,这世界才会让你内心产生凛冽的寒意,抽离你最后一丝对世界的留恋。
写文章前,看到新闻说当局已拘留很多看客。作为法律人,我想特别说说这个环节,我认为初衷虽好,但这是不恰当的。这些看客无论多么可恨,无论面目多么可憎,但这确实只是道德问题,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因为你无法用法律去规制无法量化的道德问题。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工具,不是万能的,比如说不能干涉道德领域。一旦开了这个口子,法律就会肆虐起来,以后法律只要认为谁道德不端,就可以拿来制裁你,这就是思想罪的起源。所以我希望我的读者,可以大肆谴责这些麻木看客,但不要跟风去呼吁当局制裁那些无耻的家伙。记住,这只是个道德问题。
在这个魔幻现实主义国度,经过几千年的文明绑架与统治驯服,历经上千年封建礼教的洗礼,以及近现代的多场浩劫,逐渐形成了趋炎附势、胆小怕事、自私自利、麻木不仁、冷漠处世的人性底色,这些早已成为人们尊奉的明哲保身处世哲学,造就了人们冷漠麻木的看客心态。这里崇尚少管他人闲事,特别是莫谈国事,那些“关心他事”的人的悲惨结局,足以让很多人计算到付出的成本,这里从小教育我们绝对别相信陌生人,从小教育我们警惕陌生人,所以无法构建起人与人之间的基本悲悯与同情心。
这块土地的人们,每个人内心都活得很孤独,精神上的离子化状态,使很多人无法相信爱与恩典,无法产生悲悯和同情心,使之割断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这正是心理上冷漠的源头。我从事的职业,属于阅尽人性底色的工作。这些年工作过程中,感觉最深悲哀是,这土地上人与人间很难建立起基本信任。譬如:有的当事人想你帮他时,可丧失尊严地求你。一旦事情办完,可以转身就翻脸。只要当局丢给他一个馒头,甚至可以毫不犹豫地构陷你。在我代理的很多案子中,很多犯罪者在犯罪后,亲戚们所做第一件事,就是与他划清界限。我偶尔也会出于初心,免费去帮助一下那些困顿的人。但我发现,大多数人只要认为是免费,就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当然,这种人性的大面积冷漠,其实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因为一个个人权益不能完全保障的社会,不关心公共事务总是比较保险。于是我们的社会有个特别的风景。那些老年人总是告诫年轻人明哲保身,他们往往行事谨慎,因为所有曾经行为不羁的家伙曾经为此受益。而很多年轻人经过关心公共事务的危险历练后,就会变乖了,我们很多人叫学聪明了。因此,冷漠也就成为这土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处世真理。
冷漠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体现,如同乌龟进化出龟壳。所以,我会谴责跳楼事件中的那些冷漠者,但是我不赞成法律去制裁那些家伙,因为他们也是道德堕落的受害者,这种对悲剧围观的狂欢心态,事实上是社会公众在长久对公共事务关注被压制的精神压抑之下,所产生的畸形心理怪胎。所以,我们经常在很多许多悲剧事件发生后,会出现对悲剧的狂欢。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是用馒头去沾悲剧者的血治病,而跳楼悲剧里那些麻木的看客,是用他人的悲剧治疗自己的精神压抑。这两者其实是殊途同归的同一回事。
我的很多文章都强调悲悯心,这些年来,我发现很多人对人的理解很狭隘,他们对人的理解是:自己认识的人才是人。这就是丧失悲悯心的根本源头,我们常说每个人都不是一片孤岛,其意是说,这社会任何人的悲剧,从社会性能上来说,理论上都可以落到自己头上,你今天可以对跳楼的少女进行讥讽式的悲剧狂欢,那么意味着日后落难也会遭受同样的待遇,如果拥有对同类的悲悯心,那么就很难产生这种对悲剧的狂欢状态。
在这个悲剧中,在楼下众多麻木看客的欢呼声中,楼顶上那位未能拉住女孩的消防员痛苦失声。大概这是该事件唯一看到人性美的地方。在这个凉薄的世界,总还是有一些温暖的心灵,有一些些微茫的希望,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在一个精神贫瘠的地方,我们的当务之急不是走向世界,而是回归人类,真正的文明,是内心的丰富产生的心灵美,对同类有痛彻心扉的悲悯心。但愿这样的悲剧少一些,希望那些麻木的看客,在物质富裕的当下,别把灵魂给丢了。
谢歌说事转帖微评:从强奸未遂的始作俑者班主任、到推卸责任的学校、视其为异类的同学、冷酷无情的执法者、以及大厦底下与直播中丑陋的围观人群,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间接让李依依走上绝路的凶手!比起悲剧更悲剧的,是对悲剧的无动于衷。比无动于衷更悲剧的,是对此兴高采烈。阿兰·德波顿在《新闻的骚动》中写道:“查阅新闻就像把一枚海贝贴在耳边,任由全人类的咆哮将自己淹没。”
这个社会,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不缺思想者。向本文的作者“强道逻辑”致敬!!!看透这个世界,然后去爱。
|